先有中山路,后有青岛城”,拥有百余年历史的青岛中山路曾是与上海南京路、北京王府井齐名的繁荣商业街,曾经是青岛人休闲购物的首选目的地。
但伴随着城市版图扩张与现代服务业的兴起,令城市的消费中心逐步转移,让中山路这条承载青岛百年历史的商贸老街因基础设施配套不足、消费热点有限,逐渐淡出了城市现代商业的版图。
当下,伴随中国城市更新、青岛老城区复兴势起,人们的目光再次投向百年中山路。这让人不禁要问,中山路距离破茧新生还有多远?
国庆“破圈”
百年商街新闪光
纵跨1500余米,中山路由青岛市内直通一线海岸,曾经拥有与王府井齐名的繁荣。在这里,有无数老青岛人心中最初与“时尚”挂钩的“上街里”记忆,有“身着谦祥益,头顶盛锡福,手戴亨得利,喝酒春和楼,吃药宏仁堂”的繁华老字号云集,更有数不清的里院、历史建筑旧址星罗棋布。
近年来,由于城市扩张、消费中心迁移,中山路商街的繁华止于过去,多年来始终未能再次进入青岛的“热门景点”队列,甚至淡出了本地人的选择名单。 发掘潜力点、重塑竞争力,成为这条百年商街的首要命题。
在刚刚结束的“十一”黄金周,一些创新性的“破圈”新玩法在青岛浮出水面。在青岛接待游客582.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0亿元的人气成绩背后,是无数景区扩展文旅新场景、新业态的努力。在这之中,百年中山路也以主打“逐潮”的文旅活动备受瞩目。
据悉,国庆长假前后的市南老城联动多个老片区,举办了“美好生活in青岛”时尚市集、“睦邻露天电影夜”、“潮流电竞主题秀”等多场潮流活动,吸引不少外地游客和本土年轻人走进老城区“打卡”游玩。对此,市南区历史城区保护发展局工作人员表示,长假期间,仅浙江路15号艺术广场区域日均流量就超过了10万人次。
而在这人头攒动的火热场景背后,是 老城与新潮文化的一次创新碰撞 。
细看中山路区域在今年国庆期间举办的系列活动,潮牌快闪店、音乐派对、电竞游戏等新潮元素与老建筑老城区组合搭配亮相,既展现了老城古建筑的百年魅力,也刷新了人们脑海中“中山路=落后老街”的印象,再度将中山路与“时尚新潮”这一不断吸引来客的关键词相连。
这次凭借新潮文化入驻老街实现的“破圈”,正是百年中山路数十年来持续探索复兴的一次有益尝试。
新潮”与“老城”谋共存
近三十年间,为了重振老街雄风,中山路先后经历过多次改造。
从初期的打造商业步行街规划,到兴建发达商厦等高层商厦,在过去数十年间,中山路附近的房屋、马路拆了又建,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但从最终的效果来看,1992年以来的五次大规模改造都没能有效挽回中山路繁荣消退的势头。数据显示,2006年,中山路的年营业额和日均客流量已由1995年的50亿元和10万人次下滑至不到20亿元和3万人次左右,与青岛整体的发展趋势相悖。
究其原因,莫过于改造项目实际执行中对老城“焕新”的理解。 真正能留下长久良性效应的城市更新,应是“表里一致”的——既注重建筑保护,也不忘业态规划。
众所周知,中山路沿线分布着大片经典里院建筑,它们也是见证旧时青岛风情的“活化石”。随着人口东迁北移,上下水、电路等基础生活设施陈旧老化,大多数里院已逐渐丧失原本的居住、营商功能,成为单纯的“老破小”。
在过去开展的数次改造中,围绕里院的工程主要重点都放在了保护历史文貌、对建筑外墙和整体结构的维护之中,改造后有了吸引游客打卡的“外貌”,却缺少吸引游客、商业留下的“里子”。
此外,对于红星电影院、青岛饭店等实用性渐少的历史建筑,早期的中山路改造项目多选择了“大拆大建”,这种将宝贵的城市记忆一举拆做尘土的举动饱受诟病。
老城老建筑与新型业态发展究竟应该如何共存?其实不少城市都有可供青岛参考借鉴的例子。
巧妙融合中西风情的石库门被称作近代以来最典型的上海居民建筑。世纪交接之时,上海以这一特有的历史建筑旧区为基础,保持建筑外部风格“修旧如旧”,重做内部结构,并规划融合餐饮、商业、娱乐等现代商业要素,由充满历史底蕴的居民建筑群转身,成为上海新天地这一具备时尚休闲功能的商业步行街。
“年轻人走进新天地,觉得它非常时尚;中老年人走进新天地,觉得它非常怀旧”,上海新天地的实践成了历史建筑承载现代文明的典范。它告诉后来人, 失去原有功能的历史建筑并不只有拆除这一条路可走,保留历史风味和发展现代经济并不冲突。
20年前的上海经验,在现在的青岛是否可行?国庆期间中山路区域开展的系列潮流活动已经说明,实施“新潮+老城”在青岛并不存在障碍。
近两年有关中山路第六次改造的文件和实践也显示,青岛正逐步重视新型业态与老城区的共生共存。2020年12月,青岛就曾印发《青岛商业步行街改造提升行动方案》,提出将中山路打造为青岛里院与国际商贸文化交融体验的目的地。
与这份文件相呼应,在现有的工程项目里,兴建于1897年的广兴里已经实现了向青岛工业设计创新中心的变身,成为修旧如旧的青岛“里院样板”;潍县路19号、青岛商会旧址两处青岛老建筑也于近日“牵手”中建八局,将打造成为里院文化展示地、潮趣打卡热门地、旅游和体验式文化聚集地、新兴文化创意街区。在未来,中山路将有更多老建筑有望迎来“表里一致”的新生。
中山路:老商街的新未来
老城老商街有了新规划,开始重视老建筑、旧里院和新消费、新经济的衔接,其余的配套条件更要及时跟上。
2020年年末,消保委公布的青岛市特色街(商圈)NPS(净推荐值)口碑指数暨神秘客调查结果显示,中山路商圈由于停车、住宿配套等问题名次靠后。
公共交通不畅、居住条件落后,使得中山路区域长期处在“空心化”态势之中 ,缺少年轻人与“回头客”,难有长久驻扎、发展的商业体,整体经济活力和消费动力落后。中山路片区长久遗留的道路规划落后、停车位置短缺等问题亟待有效解决。
今年4月,济南路综合改造项目通车。这项中山路区域新一轮改造“一号工程”由原来的“窄胡同”升级“宽马路”,为中山路片区提供了南北向的交通主动脉,使1996年因道路布局原因搁置的中山路商业步行街规划成为可能。
今年年底至来年春节前,中山路还有望迎来李村路公共停车场投用、1号线南段中山路站通车两个交通基建方面的“大喜事”。无论是招揽游客还是便利本地居民,这两大项目都将有助于破解中山路商圈目前交通不便的难题。
交通输送助力区域茁壮成长的消费动力,而关键的业态还得看区域自身的细心选择与培育。
目前,青岛提出要在中山路等历史城区积极导入新业态,推进老城复兴,中山路也通过多次潮流活动证明新业态与老城区的适配性,利用网红经济、打卡经济吸引四海游客齐聚百年商街。
但在繁荣背后,中山路仍然存在流量一过即散,缺乏持续吸引力的问题。 当快闪点、假日活动撤出商街,中山路又会恢复淡季的平淡,变成游客不来、本地人不爱的“曾经繁荣过的老商街”。同时,部分只求吸引眼球的“新潮活动”也缺少与中山路区域文化的结合,无法在这片区域生根发芽、长久发展。
这就要求中山路在未来规划改造的过程中,既要充分利用网红经济等新业态、新消费的优势吸引客流,也要选择与老字号、欧风建筑、里院等本地特色有共同点的产业,进而形成新老融合的特色商业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