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北擦亮航运新名片 重塑开放发展的“老城力量”
青岛
青岛 > 要闻 > 正文

市北擦亮航运新名片 重塑开放发展的“老城力量”

青岛,依海而生,向港而兴。当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春风吹向胶州湾,站在青岛新百年的历史起点上,各城区应如何助力航运产业转型升级,打造青岛发展的新增长极?作为“百年青岛”城市发展的原点,市北区率先抓住历史机遇,聚焦新航运,在这条新赛道上大步向前,重塑开放发展的“老城力量”。

市北擦亮航运新名片 重塑开放发展的“老城力量”

新机遇 点燃新航运赛场势在必行

2020年11月15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这份涵盖了东盟十国和中、日、韩、澳、新共15个国家的全球规模最大的自贸协定尘埃落定。

2020年12月25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提出要支持青岛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

双重利好,这是青岛、也是市北推动格局重塑、实现进位赶超的绝佳机遇。一旦错过了这个机遇,也就意味着错失一个时代。

而在国家战略赋能之前,2019年9月,市北区便积极响应青岛所发起的“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建设攻势”,举全区之力打造青岛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核心区。过去一段时间,市北区已经按照“1+6+N”的产业载体支撑体系,实现城市更新、产业升级、园区建设的有机统一。其中,“1”即国际邮轮港区,将加快转型改造进度,充分发挥龙头引领、辐射带动作用。“6”即利用6600余亩可开发利用土地,规划6个千亩产业集聚区,聚焦人工智能、国际大健康、跨国企业区域总部等6个主导产业方向,培育发展千亿级产业集群。“N”即统筹陆海、统筹地上地下、统筹存量增量、协调周边区市及北、上、广、深等地的产业园区和楼宇,立体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打造山东半岛乃至沿黄流域“走出去、引进来”的前沿阵地。

由此,市北吹响了冲锋号。

2020年3月20日下午,青岛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核心区总部经济发展政策发布暨项目签约大会举办,吹响了市北发力总部经济、领跑“新基建”赛道的冲锋号,也拉开了核心区产业招商攻势月的序幕,市北区将聚焦“新航运、新贸易、新金融”(“三新”产业)和科技创新、新基建产业,全力攻坚、全速起跑。

2020年10月,上海海事大学青岛研究院正式落户青岛国际航运中心;与此同时,挪威船级社有限公司等15个涉海项目也陆续签约落地,注册资金近百亿元,点燃了市北在新航运赛场的燎原之势。

2021年1月18日,RCEP青岛经贸合作先行创新试验基地全面开工仪式于青岛国际邮轮港区举行。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聚势而强。借势RCEP,市北区要打造一个国际船舶管理集聚区。

2021年4月25日,在中国贸促会和省、市指导下,成功承办RCEP经贸合作高层论坛,发布《关于共同推进RCEP区域经贸合作青岛倡议》,为RCEP成员国企业构建交流合作平台,加快打造面向RCEP成员国开放发展的重要支点。7月15日,创新中心核心区全面参与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整体规划和建设成果亮相峰会的新动能·青岛展览洽谈会,向世界展现了服务国家“双循环”对外开放大局的应有担当。

新赛道 船舶管理集聚区多管齐下

2020年初,著名管理咨询机构麦肯锡为其量身定制了“三新”产业发展规划,即新航运、新贸易、新金融。其中,在新航运方面,市北区将打造国际船舶管理集聚区视为重中之重。

十三五期间,山东船员大省作用突出。据统计,目前,全省辖区注册海员数量达18.02万人,占全国总量的21.7%,同比增长48.9%,增量位居全国第一,有力保障了海上物流链的安全畅通。作为船员大省,发力航运服务,山东具有领先于其他省市的优势,更是为港航产业保驾护航的必须要求。

当下,青岛已经汇聚了洲际等国内主要船舶管理公司,管理船舶数量约占全国的近20%。从区位优势上来看,青岛的地理位置可以作为船员和零部件更换的重要港口;从产业集聚上出发,青岛具备船员培训、船舶供应的产业基础,更应该借助上合组织示范区、自贸区等政策的溢出效应、发挥国家赋予青岛“一带一路”桥头堡定位的功能效应。

在船舶管理的新赛道上,市北区锐意进取,与远洋华林、英国卫狮集团等头部船舶管理公司联合组建青岛国际船舶管理联盟,带动国内外船舶管理公司集聚发展。发挥港口集团、山东海运等头部企业的平台力量,开展船舶维修、船舶供给等业务,打造中国北方船舶设备交易及物资供给中心。依托卫狮集团、上海海事大学青岛研究院和中国海洋大学、青岛远洋船员学院、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等专业院校,开展船员、海员及航运人才培训,打造国际航运培训中心。出台吸引航运人才优惠政策,吸引全球优质航运人才及从业人员在核心区集聚发展。预计到2022年,市北区将引进船舶维修、船舶供给、船员培训等船舶管理企业10家以上,其中总部企业不少于3家。

值得一提的是,市北与山东海运、上海航运等合力打造总投资37亿元的国际船舶管理集聚区,该集聚区位于大港纬三路以东、安丘路以西、青海路以南、辽宁路华阳路以北,占地面积34亩,规划建筑面积9.7万平方米,总投资37亿元。集聚区将构建国际船舶管理企业中心、国际船舶管理教育培训中心、国际船舶供应交易中心、国际海员康养体检中心、国际航运人才交易中心等五大产业中心,全面推进船舶管理、船舶代理、水路客货运代理等传统航运服务业的转型升级,以期在未来2—3年聚力打造中国北方船舶设备交易及物资供给中心、国际航运培训中心和北方邮轮中心。

此外,青岛国际船舶管理教育培训基地、青岛新航运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等一批项目揭牌,海事仲裁委员会青岛分会获中国贸促会批复……在这条新赛道上,市北已是全面开花结果。

新指数 数字化赋能航运供应链

在这条新赛道上,借助大数据的东风,市北还开辟了一条新路:数字化赋能。

眼下,青岛正按下数字化建设的“快进键”。作为青岛主城核心区的市北区,同样也在结合自身实际,打造数字科技产业高地,积极融入新发展阶段。

2020年7月31日,青岛人工智能国际客厅正式启用。目前已有华为、大疆科技、海尔、旷世等33家国内头部企业入驻,依托智慧农业、海洋、医疗、办公、教育、零售等十三大应用场景,展示人工智能应用领域最前沿的技术和应用成果,助力青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搭建永不落幕的数字经济会展中心。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依托青岛国际航运服务中心集聚航运要素,市北区建立船舶管理大数据信息平台,做实青岛航运交易所,做强航运发展研究院;用好港航产业发展基金,打造完整的航运生态链;建设海铁联运公共信息系统,发挥规范交易、交流信息、配置资源、聚集要素作用,并进一步提升青岛作为国际航运中心地位和市场资源配置能力。

不仅如此,市北区还持续推动中国船东互保协会、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挪威船级社等项目落地,发挥青岛航运服务业协会行业带动效应,吸引航运信息、分歧协商、代理订舱、货运咨询等航运服务企业、机构集聚。加强同腾讯、浪潮等大数据龙头企业合作,大力发展航运科技,开展港航大数据研究和服务。开发青岛特色航运指数,也是市北区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预计到2022年,市北区将新引进航运服务企业10家以上,优化发布中欧国际班列海铁联运价格指数等不少于5支航运指数。

如今,RCEP良机已经赋予“二次创业”的青岛新机遇。而时代发展的浪潮也期待率先行动的市北区以先行创新的姿态,主动拓宽对外开放的大门,形成支撑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全新增长极,进而引领青岛、乃至胶东经济圈,拥抱变局中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