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国家战略的青岛,为何需要这个千亿大项目?
青岛
青岛 > 要闻 > 正文

承载国家战略的青岛,为何需要这个千亿大项目?

区域联动更加频繁的当下,青岛需要“左右逢源”。

11月2日,上合示范区相关领导带队实地考察大连环渤海能源交易中心设于连云港的分中心,并提到将以环渤海能源交易中心为核心,共同组建青岛上合能源交易中心。

作为国之重任的上合示范区,又将落地一个重大项目。而在项目背后,则是青岛与大连、胶东半岛与东三省之间亟待联动的迫切性。

作为国内东西南北大循环的“双节点”城市,青岛近年来的发展多看向南方,从深圳、上海,到成都、合肥,无一不留下青岛联动的足迹。

青岛与南方联动,确实对城市发展带来了积极影响。一方面,南方优渥的营商环境、政商关系让青岛进一步解放思想,推动发展能级全面跃升;另一方面,随着南北分化明显,青岛通过密集联动,引来优质资本,盘活区域发展。

然而,青岛高调向南的同时,作为“大后方”的北方,尤其是东三省,同样应该是青岛关注的重点。这不仅仅是城市“双节点”价值的体现,更是谋求发展增量空间的潜在机会。

区域联动,交通先行。

青岛与南方城市联动日益密切的背后,是青岛南下通道的进一步打通。而相较于南下通道的“单刀直入”,青岛北上路径较为单一,前往东北地区,乘坐火车依然要绕行济南、北京等地,交通已然成为掣肘青岛增强面向北方辐射力的一大要素。

当然,也不是没有破题的方法。

从地图上看,与青岛相邻的烟台与辽宁大连的直线距离不过一百公里出头,但因为渤海湾的阻隔,让两地只能遥遥相望。

纵然两座城市之间已经开行轮渡,但轮船毕竟速度有限,且会受到天气、水文等条件制约,无法满足快速通达的需求。

1992年,建设渤海湾跨海通道项目提上了日程。近30年来,有关部门以及专家学者围绕这一项目,不断进行研究论证。

最近几年,这一项目不时有消息传出:

“现在动已经晚了,时不我待啊!”2019年,在国际桥梁与隧道技术大会上,孙钧院士曾这样感叹到。彼时他表示,渤海湾跨海通道的内部研究已到关键节点,课题组已完成通道方案的战略性规划研究报告并已上报审批,初步估算项目资金3000亿元。

2020年,时任烟台市主政者在全国“两会”上建议,加快推进建设跨越渤海海峡的直达快速通道,解决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的陆海联通问题。

2021年,中央印发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明确了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的建设规划,其中京哈走廊的支线1为沈阳经大连至青岛。

值得关注的是,这个堪称“世界级”的项目,是人类历史上从没建过的超长距离跨海工程。投资规模达到3000亿元;工期也十分漫长,约为15至20年。且渤海是中国最大的内海,水文地质条件十分复杂,也为项目增添了许多建设难度。因此,目前项目仍未明确将采用跨海大桥还是海底隧道的形式。

渤海湾跨海通道无疑会拉近胶东经济圈与东三省的时空距离,加强人员往来。

清末民初的闯关东大潮,让原来人口稀少的东北涌进来很多中原人口,东北人口的大量增加,是东北后来成为我国工业的长子的重要基础之一。而东北人的先辈有很多来自山东,这也为东北和山东尤其是胶东地区战略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

而从更深的层面上看,跨海通道项目修建,也是 北方着力求变,以竞合代替竞争 的缩影。毕竟随着南北差距扩大,合作已成为北方城市最好的出路。

作为跨海通道的典范,“珠玉在前”的港珠澳大桥,对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无疑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港珠澳大桥通车三年来,香港、澳门、珠海三地的人流、车流、物流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珠海逐渐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一个新的增长极,有效破题区域发展不平衡。

一定程度上来说,东北地区之于渤海湾,如同珠海之于珠江,都处于发展相对落后的一侧。由于“马太效应”的存在,不均衡的局面一旦固化,就很难打破。

尽管渤海海峡跨海通道投资巨大,但其带来的回报不仅是投资回报,而是综合的、多方面的、社会性的,价值远高于一般的大型工业投资项目。

于东北地区而言,修建跨海通道,有望扭转近年来增长乏力的趋势,为东北全面振兴带来利好。

虽说现在东北发展有所停滞,面临产业转型升级压力较大。但毕竟还有实体经济底蕴在,这意味着东北地区拥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加强联动,将有助于激活自身发展潜能。

而对渤海湾另一侧的胶东经济圈来说,这一千亿级大项目同样将对区域发展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今年前三季度,胶东五市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已超过42%,成为引领山东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跨海通道项目落地后,胶东五市的“领头羊”效应也将更加明显。

青岛作为胶东经济圈的龙头城市,这一千亿大项目之于城市发展,愈发重要。

再从产业角度来看,青岛与东三省同以实体经济见长。除上文提到的青岛上合能源交易中心外,青岛与东三省在工业制造业领域,早有互动。

图片来源:一汽解放青岛汽车有限公司官网

3月19日,青岛市委副书记、市长赵豪志率市直有关部门、有关区市主要负责同志,赴长春市走访中国一汽集团,并与中国一汽董事长徐留平进行座谈,双方围绕加深更多领域互利合作深入交流。

作为老工业基地,东北地区与青岛在实体经济领域确实存在互补性。

青岛作为北方新旧动能转换的龙头之一,在发展新兴产业、提升传统产业方面做了很多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通过加强联动,东北地区可以借助青岛的工业互联网等,赋能传统产业数字化升级。

另一方面,东北地域辽阔,产业升级需求较大,以此为契机,青岛正好借势可以加速实体经济“走出去”步伐。而通过东北,进而眺望整个东北亚,对青岛增强对外辐射力,积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也有所裨益。

区域发展角度来看,渤海湾跨海通道畅通后,青岛将成为真正意义上沿海地区的枢纽,“双节点”价值进一步升华。

青岛南下引进的资本等优质要素,可以更加便利地流动到东北地区,赋能区域发展,而来自东北地区的人力、物力等资源,也可经由青岛流向长三角、大湾区。

虽然与之前相比,青岛角色会更像“中转站”,但在更长远的时间维度里,东北地区与南方交流愈加频繁,总会让更多优质要素流经青岛,哪怕不是全部只是一部分留在青岛,都会对城市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对青岛而言,若能考虑好与周边区域如何进行更好的产业分工,在资源的自由流动等方面,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打造更大规模的城市群,自然能吸引优质生产要素聚集于此。

不论如何,承载国家战略的青岛,加强与北方城市尤其是东三省的合作,已势在必行。

这一步,需要走得更快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