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AI+制造第一股”登陆港交所
青岛
青岛 > 要闻 > 正文

青岛“AI+制造第一股”登陆港交所

1月27日,青岛创新奇智科技集团股份公司(以下简称“创新奇智”)在香港主板挂牌,成为青岛市2022年登陆资本市场第一股。

从热点、风口到产业化落地,人工智能产业加速“脱虚向实”,其挑战和机遇在于市场非常分散,同时市场蛋糕也非常大。而强调赋能传统行业的多数AI公司,技术优势却没有给自身带来盈利,创新奇智也不例外。

在成功推开港股IPO大门之后,公司能否率先享受“智能制造核心概念股”红利?

青岛“AI+制造第一股”登陆港交所

青岛上市企业观察第410期

撰文/高涵

审校/庄建成

“AI+制造第一股”

登陆港交所

2021年12月30日,乘着“元宇宙”东风,“AI四小龙”的大哥商汤成为港交所的“AI第一股”。公开招股期仅获5.18倍认购的商汤,在上市三日后迎来了股价翻倍,让投资者看到AI概念股的估值潜力。

一个月内,港交所再迎AI概念股——创新奇智。

人工智能的市场蛋糕正在不断变大。申万宏源研报表示,市场充分认可AI赛道的长期成长性,中短期市场关注AI的应用场景和落地节奏,AI企业的落地能力成为主要分化。

人工智能跟很多行业的结合都能带来效率的提升、体验的优化,系统性AI解决方案在特定行业能否落地仍然取决于该行业的数字化水平、商业化潜力以及竞争环境。

2018年是业界公认的人工智能商业化元年,零售、金融、交通、医疗、教育等场景化应用全面铺开,国家也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方向。

这一年2月,创新奇智成立,该公司是由资深人工智能科学家李开复旗下的创新工场所投资孵化,总部位于青岛市即墨区,是一家在IPO前已经成为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独角兽。

当前,中国正坚定地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以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来赋能数字化转型扮演非常重要的作用。

2020年4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首次明确新基建范围,把人工智能纳入重要布局领域,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的重点。

2021年底,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指出,到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大部分实现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初步应用智能化;智能制造装备和工业软件市场满足率分别超过70%和50%,培育150家以上专业水平高、服务能力强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

基于有利的政策支持优势,创新奇智获得很多顶级资本青睐。天眼查信息显示,截至目前,创新奇智共完成6轮融资,累计融资额达25亿元,投资方包括成为资本、中金公司、软银集团等知名机构。IPO期间,软银更是加注成为基石投资者。

公告显示,创新奇智此次IPO以每股26.3元的招股价下限定价,募资净额10.7亿港元。从股价表现看,创新奇智上市当天跌破发行价,截至收盘报19.60港元/股,下跌25.48%,总市值110亿港元,如软银投资已经浮亏。

市场通常会给科技公司较高估值,创新奇智股价近乎崩盘传递着一个信号,市场在从炒概念向更加看重公司经营本身的价值投资转变。

瞄准企业级AI市场

垂直细分赛道竞争激烈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中国的人工智能市场规模于2020年达到人民币1858亿元,占全球人工智能市场的12.2%,预计于2025年将达到人民币10457亿元,占全球人工智能市场的20.9%。

AI市场足够大,各家AI公司的侧重和赛道各有不同。当下全球成熟的AI应用市场分为三个层次:图像识别,语音识别和AI平台自主学习。

国内AI能有收益的模式多属于前两者,专注于安防、零售等领域,如科大讯飞、百度和搜狗的语音识别,AI四小龙以图像识别为核心业务。

创新奇智将目光聚焦最后一个也是最靠近AI技术核心本质的平台学习市场,聚焦制造、金融行业,打造“技术产品”+“行业场景”双轮驱动模式。

目前,AI风口正盛外界关注度也高,市场格局较为分散,水池大的同时吸引更多入局的竞争者,垂直细分赛道也迎来更加激烈的竞争。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制造业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市场在2025年将占中国人工智能市场的6.2%,占企业级AI解决方案市场的7.7%。

细分后的市场规模不大,创新奇智并没有十分明显竞争优势。

据悉,以收入作为统计标准,截至2020年12月31日,在中国企业AI解决方案市场上,创新奇智与旷视科技并排第三名,市场份额为0.3%;商汤科技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为1.0%;第四范式排名第二,市场份额为0.6%。

复兴恒利研报分析称,创新奇智与商汤科技等头部AI公司在未来拓展业务时可能面临更多的直接竞争;以华为为代表的大型ICT综合厂商,阿里、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巨头,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硬件龙头企业纷纷布局AI赛道;国内外的亚马逊、微软、谷歌与百度等人工智能巨头通过云+AI的模式,为用户提供无处不在的AI服务。

未来,创新奇智如何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之下找到更多AI落地的场景,值得关注。

此外,公司业务过于集中在制造和金融行业,而这些行业往往面临一定的政策因素干扰,尤其是金融行业,行业整顿加大监管趋严下,一旦收紧,可能会导致公司营收出现一定的变数。

公司尚未实现盈利

成立仅4年的创新奇智可谓AI行业的后起之秀,营收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根据招股书,该公司在2019年、2020年、2021年前三季(以下简称“报告期内”)营收分别实现2.29亿、4.62亿和5.53亿人民币。

复兴恒利研报指出,虽然规模增速很快,但由于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处于“弱人工智能”到“强人工智能”的过渡期,商业化应用仍处于点到面的发展阶段,账面亏损依旧困扰着创新奇智等创新型AI公司。

报告期内,创新奇智的净亏损分別为2.48亿元、3.6亿元及4.38亿元,其中2021年前三季度亏损净额同比扩大87%,超过了2020年全年的亏损金额;毛利率分别为62.9%、31.3%、29.1%及30.9%。

可见,创新奇智在亏损增长同时毛利率也在下降,而AI行业中其他几家带头企业虽然亏损增长,但毛利率上升。相关招股书数据显示,2020年,第四范式毛利率为45.6%、商汤毛利率为70.57%,增长都创了历年来的新高。

创新奇智解释其毛利率下降主要是因为:自2019年以来售出的AI产品及解决方案主要为软件及硬件集成解决方案,根据客户的要求涉及更多的硬件组件。

对于制造业而言,企业通常选择更易于部署“软硬一体”的AI解决方案。通常情况下,软件的毛利率更高,且后期维护成本低;而硬件销售则是重资产行业,毛利率低,常常需要赊销导致出现大额应收账款,而且大多都是订单制。

此外,创新奇智依靠中间商的业务逻辑也是问题之一。

据招股书数据显示,创新奇智向系统集成商进行销售的收入从2018年到2021年前三季度分别为0.05亿元、1.36亿元、3.51亿元、4.07亿元,占各期间总收入的15.3%、59.5%、76.0%及73.6%。

系统集成商,即为终端用户委托以生产信息技术产品或服务/集成及管理服务的信息技术服务提供商;创新奇智仅作为其中一个分包商,以满足投标要求,这也直接导致公司毛利率的大幅下降。

规模业务依靠系统集成中间商的创新奇智,如果不改变不直接面对客户的业务模型,未来在发展中还会遇到更多的问题隐患。

创新奇智于报告期内分别录得约290万元、1.89亿元、1.74亿元及1.74亿元净经营现金流出。创新奇智表示其已产生净亏损及负经营现金流,无法保证日后不会出现亏损及净现金流出。

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较为琐碎分散,创新奇智客户增长稳定性方面存在一定疑虑。IPO数据显示,该企业四年来前五大客户每年都不同,客户的频繁变更会让公司的收入缺乏连续性,更像是一个项目制的公司。

AI行业对技术的要求跟投入较高,如何在技术层面筑高竞争壁垒,仍然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研发配置方面,报告期内研发开支占总营收比重分别为49%、39%及32%,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对比来看,商汤、第四范式、依图、旷视研发费用占比都在60%以上。

上市仅仅是第一步,公司未来如何实现商业闭环并走上盈利的良性轨道,关系着企业未来发展的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