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国汽车租赁巨头赫兹与特斯拉达成合作,签订了10万台总金额达44亿美元的订单。与此同时,特斯拉CEO马斯克则公开表示,当前特斯拉的主要问题是产能问题。换言之,特斯拉的产能提升迫在眉睫。
近日有消息称,特斯拉正在中国寻找除上海以外的城市,建设特斯拉第二座超级工厂。选址尚未有定论,但有关“或将选址青岛”的消息此起彼伏。
尽管消息的真实性还有待官方的最终确认,但青岛似乎也具备吸引特斯拉第二座超级工厂落地的条件。
齐鲁财研社第140期
撰文/于莹
审校/庄建成
特斯拉中国第二座超级工厂要来青岛?
据10月29日深圳东方港湾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但斌的微博显示,特斯拉第二座超级工厂或将选址青岛。
同时,有消息称,当前青岛相关部门已经与特斯拉中国高层取得了联系,并进行了沟通,将努力争取该项目落户青岛。
也就是说,当前特斯拉是否落户青岛尚未确定,消息的真实性也有待官方确认。但对青岛而言,具备特斯拉超级工厂落地的条件吗?
青岛的汽车产业积淀
拥有海尔、海信等知名企业,在很多人眼中,家电产业毫无疑问是青岛的第一大产业。
实际上,汽车产业已经后来居上,且已形成千亿产值,并跃升为青岛产业领域的领头羊。
根据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最新公布的数据,2020年青岛整车产量近120万辆,已连续3年突破百万,其中新能源汽车近13万辆,创历史新高;青岛全年汽车产业增加值增速超过20%,对青岛工业增长贡献率超过45%。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汽车产量为2522.5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量136.6万辆。这意味着,汽车不仅已成为青岛这个工业城市第一大产业,整车产量约占全国1/20,新能源汽车更是占到全国产量的1/10。
青岛一直是全国乃至全球的“家电名城”,之所以会被汽车产业默默的超越,与青岛发展汽车产业的路径有很大关联。
2014年9月,北汽新能源在青岛莱西的生产基地开工,成为青岛第一家整车生产、销售新能源汽车的综合基地;同年11月,一汽大众华东基地签约落户,生产全新一代宝来,30家核心零部件企业同步落户;2017年8月,一汽解放新能源商用车项目签约,同年即实现投产。
此后,青岛开始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上不断加注。2021年2月26日,青岛迎来最大的汽车单体项目——计划总投资230亿元的奇瑞汽车青岛基地落户即墨、开工建设。
加上新引入的奇瑞,青岛已经拥有了北汽新能源、一汽大众、一汽解放、上汽通用五菱五家整车企业,基本形成了完整的汽车工业体系。
显然,面对未来新能源和智能化时代的来临,青岛在汽车产业领域,具备一定的竞争力。
多城竞相布局,青岛如何“破圈”?
作为近年来最现象级的赛道之一,新能源汽车成为资本追逐、城市争夺的热门和重点。
据兴业证券分析,苹果产业链造就了消费电子的“黄金十年”,而电动车市场的远期规模将达到智能手机市场的两倍,到2030年,预估全球市场规模约为5.4万亿元,同时,新能源汽车产链的“赤金十年”也必将催生出更多的汽车城与明星车企。
面对新能源汽车集群效应,没有哪座城市会不动心。
近年来,发展新能源汽车被写入多个省市发展规划中,各种扶持政策和资金也都涌向这一产业。
2020年12月14日,上海市政府常务会议原则同意《上海市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施计划(2021-2025年)》,并提出新能源汽车正处于大发展时期,必须积极抢占产业制高点。
紧接着,河南、合肥、昆明、广州等地做出规划和部署,包括完善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建设基础设施,培育行业领军企业,瞄准千亿市场空间加快培育新能源汽车产业等。
今年2月25日,上海又出台了《上海市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施计划(2021-2025年)》,提出了到2025年上海市要实现本地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过12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值突破3500亿元、新能源汽车占全市汽车制造业产值35%以上的目标。
作为支柱之一的汽车产业,对青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根据青岛相关领域“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青岛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要达到500亿元,带动汽车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新高地。
青岛的汽车产业已经做大,当下紧要的是要往产业链的上游延伸,将整个产业做强。不然,青岛将永远停留在“制造基地”的层面。
历数世界知名的汽车城,普遍集聚龙头企业、研发机构、核心零部件供应商等基本要素。对青岛汽车产业而言,无论特斯拉是否落地,都需要不断完善提升自身产业层级。一方面,可以针对核心环节、高端车型向各大汽车厂商重点招商;另一方面,则可着重吸引独立的研发机构和零部件制造商进驻。通过升级、补链,使整个产业均衡发展。需要城市有清晰的产业规划、有吸引力的配套政策。
凤凰网青岛原创
欢迎大家多多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