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微更新发掘城市价值 持续运营考验城市定力
红瓦绿树,层层叠叠,铁艺材料、马牙石、红砖等元素,具有典型的青岛特有的历史风貌……
这里是青岛市香港西路与太平角六路西北角,市南区香港西路37号院,院内建筑历史悠久,青岛市通过城市空间微更新,针灸式干预,植入了青岛海军文化及军民共建主题,成为承载着岛城记忆的一张名片。
微更新不仅能够推动城市存量空间的活化与利用具有文化记忆,而且微更新后城市增加了艺术创意,再结合智慧化改造等新项目的引进和先天的地理位置优势,赋能城市潜在的商业价值。
青岛微更新探索之路“渐入佳境”
“我们设计的核心就是要打造社区的室外会客厅,具体包括暖阳广场、广场舞空间、林荫空间以及全民健身概念的设计,根据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激发广场原有的活力。”青岛市新都市设计集团项目设计师郑晓光正在向记者介绍着新安社区广场微更新的设计理念。
“今年青岛市微更新项目的一大亮点在于,扩大项目选址范围、增加项目类型选择,与智慧社区建设、老城保护更新利用、特色街区品质提升等项目结合,实现了微更新项目的多样性,进而惠及更多岛城市民。”市公共空间艺术促进中心主任蔡普增告诉记者。可以看出,当前青岛的城市公共空间微更新已经由社区空间逐渐走向新的经营业态。
明亮的红色、大型集装箱元素、大片落地窗、小资情调等元素集合,“红立方”成为城市新地标,这个网红建筑位于台东步行街和延安三路交叉处,步入内部,上下两层约200平方米的空间内集合了党建、文旅、商业等多种元素,设有网格服务区、人才服务区、爱心驿站区、党史学习教育区、图书借阅区、咖啡(茶店)吧等。“二楼的咖啡店和书吧很有文艺气息,室内设计很适合拍照打卡,顶层的观景台还能欣赏台东步行街的夜景。”正在拍照的大学生韩同学接受采访时表示。“红立方”的落地,为岛城城市公共空间的微更新发展带来了商业业态的思路转变。
除了“红立方”之外,记者观察到,在青岛的崂山区海边千水千月广场的微更新增加了180度海 景网红打卡地,在李沧区借助胶济铁路的地下通道新增加了一个桥下空间微更新项目,唤醒了老沧口的时空记忆……
青岛城微更新正“渐入佳境”,而另一边,作为 中国经济中心的“魔都”上海又在城市微更新上又作出了怎样的文章呢?
“文旅集合”是上海样板的业态新视角
“游客可以在外拓了3.6米的人行道上拍照,跟 随脚下的导览信息深度漫游,也可以坐进旁边的 咖啡馆品赏街景……”这是在《解放日报》上截取的一段文字,主要描绘了从咖啡馆看上海武康大楼街区的景象。
历史建筑与梧桐树叶交相辉映,随手一拍就是大片,正如文章中所描写“刀尖上的舞蹈”即完成了100公里架空线入地和合杆工作之后,这座近百岁高龄的武康大楼,成为了上海建筑打卡的“爆款”之一。
上海作为国内首批微更新试点工作城市,在对存量空间重构、社区活力改善、生活方式转变、环境品质提升、文化底蕴传承等方面上探索出一条符合上海的新路径。目前,上海市已进入微更新4.0时代。
上海城市微更新已从老旧小区视角转移到了城市的历史文化建筑,历史建筑被赋予了更多的城市商业价值,实现了商业化的反哺。孙科别墅、思南公馆在微更新后,承接艺术展览和网红书店,集文化、娱乐、生活为一体,打造成了上海的新地标。
“城市规划正在由增量向存量市场转变,目前除了政府主导之外,还需要社会资本的参与。社会资本的介入,可以增加社区微更新的经营功能,例如街头公园内的咖啡店和便利店以及网红餐吧的建设,一旦成为网红打卡地之后,便会带来无形的资产。”青岛市新都市设计集团副院长郑晓光介绍说。
微更新是老城区业态的探索与挖掘
实际上,从上海本身的特点来说,其城市能级和城市人口量较大,城市消费水平相对来说比较高,而上海的城市空间微更新由专业的商业策划部门经营,因此城市可以走向微更新更加专业和细致的一端。我们把目光落回青岛,可以这样理解,除了城市本身能级的差异之外,其中,合理的运营,是实现城市微更新商业价值转化的关键一步。
“要挖掘青岛城市微更新的特色发展,首先要根据不同区域不同板块,立足于差异化,探索多元路径。其次,就是要有运营思维,在规划设计层面,自始至终,以闭环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思维来推进和运行。”青岛市委党校管理学教研部副主任李光全分析表示。
近年来,微更新、城市艺术、社会价值等词条,在城市品牌的打造中被频繁使用。其背后,是城市治理者和居民对社会发展的关注点,逐渐从宏观的规划、战略,移向微观的生活世界;也折射出人们更加关注微更新背后的潜力和价值的。青岛正处在城市微更新的“风口”,这一项目的实施不仅是对老城区业态的探索与挖掘,更是未来交给青岛的一张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