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崂山区北宅卫生院院长陈振:把好事做实 守护一方百姓健康
青岛
青岛 > 要闻 > 正文

青岛崂山区北宅卫生院院长陈振:把好事做实 守护一方百姓健康

他将“健康中国”的美好蓝图落入基层现实,打造“健康北宅”社区;他心系偏远山区的患者急救,首创“120院前急救乡医联动”;他秉承“以人为中心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的新理念,探索升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新模式……

扎根基层医疗卫生一线24年,孜孜不倦地守护群众健康,他就是崂山区北宅卫生院院长、党支部书记陈振。

图片

建设“健康北宅“

做实卫生惠民政策

深扎基层,陈振踏实做好群众健康的守门人。

1997年,陈振在崂山沙子口卫生院药房工作。2003年,崂山区成为山东省第一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市之一,他开始从事极具挑战性的合作医疗工作,既需掌握药学、医学知识,还要精益于报销手续、财务等各项流程,积累了丰富经验。

2011年,陈振调职到崂山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3年至今在崂山区北宅卫生院担任院长、党支部书记。

图片

相较级别更高、分工更细的三级医院,卫生院的管理权限更大,工作内容也更加复杂、繁琐,范围遍及辖区内任何健康和卫生问题。

除日常诊疗、院前急救等基础医疗工作外,北宅卫生院还提供传染病防控、疫情防控保障、开展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服务,并负责饮用水安全、商超食品安全等卫生监督协管工作。

这要求卫生院的每一位职工、尤其是院长是多面手,在每个岗位上都能做到深入一线。故此,门诊查房、走村入户普及健康知识、了解群众健康问题和医疗需求、和同事们共同研究解决方案,都成了陈振的工作日常。

2019年6月,陈振带领北宅卫生院开展“健康北宅”项目,致力打造健康社区,践行“健康中国”行动。

北宅街道居民构成以老年人居多,长期以来,受居民医保费用限制,买药难的现象较为突出,陈振带领卫生院实行“一增两减三免”,解决群众看病难、药品不足的问题。为提高辖区慢病管理质量与老年人体检管理水平,他还牵头开展慢病全程信息化与老年人“体检云数据+三级反馈”,把卫生惠民政策做实。

为提高群众健康素养,让群众懂得健康知识,践行健康行为,陈振带领团队有意识地向健康教育专家、科普专家听课学习,总结经验。“身在基层的我们的优势在于更贴近老百姓,了解他们的知识短板,辅以专家的传授技巧,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知识普及。”

图片

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陈振还带领卫生院开展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合理膳食、控烟等综合性工作,狠抓服务质量,不断拓展服务范围。

2020年,“健康北宅”项目荣获全省基层卫生创新一等奖,并纳入健康中国行动山东省推荐的优秀案例。每年,项目都在根据群众需求和工作中主要矛盾变化做出调整和完善。

一个个健康社区可以被看作一个个健康细胞,最终构成了健康中国。陈振表示,“健康中国,需把美好的蓝图落到现实,我们基层单位应该具备首创精神,按照把健康社区这一健康细胞去做实的思路,开展有益尝试。”

“120院前急救乡医联动”

打通偏远山区院前急救最后一公里

心系群众,率先垂范,作为注重基层首创精神的“创新院长”,陈振与北宅街道的居民们一起,为共圆一个健康梦不断努力。

北宅街道村落所在地山多路偏,急救车司机对山区路况不熟悉,部分道路窄且陡,车辆进入难,浪费宝贵的抢救时间。如对于罹患心源性猝死的患者而言,如果能够在“黄金四分钟”内及时施救,不仅成活率高且恢复效果好,反之即使救回生命,严重的后遗症也会极大降低其生活质量。

针对这一问题,陈振想到了驻扎在每个村内的村一体化卫生室,卫生室的乡村医生多具备心肺复苏等初步急救能力,如果能够启用这部分力量,让其第一时间参与到院前急救中来,有望缩短抢救时间并提高抢救质量。

2015年,陈振带领全院同志创新建立起“120院前急救乡医联动”,打通了院前急救最后一公里。由于没有成功经验可借鉴,这件看似很简单的事,在推进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却非常之多。

图片

首先,乡村医生的急救技能参差不齐。对此,陈振请来青岛市120急救中心的专家,对所有的乡村医生进行分批次小班培训,使其急救技能得到同质提高,待培训考试合格后纳入院前急救乡村医生联动网中。

为保证急救过程中信息畅通,陈振发动建立120急救站和乡村医生同步联系网。120急救站在接电后同步将信息传至病人所在村的村卫生室,除基本急救外,乡村医生还起到接应、引路、搬运、协调等辅助作用。此外,针对部分村落只有一个乡村医生难保出现不在岗的偶发情况,还设置了本村A角、邻村B角,即本村乡医无法及时响应时,邻村乡医及时补上。

在政策上,北宅卫生院为每个村卫生室配备药品急救箱等物资,为规避“好心办坏事”等抢救风险制定了严格的规范。在经过系统化编制的《北宅街道院前急救乡村医生联动工作手册》中,划清乡医工作范围,尽力消除医疗隐患、减少医疗纠纷。

图片

2015年当年,在北宅街道最偏远的河东社区,在社区暂住的两位老人中的一位半夜突发心源性猝死,北宅卫生院接电后即刻通知了河东社区的乡医,医生不到4分钟就到达现场,为老人进行了持续15分钟左右的心肺复苏,直至120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接替上。病人最终被转移到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在住院半月后完全康复。

“实际上就是在1分1秒地抢时间。”北宅卫生院首创的“120院前急救乡医联动”通过制度创新、能力提升,让乡村医生成为山区急救第一人,实现了偏远山区的急救在身边,2016年在崂山区全区推广后,在区内其他街道也分别发挥了作用,挽救了不少生命,并于2020年在青岛全市范围推广。

筑牢基层健康第一道防线

让家庭医生服务在身边

2016年6月,国家出台《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加快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促进实现基层首诊、分级诊疗。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基层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陈振明确,“助力分级诊疗医改,基层需提升自身医疗服务能力,对病号形成粘合力,如此才能真正实现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等。”

过去,预防和治疗工作分别开展,实际上割裂了人作为一个整体的概念。疾病预防不到位,待病情严重了再到大医院治疗,已对器官已经造成不可逆的损害,所需负担的医疗费用也更高。另外,人们无论大病小病,第一反应就是到大医院,致使大医院人满为患,使看病难上加难。

为解决这类问题,需做好医防融合、分级诊疗,其核心纽带就是发挥好家庭医生的作用。

图片

相比专科医生“疾病常在 人员往来”的工作状态,家庭医生以人为中心进行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的管理。家庭医生签约要求全科医生通过类似契约的形式,上门对百姓进行健康教育、转诊服务,管理好居民的健康信息和健康生命周期,从而提高百姓健康素养,推进分级诊疗,降低医保支出。

然而,从国家宏观层面的指导意见到基层具体的实施方案显然有很大的距离,家庭医生应该提供哪些服务、怎样提供服务、如何将服务落到实处,这都需要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为此,陈振带领北宅卫生院创新开展了街居一体网格化全覆盖与市街两级协诊服务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新模式,从制度设计、激励机制、群众宣传等多方面制定了山东省第一个机构层面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手册,让这项工作实现标准化,实现了青岛第一家开展个性包有偿服务、第一家为群众开具免费药物。

由此,北宅卫生院在2017年荣获国家优秀家医团队称号;2018年代表山东省接受国家卫计委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督导,成绩优异;连续三年承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专业论坛,受训达到1800余人。

图片

陈振带领卫生院通过提升和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服务内容,提高了老百姓对家庭医生的认知度以及家庭医生对签约服务的积极性,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迈出实质性的步伐。目前,北宅卫生院的家庭医生个性化签约服务包数量占崂山区的95%、青岛市的11%。

“直接提供更好的健康服务,使辖区内的群众享受到更好的医疗保障,拥有更高的健康水平幸福地生活,这就是我们的责任。”陈振初心不改,一步步夯实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在为居民健康保驾护航的路上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