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实现财力正贡献!青岛如何当好“龙头”?
青岛
青岛 > 要闻 > 正文

山东实现财力正贡献!青岛如何当好“龙头”?

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历来是大国治理的核心问题之一。地方财政对中央的贡献,多少也能反映一个区域的发展水平。

根据2019年各省市对全国财政的贡献统计显示,全国共有6省3市对全国财力净贡献为正,其他22个省市,则需要中央补贴。

在这9个实现正贡献的省市中,又以广东、上海、北京、江苏、浙江、山东及天津四省三市表现抢眼,且除山东外,其他省市均入列国家级城市群,“圈外”的山东表现出了足够的韧性。

但也要看到,作为GDP排名第三的经济强省,山东财政收入不仅与江苏存在明显差距,且与GDP排名在后的浙江相比,也有不及之处,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山东发展的不均衡。

作为山东发展龙头,青岛近年来财政收入表现抢眼,这也对应体现在了崂山、市北等区市的经济表现中。然而,相较于宁波等同级别城市,青岛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图片

全国财力贡献榜出炉

九省市实现正贡献

根据2019年各省和直辖市对全国财政的正负贡献排行榜显示,全国共有六省三市为正贡献。

图片

据了解,地方财力对全国净贡献=(分地区中央级税收收入+地区上解中央支出+援助其他地区支出)-(分地区中央返还性收入+接受其他地区援助收入)。

具体来看,正贡献度最高的是GDP第一大省广东,为全国财政贡献8307亿元,紧随其后的是上海与北京两个直辖市,分别贡献8202亿元以及7310亿元,这三个省市构成了“第一集团”。

接下来,江苏、浙江、山东以及天津分列四至七位,各自贡献4091亿元、3274亿元、2152亿元以及2136亿元。此外,福建与辽宁虽也实现正贡献,但数额只有427亿元以及67亿元,与前述省份差距较大。

负贡献方面,四川、黑龙江、河南以及新疆四省最高,均超过2000亿元。

复盘这份榜单可以发现,实现正贡献的9个省市中,五个来自南方,四个来自北方。乍看之下,南北差距并不大,但头部三强中,排名前两位的广东与上海,不仅全部来自南方,也是唯二贡献度突破8000亿的代表。

从城市群层面看,正贡献最高的四省三市中,除山东外,其他六个省市均位于国家级城市群中。广东属于粤港澳大湾区,上海、江苏、浙江属于长三角城市群,北京、天津属于京津冀城市群,城市群协同效应初现。

在国家更强调抱团发展的当下,作为前七名中,唯一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级城市群的省份,山东排名第六实属不易。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份统计表,在肯定山东既有成绩的同时,多少也能体现出未来发展的隐忧。

图片

山东的亮点与隐忧

南北分化仍旧明显的当下,山东需要“挺身而出”,为北方正名。

实现财政正贡献,是山东发展向好的力证。稳住GDP全国第三的位置,对山东来说,同样实属不易。

今年前三季度,山东实现生产总值60439.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9%,两年平均增长5.8%。

与“追兵”浙江相比,山东将领先优势由去年同期的6360亿元,提升至7586亿元。考虑到这是近年来山东首次扩大对浙江的优势,意味着在GDP第三大省的竞争中,山东可以稍微“缓一口气”。

今年前三季度,山东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809.6亿元,同比增长16.4%;两年平均增长6.7%。其中,税收收入增长21.5%,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74.1%,比上半年提高3.5个百分点。

在总结财政领域表现时,山东省统计局用“发展质效稳步提高。财税收入稳定增长”来形容。

地方政府收入包括税收以及卖地两个来源。相较卖地,税收往往更能体现地方的发展实力与潜力。

对正经历新旧动能转换的山东而言,一个良好的迹象是,在工信部公示的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山东入选企业总数达368家,排名全国第三。

“小巨人”企业都是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成长性好,专注于细分市场的企业,未来很有可能成长为行业中的“隐形冠军”。这些企业未来在税收等层面给山东带来的价值,或许远比现在更多。

虽然山东在GDP层面拉开了与浙江的距离,但在财政贡献度方面,山东却与浙江有着明显的差距。

财政贡献度排名与GDP排名的不匹配,是山东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外在表现。

此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世贤在分析山东财力贡献时曾表示,虽然山东的GDP总量很高,但是省内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之间的发展差距比较大。

在他看来,山东几乎所有的大型企业、社会资源都集中在几个重点城市,临沂革命老区的包袱却很重,因此整体产业层次在东部沿海地区比不上江浙沪。

资源集中于济青等重点城市,一方面确实有利于中心城市做大做强,更好地发挥引领作用,但也有可能在无形中造成“灯下黑”的局面。

对于一个省份而言,省会以及计划单列市毕竟屈指可数,地级市更能直观反映省份的发展现状。

根据今年前十月全国各地级市财政收入数据显示,财政收入10强城市中,江苏占得四席,广东、浙江以及山东各占两席。

山东方面,入选的城市是潍坊以及烟台,全部位于以青岛为核心的胶东经济圈内。但两座城市排名都不高,分列第8以及第10位。

这表明,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任务依然任重道远,产业转型升级虽已初见成效,但不能松懈。

对山东而言,在将政策和资源倾向核心城市的同时,也要注重地级市的发展,尤其是各个经济圈,更要改变各自为战,着力实现协同发展。

图片青岛表现如何?

从财政收入上来看,青岛毋庸置疑是山东的龙头城市。

今年前十个月,青岛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06.98亿元,是省内16个地市中,唯一突破千亿的城市。

青岛在财政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背后,各个区市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先看市北,今年前十个月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7.1315亿元,同比增长19.5%。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市北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已超过去年全年。市北的起势,表明主城区转型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未来,随着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核心区、RCEP青岛经贸合作先行创新试验基地建设持续推进以及青岛中央商务区在楼宇经济领域持续发力,市北区也有望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上带来更大的惊喜。

和市北一样表现抢眼的,还有市南。今年前十个月,市南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24.6%,在十个区市中排名第一。

与主城区强势表现相辅相成的,是新城区的逐渐起势。

当前,正跟即墨竞争“青岛第二区”的胶州,前十个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4.4%。在经济总量紧追即墨的同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也接近即墨两倍,有望在年底实现对即墨的全面超越。

除胶州外,平度以及莱西在今年前十个月也交出了两位数的同比增速。对于青岛的这些外围区市,当财政收入这一更能体现“真金白银”发展水平的数据真正实现质的提升时,青岛距离实现“大青岛”的梦想也就不远了。

此外,还想说一下财政收入领域的“优等生”崂山区。

今年上半年,崂山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就已突破百亿,这是崂山区首次在半年实现财政收入突破百亿。前十个月,崂山区这一指标已超过168亿元,同比增长23.7%,增速仅次于市南。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高速增长的背后,是崂山区对楼宇经济的关注与重视。

根据崂山区最新发布的辖区楼宇经济大数据显示,崂山区税收过亿元楼宇达到35座,其中10亿元楼宇达到7座。与去年相比,亿元楼宇增加9座,10亿元楼宇增加4座。

高质量发展的楼宇经济,代表了崂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

从全省来看,青岛财政收入确实担得起“龙头”的地位。但如果将坐标系放到全国,青岛实际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与青岛发展水平伯仲之间的宁波,今年前十个月已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67.3亿元,比青岛多了300多亿,而两座城市今年前三季度在经济总量上的差距,只有22亿元。

青岛要想真正在全国争先进位,首先要超过的城市就是宁波。不仅要在经济总量上,更要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方面,实现对宁波的超越。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与产业发展能级密切相关,产业发展的关键则要看企业。

作为时下热点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宁波共有182家企业入选工信部公布的榜单,排名全国第三,青岛只有97家。

在宁波“小巨人”企业井喷的背后,是宁波对于行业发展风口的精准把握,同样也与政府的扶持力度密不可分。

去年7月,宁波宣布要打造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并出台打造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行动计划,这一行动涉及到了企业、科研院所、政府部门等方方面面,推动力度相当之大。

以宁波为鉴,青岛需要展现同样甚至更大的魄力与决心,才能真正实现争先进位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