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人大代表张晓春:优化侨资企业营商环境,提升青岛市国际影响力
青岛
青岛 > 要闻 > 正文

青岛市人大代表张晓春:优化侨资企业营商环境,提升青岛市国际影响力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百年青岛恰是风华正茂,国家战略厚植青春土壤。正青春的青岛,面向2022,无惧挑战,自信昂扬,深度融入世界和高质量发展。

青岛市政协委员谢正宾:由青岛发起,成立“上合国家华商联合会”

4月14日-19日,青岛进入一年一度的“两会时间”。凤凰网青岛将与您一同聆听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在梳理过去一年发展成果的同时,共同展望2022年城市路向何方。

青岛市人大代表、青岛市侨联副主席、青岛大学医疗集团副院长张晓春

青岛市人大代表、青岛市侨联副主席、青岛大学医疗集团副院长张晓春

侨资企业是青岛市民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广大华侨华人、归侨侨眷、留学归国人员充分发挥熟悉海内外市场和国际规则的优势,广泛衔接全球产业链,携带资金、技术、人才来到青岛创办企业、投资兴业,为青岛市双招双引、项目建设、产业发展等作出积极贡献。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共有华侨华人投资的侨资企业1037家,约占全市外资企业总数的12%,广泛分布于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行业,侨资企业已成长为服务青岛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和力量。刚刚闭幕的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打造“六个城市”,侨资企业是青岛市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国际门户枢纽城市的重要参与者,为促进青岛市侨资企业健康发展,建议持续优化青岛市侨资企业营商环境,进一步提升青岛市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国际化大都市贡献侨界力量。

一、当前青岛市侨资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受疫情影响导致经营困难。受国内外疫情影响,部分生产性企业所需各种大宗原材料、能源、物流等成本持续提高,已几乎没有利润,餐饮、教培、旅游行业订单骤减,在收入下降的情况下,人力、水电等固定费用仍在支出,企业经营日益困难。部分外向型企业参加国内外重要展会受限,导致海外渠道中断、客户流失,产品因无法运输出境或运费太高等原因具体运输时间仍无法确定,企业经营困难重重。

(二)政策环境优势不突出,发展动力仍显不足。青岛市侨资侨属企业大多数为中小企业,同国有大型企业相比,在享受技改项目立项、财政支持、税收优惠、信用等级评定等政策上处于不利地位,在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的研发及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等方面不能享受同等待遇,导致企业创新研发及扩大生产的积极性不高。

(三)融资难、融资成本高制约企业发展。侨资企业大多发展时间短、自有资产少、抗风险能力弱,同时带来的是资信水平较低,受金融、信贷政策影响,企业存在融资成本高、审批门槛高等各种问题,企业缺少融资渠道,较难单独在市场进行融资,部分研发型企业科研成果转化的费用庞大、科研人员的人工费用大,在当前企业利润普遍较低的情况下,企业还款压力增大,人力开支、管理开支、房租、贷款利息等压力较大,现金流紧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侨资企业的发展。

(四)专业人才相对缺乏,推进技术创新转型升级难。随着企业自身科技研发和生产制造的不断发展,满足企业生产所必需的高端专业技能人才相对缺乏,企业较难招到所需的专业型人才,外来人才用工成本高,尤其在满足工业互联网为传统行业赋能、主持和带领实施数字化工厂改造和运营的高端生产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人才招聘较难,“跳槽”现象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

二、对进一步优化青岛市营商环境推动侨资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提升公共服务,营造良好创业环境。建议加强企业与发改、税务、财政、人社、市场监管等政府职能部门的紧密联系,注重倾听侨资企业意见,充分发挥企业积极性,让企业参与到政府政策的规划制定中。充分利用已有大数据对企业进行客观全面评判,使相关扶持、激励政策可以做到“非申即享”,有效节省社会资源。进一步放宽海内外优秀人才的相关引进政策,提高海外高层次人才来青发展的专业导向性。突出对产品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侨资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让中小型侨资企业享受到与国有大型企业“一视同仁”的待遇,培育更多的“专精特新”型侨资企业,扶持初创企业做大做强。

(二)提高金融支持力度,解决侨资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建立政府、金融机构和侨资企业相互支持的长效合作机制,结合青岛市实际,由市财政、金融监管等部门制定出台简单、高效、能够快速落地到侨资企业的金融服务政策。推进融资方式创新,强化侨资企业金融服务,促进各金融机构建立健全侨资企业的金融服务机制,推动融资向实体企业倾斜,对“专精特新”或特色领先的中小微侨资企业实行普惠的信用贷款支持,进一步加强并放宽专项发展基金、政府担保、知识产权抵押等融资方式,在提供短期性流动资金渠道的同时,依托融资平台为企业提供长期的、优质的融资渠道,推进并完善企业数据信息化整合,并且同金融机构共享,为侨资企业融资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抓好侨资企业招商引资,积极扩大利用侨资规模和档次。高度重视、聚力抓好侨资引进,由市商务局探索编制和公布侨商侨企投资指引,介绍投资环境、公布办事流程、推介项目信息,常态化招引海内外侨商资本投资。注重以商招商、以外引外,发挥侨资企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围绕全市重点产业链引进上下游产业,依托侨资企业开展强链、延链、补链、建链招商。积极探索侨资企业转型发展之路,引导侨资企业积极适应新常态,由市发改、工信、科技等部门加强对侨资企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支持,完善自主创新机制,加快转变经营发展方式,增强产品竞争力和企业实力,不断增强侨资企业发展后劲。

(四)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为侨资企业发展提供多重保障。整合政府和社会资源,加强投融资服务中心、维权服务中心、风险投资机构等社会化服务平台建设,鼓励社会更多的第三方服务机构为侨资企业提供信息咨询、创业指导、技术支持、法律维权及人才引进等服务,解决侨资企业技术、信息方面的难题。发挥各级侨联组织联系广泛、人才密集的优势,拓展高层次人才的联络,为侨资侨属企业提供智力支持。鼓励平台型企业、社会机构建设围绕细分行业的产业高地,发挥平台在细分产业的资源优势,组织专业的产业论坛或展会,为侨商打造落户青岛的产业环境,助力侨资企业快速打开青岛以及全国的市场开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