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GDP增速全市第一,胶州做对了什么?
青岛
青岛 > 凤观青岛 > 正文

11.2%!GDP增速全市第一,胶州做对了什么?

2月14日,青岛市统计局官网公布了2021年各区市经济运行表现。2021年,胶州交出了GDP增长11.2%,增速位居全市第一的年度“成绩单”,实现一年两个位次的晋升,成为“青岛第二区”。

伴随山东首个4F级国际机场投运,叠加上合示范区发展红利不断释放,省内排名第二的头部强县的胶州,被赋予“成为支撑青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极”的期待。

随着“有效需求”成为今年青岛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高频词,青岛的发展将更加趋向务实,其中最需要的就是“俯下身子,多做少说”。

而胶州的一些行动也能表明,其发展正全面指向有效需求,坚持实践实干实绩导向已成为胶州的行动方向。

城市心观察第717期

撰文/高涵

审校/张慧

GDP增速领跑全市

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有效需求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扩大有效需求,发展基础才更坚实,质量效益才更凸显。

聚焦有效需求,切实优化调整产业布局,离不开项目牵引。

抓牢“项目落地年”,2021年年初,胶州召开全市“抓项目落地促经济发展”动员大会,举行多场集中开工、集中签约活动。1-11月共引进海尔商用空调制造等426个总投资2482.2亿元的大项目,省和青岛市重点项目开工率100%,投资完成率155.8%。

胶州招商引资的项目落地多、落地快,卓尔有力的项目推进刷新着胶州的产业面貌,实体经济正逐步向先进制造业转型。

2022年初,青岛以项目为指引,谋划新一年发展能级提升的全新蓝图。1月12日,青岛市对外公布2022年市重点建设项目300个,并在其中按照 “投资大”“质量高”“拉动强”的原则遴选出总投资2469.2亿元的36个项目作为市级重大项目顶格协调推进,充分发挥其产业引领作用。

来看胶州,拥有青岛市重点建设项目数量47个,位列第二,从项目类别来看,高端装备产业多达22个,占比近一半;从项目质量上看,36个市级重点项目中胶州入选10个,远远领先其他区市。

培育有效需求重在“有效”,胶州以有效投资对冲需求收缩,有针对性扩大最终消费和有效投资。

未来,随着海尔胶州中央空调制造项目、吉利卫星互联网项目、益海嘉里食品产业园项目、中南城际轨道交通智造谷项目、国网紫光能源科技城项目等一大批优质大项目开工建设,胶州实体经济根基将不断巩固壮大。

在发力项目招引的同时,胶州同时也在加大创投风投的工作力度。

2021年,恒丰银行确定选址胶州;青岛首只QDLP基金在此落户,试点额度1.5亿美元;胶州新增中基协备案基金98支,中基协备案基金管理人3家,基金注册规模50.56亿元,现正在推进上合睿嘉高科技产业投资基金、半导体基金等4只基金的设立工作。

此外,胶州企业上市梯队持续完善。去年,德固特、青达环保完成上市,建邦科技和丰光精密平移至北交所,有屋科技报深交所,青禾草坪、凯能科技、新之科技、伊森新材报青岛证监局辅导备案。

抓牢项目、投资,扩需求、稳增长,胶州2021年实现全年生产总值1456.27亿元,以11.2%的同比增速领跑全市,让人看到了胶州未来发展的后劲。继2021年前三季度在总量上实现对市南区的反超后,胶州市又在年底超过了即墨区,实现一年两个位次的晋升。

在胶州全市最高同比增速等经济数据背后,制造业是不折不扣的顶梁柱,但其发展仍面临着一些制约和问题,比如传统产业能级低、链条短,龙头企业带动效果不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不足,产业集聚度不高等。逐步建立强势千亿产业链,打造上规模的产业集群,关系着胶州能否在发展层面,更进一步。

全方位服务企业

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2022年,青岛提出持续巩固“项目落地年”成效,聚焦有效需求牵引,开展新业态成长行动等,进一步释放有效需求的潜力。

具体来说,要着力提升创新发展能力,加快重大创新平台建设,突出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不断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和成果转化能力;要全面加快数字化转型,用“数字”为经济赋能。

胶州产业的强势增长,与其扎实推进企业“制造”向“智造”转变有非常紧密的关系。过去的一年里,胶州瞄准工业互联网、5G、人工智能等新领域,为企业升级开辟新赛道。

2021年,胶州成功举办全国首个以数字工业为主题的国家级高层次论坛——2021数字工业高层论坛;搭建Handle全球根节点、星火·链网骨干节点2个数字新基建公共服务平台,发布钢结构、美武、大家居3个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展数字化改造,383个场景列入青岛市“工业赋能”场景清单,130家企业借助卡奥斯、华为等平台开展“三化”诊断和改造。

“俯下身子,多做少说”,胶州市政府的服务意识和日益优化的营商环境,透露出对企业、人才、创新的尊重与重视,也坚定了企业、人才选择胶州、投资胶州的信心。

2021年2月,胶州召开企业创新发展大会,一次性发放奖金1.1亿元,用“真金白银”礼遇城市合伙人;9月召开企业创新发展推进会议,给每位参会企业家发放“胶州市服务企业创新发展直通卡”,印有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同志的电话以及各项惠企政策二维码,确保企业需求“直通必达”。

与此同时,胶州完善“人才+资本+项目”招引机制,设立股权投资专项基金,会同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研究确定由胶州盛锐产业发展基金作为人才项目专项投资基金;举办首届上合全球人才创新创业大赛,遴选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团队6个,6个项目均已落地在胶成立企业。

此外,胶州建设离岸创业港,培育李哥庄中开院合作孵化基地、板凳产业园、上合跨境电商产业园、上合青年创新中心等科技型、专业型载体,引进孵化初创型团队、培育发挥上合—上海创业港、上合创新产业园等园区孵化资源。

以上海离岸创业港运行为例,截至目前已孵化引进企业75家,企业产值已达14.6亿元,17家企业达到“规上”标准。

值得一提的是,胶州已有345家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拥有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省瞪羚企业9家,天能重工获评第六批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

“以干成事论英雄、以解决实际问题论能力、以高质量发展项目和高水平制度创新成果论业绩,汇聚起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在胶州,一批批企业和创新人才正在好的环境里茁壮成长,未来将作为城市合伙人反哺城市发展,实现同频共振。

多重利好释放

城市不断迈升高质发展

外贸是青岛畅通双循环的重要支点,增强外贸、投资等有效需求,可以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加快形成供需更高水平动态平衡,让城市发展步伐更稳、更快,后劲更足。

聚焦重大战略落实,强化城市发展责任担当,胶州不断落细落实上合示范区等重大战略利好,更好释放叠加效应,进一步增强落实重大战略的合力。

作为上合示范区核心区所在地,胶州扎实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开放平台能级。

2021年4月,胶州成功举办上合博览会,吸引了30个国家的76位驻华使节参会,超过400余家企业参展,现场达成采购交易额近3亿元人民币,意向采购额近20亿元;同17个国家的4个城市、19个园区签署了备忘录,上合国际能源中心、哈萨克斯坦经济合作中心等总投资668亿元的20个项目进行了签约。

除了上合示范区这一国家战略,胶东机场的启用,以及由此拉动起来的胶东临空经济区,也为青岛北部崛起增添了重要引擎。

依托胶东国际机场,胶州聚焦聚力,埋头苦干,进一步打造139平方公里的临空经济示范区,通过构建“3+4+4”现代临空产业体系,一条汇集航空科研、航空制造、航空运营、航空维修和航空偏好型产业的千亿级临空产业链,正不断集聚壮大。

胶东临空经济区不仅依靠临空产业的聚集贡献发展动能,更将胶东经济圈一体化的需求纳入其中。

2021年,胶州与高密、诸城签订一体化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并梳理制定一体化发展“三张清单”,正在筹建工商业产业联合会。胶州以“务实”“落实”的作风和态度,不断深化开放优势,加速与周边地市联动,形成资源要素双向流动、协同发展的良性互动。

青岛“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坚持聚湾强心、主辅联动,打造与主城区协调发展的黄岛(西海岸新区)、即墨、胶州三大主城片区。被纳入主城片区建设的胶州,不仅需在经济发展层面取得突破,基础设施、城市品质也需要继续提升。

围绕宜居宜业,胶州在城市精细化治理等方面也做出努力。

2021年12月,山东省老旧小区改造现场观摩会在胶州举办,现场观摩了胶州的老旧小区智慧化改造。胶州将老旧小区改造与云服务、大数据等技术相结合,成为推进城市更新的重要工程。目前已完成郭家庄、方井园、市南小区等21个老旧小区60.8万平方米改造工程,正在推进南坦片区等29个(60.6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项目。

此外,地铁8号线支线今年即将开建、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经贸学院设立、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开诊……胶州交通、教育、医疗等配套水平正不断完善和提升。2021年,胶州还首次上榜“2021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县级市)”,成为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未来,胶州不断向前的城市品质提质之路,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