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山东重新定调济青!
青岛
青岛 > 要闻 > 正文

2022,山东重新定调济青!

进入“十四五”,山东明显加强了对青岛的支持力度。这一点,从近期发布的多份纲领性文件中,已有所体现。

2022年1月6日,山东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对2021年12月31日印发实施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进行权威解读。

《规划》明确:到2035年,济南、青岛进入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行列,具体包括提高济南首位度、增强青岛引领力以及强化济青双城联动共三方面的举措。

值得关注的是,在青岛这一部分中,虽然没有提到“龙头”二字,但“引领力”等说法的提出,亦能传递出山东对青岛引领城市群发展的期待,这或许意味着未来青岛将拥有更大的资源配置权利。

国有国运,城有城运。“十四五”以来,尤其是在“强省会”战略下,山东对于青岛的支持力度依然有增无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山东进入2022年的一些发展新变化……

图片

图片

图片来源:山东省政府官网

“十四五”以来,山东发布了多份纲领性文件,为“十四五”乃至未来更长时间的发展,明确目标与路径。

复盘这一系列的文件可以发现,作为山东半岛城市群核心城市的青岛,始终处于重要的位置。

山东省“十四五”规划关于“推动经济圈一体化发展”一章中提到,要提升胶东经济圈,以青岛为龙头,辐射带动烟台、威海、潍坊、日照四市一体发展。

海洋是青岛的优势所在。在山东省政府印发的《山东省“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直接给了青岛“龙头引领”这样一个极高的站位。

图片

图片来源:山东发布

而在国家更加强调都市圈、城市群发展的视域下,于12月31日印发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在解读这一规划时,虽然具体到青岛的部分,并没有提到“龙头”二字,但却用了“引领力”这一说法。

不论“龙头”还是“引领力”,都是城市价值的体现。

《规划》中明确,到2035年,济南、青岛进入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行列。而这实际上,正是青岛持续努力的方向。

自陆治原去年9月履新青岛市委书记以来,在外出调研、城市推介以及重要会见等场合,多次提到青岛“正在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如今山东又发文明确支持青岛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同时又明确了时间节点是2035年。对青岛而言,这既是动力,也是压力。

具体来看《规划》中“增强青岛引领力”的相关内容。其中提到:

支持青岛以更高水平“搞活一座城”,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为统领,在海洋强国战略中展现更大担当,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宜居宜业品质湾区城市。

增强国际门户枢纽功能,统筹“海陆空铁”四港联动,提升发展国家级新区等高能级载体,深化中日韩地方经贸合作,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

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承载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洋科学城,集聚创投风投等创新创业要素,打造人才荟萃的“青春之岛”、活力迸发的“创业之城”。

增强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发展现代海洋产业、智能家电、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装备等国际一流产业集群,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现代服务经济中心。

增强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功能,保护蓝绿相依、山海相融的湾区生态基底,优化环湾都市空间格局,提升城市治理效能,建设生产美产业强、生态美环境优、生活美家园好的品质城市。

增强经略海洋先导功能,彰显海洋、海港、海防特色,积极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打造国家海洋科技创新、航运贸易、深远海开发战略保障的主力军。

单从这几方面来看,山东基本上把青岛重要的资源禀赋都囊括了进来,对青岛的支持实际上是很有想法的。

青岛是对外开放的前沿窗口,不仅有上合示范区以及青岛自贸片区这样的国家战略,还是国际交通枢纽城市。而随着RCEP正式生效,青岛开放的优势,尤其是面向日韩的优势将进一步放大,外贸、跨境电商、消费等发展水平将显著提升。

海洋同样是青岛重点发力的领域。在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语境下,增强经略海洋先导功能,积极参与全球海洋治理,将为青岛更好地向海洋发力,提供支撑。

此外,制造业尤其是智能制造、先进制造也是青岛目前聚焦的一大领域。《规划》中提到,青岛要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增强高端产业引领功能。

科技创新策源功能,说白了就是要提升科研院所以及人才的聚集度,优化科创资本的发展生态,而高端产业,则更多偏重于以工业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领域。

这些,都是当下青岛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资源。而山东省层面发文,或许代表了,未来将有部分的资源以及政策,重点向青岛倾斜。

事实上,这些资源不仅是青岛的资源,同样也是山东的资源。如果用好了,对山东、对青岛皆是利好。

提到青岛,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山东半岛城市群另外一座核心城市:济南。

要知道,如今的山东,正深入实施“强省会”的发展战略,按常理来说,不管是定位、政策还是资源,都应该更倾向于济南。

此前,济南市委书记孙立成也曾在公开场合提到,“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强省会’战略,建立省市一体化推进机制,出台30条高含金量的政策措施,举全省之力支持济南加快发展、争创国家中心城市……济南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充满自信豪迈。”

而从近期来看,山东也有在相关领域支持青岛发展的动作。

2021年12月31日,青岛市人民政府与潍柴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并就潍柴动力全球未来科技研发中心、潍柴动力(青岛)科技孵化中心、潍柴(青岛)海洋装备制造中心等项目签订一揽子战略合作协议,项目预计总投资50亿元。

颇为引人关注的是,潍柴集团是一家省属国企。前几年,山东省属国企大都往省会济南聚集,潍柴集团选择向青岛布局,似乎也打破了国企资源向省会流动的现状。

图片

另外,去年12月27日山东新闻联播的一则报道中也提到:支持济南、青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虽然在重播的视频中,画面已经修改为“支持济南创建国家中心城市,支持青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但联系近期山东对于青岛的支持力度,似乎一切皆有可能。

当然,既然是城市群,必然要体现协同发展的理念。

正因如此,《规划》中也提到,将强化济青双城联动。支持济南、青岛中心城市相向发展、深化合作、功能互补、资源共享,合力打造高水平协作发展样板,建设全国最具创新力、竞争力的发展轴带。

具体举措则包括:协同打造多式联运集疏系统、共建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户籍便捷迁徙、居住证互通互认、教育医疗资源共建共享。

既有产业层面的合作,也有涉及民生的基础设施资源联动。

这样来看,在城市群框架下的济青联动,似乎也在悄然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