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载商都墨水滨,财源文脉两惊人,繁荣贸易连天下,黄酒蓝城硅谷新。
时光流转,曾经的古城经历千年灿变。国家逐梦蔚蓝的科创大脑青岛蓝谷、快速崛起的千亿级汽车新城、享誉古今的商贸之都……都已成为即墨的新名片。
2月20日上午,即墨区党代会顺利闭幕,期间,即墨区委书记韩世军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表示,面向未来5年,即墨确定了加快建设活力宜居幸福现代化新区、争当胶东经济圈一体化新引擎、打造青岛新发展格局重要增长极的总体发展目标定位。
面对五年“小目标”,崇尚实干、注重实绩的即墨区,在未来五年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城市能级提升的进程中,“虎”力全开。
城市心观察第725期
撰文/高涵
审校/张慧
实现高质量,要有即墨特色
聚焦海洋强国战略下的青岛探索,率先垂范的即墨区早已成为青岛建设海洋强市的先锋区。
即墨陆海开阔、向海而兴,7个海湾中的鳌山湾、丁字湾区域更是处于半岛城市群、青烟威协同的沿海枢纽位置,腹地开阔、成方连片,具备陆海统筹、全域发展海洋经济的巨大空间优势和潜力。
2021年,即墨区海洋经济生产总值居全市第二,累计引进国字号”科研平台、高校院所52家,各类科技创新平台71个。
韩世军表示,“围绕发展海洋经济,下一步,即墨将坚持陆海统筹、全域皆蓝,发挥蓝谷桥头堡作用,构建‘5+4+3’海洋经济发展体系。”
“5”即锚定海洋装备制作业、海洋渔业、海洋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五大海洋产业;“4”即搭建国家海洋经济发展平台、海洋科技服务平台、海洋金融平台、海洋开放合作四大平台;“3”即完善陆海统筹、“双招双引”、政策保障三大机制。
除深耕海洋板块外,作为曾经的“江北第一县”的即墨,最突出的产业特点是工业底蕴雄厚,是青岛先进制造业的存量支柱和增量支撑。
2021年,即墨区无论GDP总量还是增量都位居青岛区市前三甲,离不开其成色十足的实体经济。
如今,即墨汽车等装备制造业持续发展,聚集了一汽解放、奇瑞等4个整车和400多个零部件企业,年总产值突破千亿元;即发、酷特为代表的纺织服装产业迈向时尚智能前沿;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形成产能,引进建成了惠科半导体、泰睿思微电子等企业和项目40余个。
实体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做大做强关键看项目。在报告指出工作落实突出的“五条战线”上,项目建设排在第一位。在策略方法上,突出实干实绩。
来源:即墨融媒
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聚焦新活力、新支柱、新动能、新引擎,抓牢“双招双引”主战场,突出项目建设生命线,加快推动产业高端化、集群化发展。
培育有效需求,即墨在以项目谋增量深挖实体经济潜力求增长的同时,施重兵布局高新产业。
未来五年,即墨将以数字经济激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以产业集群隆起高质量发展新支柱,重点突破六大主导产业;以高端项目增创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形成优势大项目“顶天立地”、专精特新小项目“铺天盖地”态势;以创新驱动构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等。
显然,以海洋经济为特色、数字经济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为配套的链群化、开放型现代产业体系的不断升级,正是实现高质量的即墨特色发展之路。
城区空间布局背后的开放考量
与中国多数大城市一样,青岛政治、经济、文化等中心都集中在主城区。但单中心结构和人口高度集中在给中心城区提供飞速发展的便利条件外,也带来了巨大的人口压力、交通压力,造成城乡发展不平衡等弊端。
青岛“十四五”规划纲强调,要坚持聚湾强心、主辅联动,打造与主城区协调发展三大主城片区。即墨区为其中之一。
过去5年,即墨实现了撤市设区的历史性变化,掀开了建设青岛现代化新区的历史性篇章。在党代会报告中,除“锚定海洋经济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外,即墨确定的当好“三个排头兵”发展方向最后一个,即区域协调发展。
担好三大主城片区之一的使命,离不开城市品质能级提升。为此,即墨坚持主城区标准,片区化改造城中村和老旧小区,加快地铁7号线沿线综合开发,统筹推进重点片区建设,完善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城市精细管理、智慧治理、便民服务水平。
在服务融入青岛城市空间布局中,即墨统筹推动区域联动发展,引领全域有机融入青岛主城区。
按照“陆海统筹、两翼齐飞、中轴联动”的区域空间布局,即墨将推进东部蓝谷鳌山湾丁字湾区域、西部蓝村陆港大沽河区域、中部城区区域联动,三大版块与青岛主城区同城连接、产城一体。
在服务融入全省区域布局中,发挥地处青烟威沿海枢纽区位优势,西部与胶州协调联动,连通机场空港区,北部与莱西、东部与莱阳海阳协调联动,推动交通、产业一体化,当好融入青岛都市圈的桥头堡,当好胶东经济圈一体化新引擎,形成枢纽经济产业群。
素有千年商都美誉的即墨,如今坐拥融入双循环发展的区位交通优势,聚力发展现代化枢纽型经济,在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更大作为。
近年来,即墨深化与“一带一路”特别是上合组织国家经贸合作,2021年实现外贸进出口630亿元;获批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备案主体达到916家,出口额过百亿元;五年累计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50个,实际利用外资45.21亿美元,被商务部认定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服务开放战略,即墨致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用好开放平台,做强省级经济开发区,用好国际陆港、国际商贸城、综合保税区、女岛港口岸等开放阵地;拓展开放渠道,发挥汽车、服装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作用、发展跨境电商等业态,打造二手车出口试点基地;探索开放新领域。拓展RCEP经贸合作,健全“服务沿黄、贯通日韩、辐射欧亚、链接全球”的开放体系。
坚持“融入主城、支撑青岛、辐射胶东、带动全省”,即墨当好区域协调发展排头兵,城区能力不断提升。
定位关键词:活力、宜居、幸福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
韩世军表示,“群众满意度”是检验工作的唯一标准。要把“群众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开展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报告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好事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让更多发展红利惠及即墨群众,让城市成为群众满意的温馨家园。
为此,即墨从优学、健康、安居、乐业、众扶等方面,增进民生福祉。
即墨将新改扩建二十八中东校区等70余所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实施区级医院提质扩容、基层卫生院改簿提档等工程,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五年改造老旧小区93个、受益居民4.5万户;新增就业10万人以上;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建设活力宜居幸福现代化新区,除发力民生领域外,区域文化建设是这座城市的活力之源。
文化彰显着城市的灵魂和独特魅力,有了文化,城市才具有更为强大的生命力与吸引力。
有着1400多年的建城史的即墨,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丰富的旅游资源、浓郁的民俗风情,厚植起其他区市难以复制的文化发展沃土、硬核实力。
随着“墨小牛”登上央视春晚、麦田音乐节举办、即墨古城入选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即墨已累计举办群众性文化活动1000余场。
以文塑城,以文兴业。未来5年,即墨立足厚重的历史文化,将推进博物馆、图书馆等公众文化设施建设,传承发展柳腔等民间艺术;重点发展影视、音乐、文创等文化产业,打造即墨古城、温情小镇等文旅融合载体。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拥有国家环保模范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等底蕴名片的即墨,围绕充满活力、富有实力、独具魅力,在建设活力宜居幸福现代化新区的道路上加速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