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经济圈是山东半岛城市群的核心和主体,要昂起山东半岛城市群的龙头,必须首先搞活胶东经济圈。
毫无疑问,胶东经济圈区别于省会经济圈以及鲁南经济圈的最大特色就是海洋。搞活胶东经济圈,说白了就是要做好海洋的文章。
11月9日,山东省政府官网发布《山东省“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全文,青岛在文件中被提及32次,是16地市中提及次数最多的城市。同时,文件进一步明确,要“着力提升青岛市龙头引领作用”,足见青岛的分量。
事实上,这不是山东第一次赋予青岛“龙头”的定位。此前发布的山东省“十四五”规划等多份重要文件中,也都出现了类似“龙头”的表述。
于青岛而言,多次被明确为“龙头”,固然可以体现自身的发展实力,但跳出山东看青岛,面对城市间激烈的竞争局势,青岛又该如何将龙头的“定位”转化为真正的“地位”?
凰探第883期
撰文/庄建成
审校/于莹
11月10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介绍《山东省“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相关情况。
会上提到,山东省“十四五”期间,将在海洋经济领域构建“一核引领、三极支撑、两带提升、全省协同”的发展布局。
其中的“一核引领”,指向青岛:
着力提升青岛市龙头引领作用,紧抓自贸试验区、上合示范区建设契机,持续放大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效应,聚力增强海洋开放门户枢纽、海洋要素资源全球配置、海洋科技创新策源、海洋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加快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
……
加快建设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国际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国内知名的海洋生物医药研产基地和船舶海工装备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海水利用基地,打造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引擎。
山东不仅明确了青岛的站位,还为青岛如何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设立了一系列相关联的“小目标”。
更关键的是,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等,都是青岛一直努力实现的方向,前期已经打下不错的基础,对于青岛延续当下的发展势头,属实是利好。
《青岛市“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也提到:青岛将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力争到2025年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影响力显著提升,到2035年以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昂首挺进世界城市体系前列。
考虑到如今青岛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同时又面临多城同时竞争“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紧迫形势,山东省层面《规划》的出台无疑相当于一剂强心针。
作为海洋强市,此前青岛曾被“点名批评”。
山东省委第十巡视组对青岛市进行巡视时,指出青岛还存在“高质量发展龙头带动作用不够强、实施经略海洋战略进展不快、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不够、示范区上合元素不突出、辐射带动作用尚未显现”等问题。
实施经略海洋战略进展不快,极大程度上与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不够相关联,而这也成为制约青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短板。
据相关媒体报道,青岛市拥有全国五分之一的涉海科研机构、三分之一的部级以上涉海高端研发平台和两院院士,但相关产业项目落地听到的声响,似乎没有与青岛的这些“名头”相匹配。
确实要承认, 科技成果转化有一定的周期性,不能“一口吃成个胖子”,不能全盘否定青岛的努力。
如青岛蓝谷,就通过配套公共服务平台、让市场做主角、精细化服务等方式,着力营造科研成果转化的创新生态。这样的努力,都是青岛正积极补齐短板的迹象。
《规划》中也释放了利好。青岛要“突破发展海洋交通运输、现代海洋渔业等传统产业,重点发展海洋高端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海水淡化、海洋新能源新材料等海洋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现代航运服务、海洋信息技术、涉海金融、海洋文化旅游等海洋现代服务业,谋划发展深海开发、基因技术等海洋未来产业”。
更多落笔于产业层面,意味着青岛“十四五”期间需要加大产学研对接力度,这倒也符合产业发展的逻辑。
毕竟此前,青岛就发生过“墙内开花墙外香”的事例,并引起了讨论与反思。
相较山东对青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支持,《规划》中一个更值得关注的地方在于,青岛再次被明确为“龙头”。
虽然这一定位只局限在了海洋领域,但考虑到海洋之于山东的重要性,还是很能反映山东对青岛的态度。
这并不是山东第一次在官方文件中赋予青岛“龙头”的定位。
山东省“十四五”规划关于“推动经济圈一体化发展”一章中提到,要提升胶东经济圈,以青岛为龙头,辐射带动烟台、威海、潍坊、日照四市一体发展。
在9月2日召开的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青岛主政者也多次谈到青岛的“龙头”地位。
做龙头城市,就该展现引领发展的担当。
海洋与工业制造业一样,都是青岛的优势所在,更是全省范围内,区别于其他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如果能深化在相关领域的龙头地位,不仅有助于实现自身的进位争先,还能带来全省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推进。
虽然在多个场合,青岛都被明确为山东发展的龙头,但其前面往往会加上“山东”,意味着青岛只是山东的龙头。但以青岛的底蕴与潜力,不该只做山东的龙头,应该向更高的目标发起冲击。
尤其是在代表山东竞争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过程中,青岛面对的可不是省内的兄弟城市,而是深圳、上海、宁波等省外强市的“夹击”。这些城市背后,同样也有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
欲发外力,先修内功。
青岛引领的胶东经济圈,正是青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重要砝码。
此次《规划》的发布,可以视为对胶东经济圈五座城市发展关系的一次全面梳理,关乎区域协调发展一盘棋。
孤掌难鸣。作为以海洋为特色的经济圈,山东省“十四五”海洋经济规划中,除青岛是龙头外,潍坊、烟台、威海三市也被明确为“骨干”。日照虽然没有入列一核、三极,但在《规划》中总共被“点名”17次,提及次数仅次于青岛。
值得关注的是,山东对潍坊、烟台、威海三座城市的发展定位,是“以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建设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增长极”。
言下之意,胶东经济圈在发展过程中要避免恶性竞争,通过错位发展,达到互补共赢的效果。
作为龙头的青岛,更应该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率先突破意识形态的屏障,引导城市间协同发展。
对比与青岛同样竞争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其他几座城市可以发现,其背后往往都有强有力的城市群作为支撑。上海有长三角城市群,深圳背靠粤港澳大湾区。
上述两个城市群中,鲜少听到恶性竞争的新闻,更多还是不同城市间明确分工的井井有条。
城市间分工明确的背后,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是龙头城市更加开放与包容的发展格局与观念。
既然被明确为龙头城市,青岛也该有这样的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