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人大代表张志华: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着力解决关键技术
青岛
青岛 > 要闻 > 正文

青岛市人大代表张志华: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着力解决关键技术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百年青岛恰是风华正茂,国家战略厚植青春土壤。正青春的青岛,面向2022,无惧挑战,自信昂扬,深度融入世界和高质量发展。

青岛市人大代表张志华: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着力解决关键技术

4月14日-19日,青岛进入一年一度的“两会时间”。凤凰网青岛将与您一同聆听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在梳理过去一年发展成果的同时,共同展望2022年城市路向何方。

青岛市人大代表、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院长张志华

青岛市人大代表、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院长张志华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不断健全,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但也应看到,生态文明建设仍然面临诸多矛盾和挑战。2021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将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作为五个方面主要目标之一。2021年10月,国务院制定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推进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明确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开展碳汇监测核算等一系列具体任务。

自然生态系统碳汇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一环,根据过去几十年来的观测统计,人为排放的碳大约有54%被自然生态系统固定,其中陆地生态系统占31%,海洋生态系统占23%,通过生态保护修复、碳汇项目实施等措施可进一步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各地在积极探索开展自然生态系统碳汇相关工作,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上海、湖南、安徽、深圳等地开展碳汇调查监测核算工作,取得了阶段成果,制定标准、规范,为全面开展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广东、福建、厦门、湛江、衢州等省市挖掘碳汇项目潜力,开展碳汇交易,将自然生态系统碳汇能力转化成真金白银;深圳市、南京市、丽水市等开展生态产品生产总值(GEP)核算,对“绿水青山”进行量化,为实现向“金山银山”转变提供支撑。

在青岛市人大代表、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院长张志华看来,要通过开展自然生态系统碳汇调查监测关键技术研究,了解碳汇调查监测研究现状,为碳汇调查监测工作开展提供理论支撑,掌握碳汇调查监测关键技术和碳汇模型,为全面开展碳汇调查监测提供技术保障,开展碳汇调查监测成果应用研究,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路径。

为此,张志华代表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自然生态系统碳汇调查监测研究现状分析。研究碳达峰碳中和相关政策,分析工作背景和意义;查阅文献结合现场调查,了解碳汇调查监测现状、难点和关键技术。

(二)自然生态系统碳汇调查方法研究。以国土三调和实景三维青岛建设等成果为基础,以森林和海洋为对象,选择试点区域开展碳汇调查,充分发挥遥感和GIS技术作用,开展自然生态系统碳汇本底调查,计算自然生态系统碳储量,核算自然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三)生态修复碳汇监测关键技术研究。开展生态修复碳汇监测试点,掌握不同空间尺度生态修复碳汇核算技术和生态修复碳汇的空天地一体化监测关键技术。

(四)碳汇模型研究。对比分析不同模型适用范围,结合我市现状条件,开展碳汇模型研究,分析碳汇空间格局和变化趋势。

(五)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根据相关标准、规范,以专业知识为支撑,结合试点区域资源禀赋,建立森林和海洋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指标体系,核算森林和海洋生态系统生产总值。

(六)应用探索。根据碳汇核算和GEP核算结果,分析碳汇能力和GEP增加值与生态补偿标准之间的关系,为生态补偿标准确定提供科学支撑。利用碳汇造林项目碳汇价值评估模型预测碳汇造林项目未来20年碳汇价值,为碳汇项目实施提供数据支撑。利用碳汇模型模拟城市不同发展情景下的碳汇量,为城市低碳发展提供规划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