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政协委员赫旭:加快全市中小学集团化办学
青岛
青岛 > 要闻 > 正文

青岛市政协委员赫旭:加快全市中小学集团化办学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百年青岛恰是风华正茂,国家战略厚植青春土壤。正青春的青岛,面向2022,无惧挑战,自信昂扬,深度融入世界和高质量发展。

青岛市政协委员赫旭:加快全市中小学集团化办学

4月14日-19日,青岛进入一年一度的“两会时间”。凤凰网青岛将与您一同聆听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在梳理过去一年发展成果的同时,共同展望2022年城市路向何方。

青岛市政协委员、农工党青岛市委会秘书长赫旭

青岛市政协委员、农工党青岛市委会秘书长赫旭

集团化办学可以有效促进教育理念、学校管理、教学科研等优质资源共享,是推动教育扩优提质、破解“择校热”、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方法。青岛市中小学教育集团化办学工作迅速推进,取得一些成果,但在运行过程中暴露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健全、学校和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成员合作关系不紧密等短板问题亟待解决。

为解决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健全、学校和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成员合作关系不紧密等短板问题,青岛市政协委员、农工党青岛市委会秘书长赫旭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支持落地。集团化办学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持续的政策支持才能发挥真正作用。建议青岛市、区(市)两级政府进一步建立完善集团化办学配套政策,研究制定集团化办学宏观规划和发展政策,为集团化办学创造良好环境。打破体制机制壁垒,破解教师编制和人才待遇、办学经费、投资激励等难题。同时,区政府加强统筹协调,明确相关单位权利义务,突破各单位合作紧密度和约束力不强等问题。

二、突破提升现有教育集团。进一步调动现有集团化办学核心校的主动性、积极性。针对集团化办学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由各教育集团提出具体突破提升方案,在体制机制、政策激励、教育资源分配等方面先行先试,特别是积极推广“办学共同体”“核心校建分校”“龙头校+弱校”“龙头校+新建校”等成熟的办学模式,积极借鉴探索“总校校长负责制”“集团理事会”等先进经验,在人事管理、经费支出、教学课程、资源配置、考核评价等方面统一调配管理,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快速提升区域办学水平。

三、注重实际强化评估考核。在推进集团化办学进程中,必须明确考核目标原则,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即兼顾全面又突出重点。同时,要合理构建奖惩机制,明确退出机制,让评估结果撬动新一轮发展。一是内外有别、分类考核。集团所有学校捆绑考核,让集团每位教师、干部、职工从“学校人”变成“集团人”。集团内因校制宜考核,尊重各成员校之间差异,突出重点、有所侧重,激发其走出舒适区、主动寻求改变的内在动力。二是立足现实制定指标。外部由教育主管部门牵头,以青岛市中小学工作考核评价体系为基本依据,学习借鉴上海等地考核指标体系,整体评价集团办学绩效。指标设置应重点考查集团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师资队伍建设及培养质量、文化融合及资源共享等要素,并吸纳学生、家长与社区百姓参与,作为检验办学成效的重要标尺。内部由集团核心校牵头,指标重点侧重于参与集团管理与自身发展、课程建设与教学管理、干部队伍与教师发展等方面。考核指标每年根据各成员校重点工作实施动态调整和修订。

四、要注意均衡提升和特色培养。加快校区硬件设施改造升级。青岛市各学校间在智慧课堂、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施配置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在集团化办学推进过程中,要同时提升学校硬件设施,避免先进优质教育资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或因环境差距过大,让互派交流教师产生过大心理落差。在推进集团化办学过程中,注重校区间个性差异,防止办学同质化,打造特色校本课程,强化特色课堂,打造特色学校。

五、建立集团校退出淘汰机制。教育集团核心校要加强对集团内的学校各方面的优质资源输出,促进各集团校加强自身造血能力,快速成长,向优质转化。对于综合评价提升明显,取得社会广泛认可的学校,鼓励其退出教育集团,组建新集团,实现青岛市教育集团的高质量快速扩容。同时,对于在教育集团中没有履行义务,只是形式上加入,办学上无实质性进展,教育质量没有提升,或者出现中大教育教学事故的学校,要进行严格规范,实行淘汰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