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城区是一座城市的根和魂。
在行动发展进程中,如何让这些包含人文记忆的老城区,既能焕发新生,又能留住乡愁是城市、城区主官们必须要直面的新课题。
2月17日上午,伴随青岛市南区党代会的如约而至,会上强调未来五年,要把市南区建设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样板区。为达成这一目标,推动城市更新,提升城市功能,焕发新生活力,已成为市南区打造国际大都市样板区的当务之急,而承载魅力主城百年记忆的中山路片区改造,备受瞩目。
齐鲁文旅观察第45期
按照5A景区标准打造
中山路作为青岛的一张城市名片,承载了许多人的青岛记忆。随着上世纪90年代城市重心的东移,曾经支撑起中山路发展的商业和金融机构、高消费人群陆续搬离,区域人口结构老龄化,中山路的繁荣逐渐消退。在当前城市更新三年攻坚计划的趋势下,中山路已步入提速发展的快车道。
2月17日,市南区第十四次党代会召开,会中多次提出要着力打造历史文化保护区,充分发挥市南区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文化优势,统筹发展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全面提升城区功能品质、城市宜居宜业水平,促进历史文化城区保护更新,将市南区打造成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样板和示范区。
此前,市南区举行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管理指挥部调度会议。会中获悉2022年市南区历史城区保护更新工作将实施15个历史城区保护更新项目,诸多历史建筑、里院在导入全新业态后,将于今年开街运营。
据悉,2022年市南区历史城区保护更新项目将围绕“1个主轴+3大主题片区”的定位布局,通过环境优化、业态提升、精致管理,结合三年攻坚计划,全力推动项目规划建设,打造“老建筑+新消费”“旧里院+新经济”“原场景+新体验”的业态场景,以全域5A级景区标准打造中山路历史片区,加快焕发百年中山路新活力。
据公开资料显示,市南区2022年将完成禹城路人防停车场、龙山人防停车场、六街口机械停车库等项目建设,同时中山商城人防停车场等也将投建。黄岛路片区全部12条道路完成综合改造。
此外,市南区正在摸排片区存量商业房产资源,推动闲置房源盘活利用和业态升级。
那么,市南区又将如何为历史城区注入“新活力”呢?
青岛城市更新
背后的“市南模式”
随着上世纪90年代城市重心的东移,曾经支撑起中山路发展的商业和金融机构、高消费人群陆续搬离,区域人口结构老龄化,中山路的繁荣逐渐消退。如今,在城市更新的浪潮中,市南区又一次站在了新机遇的十字路口。
众所周知,产业是城市更新的关键。据公开信息显示,2022年中山路城市记忆馆、济宁支路人才公寓一期、黄岛路片区一期四方路、潍县路19号改造项目等将实现开街运营。此外,市南区正在摸排片区存量商业房产资源,推动闲置房源盘活利用和业态升级。随着历史建筑的逐渐修缮,工业设计、文创商务等业态的逐渐成熟,青岛老城街区正在向时尚打卡地转型,创新尝试找回曾经繁华的景象。
基于此,从推动历史城区基础设施提升方面入手,备受关注的青岛湾广场项目将统筹青岛火车站周边前海一线、太平路地下隧道、栈桥海水浴场公园等区域同步策划,前期已完成项目一期土地整理,目前正在配合市级部门推进规划论证和方案策划等工作。历史城区基础设施的提升,恢复功能性,使之更好地适应现实生活需要,将市南区打造成为人们看不够、待不腻的片区。
除了公共交通出行更加便利,历史城区的停车场建设也成为了更新改造的重要内容。历史城区基础设施六街口地下机械停车库项目,位于泰安路、济南路、北京路、天津路、大沽路和肥城路六条道路的围合区域,改造前,这里地面上有一处街心公园和50个停车位,通过改造,街心公园将实现提档升级,停车位则从地上拓展到地下,数量也从50个增加到近200个。该项目预计三月份完成主体结构施工,年内投入使用。停车场建成投用后,将有效解决历史城区停车难问题,全面提升老城区功能品质。
历史城区焕发新活力,离不开产业赋能。基础设施提升与产业升级规划同步、与产业招商同步。在中山路区域改造过程中,将开展市场化运作,拓宽投融资渠道,创新路径模式。据了解,黄岛路片区、劈柴院二期工程采用“社会化资本+运营管理”模式,加快与投资主体的合作开发和投资运营。宁阳路街区项目则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投资运营主体和产业发展方向。
可见,市南区早已摒弃大拆大建与僵化保护的旧思维,转而发展传承与更新相结合,城市功能与空间特性并行不悖的“新模式”。随着城市更新的不断深入,这里将建设成为时尚、宜居、温馨的历史街区。
市南区城市更新路向何方?
“十四五”规划指出,要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城市发展至今,主要城市发展模式大规模增量建设转为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由此“城市更新”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面对2022年青岛全市层面聚焦有效需求的大背景下,城市更新被推向青岛顶层战略,一方面是国家战略为历史城区带来的关注度,另一方面,则反映历史城区所蕴含丰富资源的巨大价值。
这意味着市南区城市更新工作,必须与产业转型、文化传承、新基建、金融创新紧密结合,要从区域总体规划的角度,结合城市存量资源,创新方式方法,加快历史文化与产业规划的融合。在推进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的实践中,强化“保护”的理念,切实守护好城市历史文化的根与魂,呵护城市底蕴。也只有在保护中更新、在更新中更好保护,才能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从而趟出一条高质量的城市“焕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