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报告新期许,青岛如何做?
青岛
青岛 > 要闻 > 正文

响应报告新期许,青岛如何做?

2022年1月23日上午,山东省十三届人大七次会议开幕,省长周乃翔代表省政府作工作报告。报告中,“青岛元素”成为高频词,被提及20余次。

其中,在涉及对外开放、科技创新、海洋强省建设等领域,更是频提青岛,而“上合示范区”“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等也是多次出现。

作为山东发展龙头,青岛在全省大局中地位重要、作用特殊,正因如此,也意味着青岛要挑起更多的重担。

“锚定‘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认真落实中央部署和省委、省政府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强化使命担当,狠抓工作落实,推动青岛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青岛市委书记陆治原在参加青岛代表团全体会议,审议省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

这一表态,意味着青岛不仅要做更要当好山东发展龙头,而“狠抓落实”更是与2022年青岛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高频词“有效需求”相呼应,代表着青岛接下来的工作更加务实。

城市心观察第705期

撰文/冯亚楠

审校/庄建成

聚焦有效需求,狠抓落实

如今的山东,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在此背景下,青岛要想“当好龙头”,更多是要挖掘自身潜力。

对此,陆治原在参加青岛代表团全体会议,审议省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青岛要在稳定增长上率先发力,落实全省扩需求“十大行动”,实施新都市建设、新基建突破、新消费升级、新市场拓展、新业态成长“五新行动”,充分释放需求潜力。

如何聚焦有效需求,将项目抓实、落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这也将成为定调青岛2022年发展的关键路径。

毕竟,项目建设对于城市发展而言,最直观的表现则是今天的投入就是明天的产出,而今天的项目将成为明天的发展后劲。

事实上,在过去的2021年, 以项目落地推进工作落实、促进高质量发展,已成为青岛全年的发展主轴

众所周知,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同样是青岛的“项目落地年”。年初,青岛市政府印发《关于公布青岛市2021年重点项目名单的通知》,亮出年度重点项目建设“作战图”。

以项目为支点,青岛实现了在实体经济、创新驱动、经略海洋、对外开放等高质量发展的全领域撬动。

截止到2021年前三季度,青岛开工在建项目数量达到6169个,同比增加486个,完成投资增长10.9%,两年平均增速6.3%,均高于全国、全省。

其中,奇瑞青岛基地、京东方等重大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歌尔、美锦氢能、海湾化学聚苯乙烯等项目加快建设;富士康封测项目投产、北汽制造厂生产基地项目也已进入到试生产环节。

以项目建设推动经济发展迈上新高点,2021年前三季度,青岛GDP首次超过万亿元,达到10310.36亿元,同比增长10.7%,两年平均增长6.3%。正是一系列项目落地,经济发展成果的取得,再次印证了聚焦有效需求,狠抓落实才能使得优质资源释放潜能。

简言之,持之以恒,俯下身子,才能在保持现有成绩的基础上实现突破。这就要求,在布局过程中,不仅立足于早,立足于快,更要立足于实。

据了解,青岛市2022年共安排了416个市重点项目,总投资9282.1亿元,其中“四新经济”项目238个,总投资4155.06亿元,个数和投资占比分别为57.2%、44.8%。

下一步,青岛如何利用好现有优势,以自身优势带动兄弟城市、带动相关产业共同腾飞,并把自身放置于整个全省、全国,实现全新突破,展现更大的责任担当,值得细细思量。


发挥自身优势

起到带跑作用

新一轮城市竞争,比拼的将是谁发展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更具创新力。大趋势下,青岛必然也要顺势而为。

聚焦产业发展,陆治原提出,要在新旧动能转换上率先突破,推动优势产业集群发展、新兴产业突破发展、传统产业提质发展,加快发展“四新”经济,确保实现“五年取得突破”目标任务。

回看2021前三季度,青岛“四新”经济项目总数已超过3600个,投资同比增长14.2%。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制造业技改投资分别增长14.4%、19.4%和30%。

数据的增长,来源于青岛在各产业板块的扎实推进,在省政府工作报告第一部分“2021年工作回顾”中,也可窥知一二。

在“创新动力显著增强”部分,提到“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取得时速600公里磁浮交通系统、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电创新中心落户”;在“动能转换提速增效”部分,报告提到“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入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值得一提的是,在工业互联网建设和应用方面,青岛有先发优势,依托一批传统制造产业转型积攒的经验,已经形成了在该领域的比较优势。但不可忽略的是,与先进城市相比,青岛产业规模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产业层级还有待进一步增强,核心技术和关键产业链需要完善,尤其是在数据梳理和工业控制系统等层面,还存在短板。

人无完人,城市亦如此,只有聚焦产业发展所存在的问题,直面挑战,才能够真正实现突破,这也需要接下来青岛在由领跑实现带跑的过程中, 与其他兄弟城市加强交流,寻找差距,寻求合作,以长补短

报告中还提到了多处与青岛交通设施建设投用和枢纽节点作用有关的成绩:明村至董家口等4条高速公路开工建设;青岛胶东国际机场转场运营;“齐鲁号”中欧班列开行1825列、增长21.2%……

其中,于2021年8月12日转场运营的胶东国际机场不仅是青岛的大事,亦是胶东经济圈,乃至山东省的一件盛事。它不仅肩负着胶东经济圈的交通枢纽、物流核心、产业集聚等重任,更是成为助推胶东一体化进程的新动能。

此外,在改革开放持续深化部分,报告中指出“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四个中心’加快建设”“成功举办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都是青岛发展取得的显著成绩。

事实上,除却青岛在地理位置以及区位上所拥有的优势外,成绩取得源于青岛聚焦“双节点”定位,用项目落地扩大高质量开放,借力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城市发展、区域发展提供动能。

客观来看,聚焦有效需求,过去一年,无论是从产业、交通、对外开放等多个领域,青岛无一不在脚踏实地谋发展,一点一滴汇聚城市发展动能。正是因为具备了这样的实力,在新的一年中,也被赋予了更多的重任。

2022重点工作

青岛重任在肩

只有优于过去的自己,才能打开那扇未来之门,这同样是城市发展进阶之道。

在“2022年重点工作”部分,报告用10个“坚定不移”圈定了要扎实做好的十个方面工作,其中8个“坚定不移”都直接提到青岛

在“全面展开基础设施‘七网’行动”的工作部署中,报告重点对青岛的现代物流网、现代水网等方面的建设进行“定调”:突出抓好济南、青岛、日照等5个国家物流枢纽,2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以及30个左右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围绕打造“一轴三环、七纵九横、两湖多库”现代水网,加快推进烟台老岚、济南太平、青岛官路、临沂双堠等水库和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工程。

海洋一直是青岛发展最突出的优势和最鲜明的特色,现代海洋是最具青岛特色的战略新兴产业。在重大创新平台搭建上,山东省将大力发展新型研发机构,支持未来网络研究院、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岛)等平台建设。

省政府工作报告在“做强做大工业互联网”工作中提出,要扎实推进山东半岛国家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区建设,支持海尔卡奥斯、浪潮云洲与龙头企业共建行业子平台,分行业重点打造100个典型应用场景。

在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上,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坚定不移实施黄河国家战略”的工作部署,要积极打造沿黄高质量发展标杆,其中就包括“支持青岛建设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推动西海岸新区全面提质”。

在“坚定不移保障和改善民生”部分,则是将“加快康复大学、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新校区)建设”作为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

此外,在推进渤海湾、莱州湾、胶州湾等重点海湾治理,积极创建国家级美丽海湾;办好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中国企业论坛、连线世界500强等品牌活动……众多重点工作都将赋予青岛新的使命。

综合来看,在不同板块,积极谋变的青岛,以“多干少说、聚焦有效需求”作为引领的核心思想,必将一步一个脚印地推动各项任务走向落地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