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政协委员柳先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加大专利支持力度
青岛
青岛 > 要闻 > 正文

青岛市政协委员柳先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加大专利支持力度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百年青岛恰是风华正茂,国家战略厚植青春土壤。正青春的青岛,面向2022,无惧挑战,自信昂扬,深度融入世界和高质量发展。

青岛市政协委员柳先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加大专利支持力度

4月14日-19日,青岛进入一年一度的“两会时间”。凤凰网青岛将与您一同聆听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在梳理过去一年发展成果的同时,共同展望2022年城市路向何方。

青岛市政协委员、青岛海科佳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柳先知

青岛市政协委员、青岛海科佳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柳先知

近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出台《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深化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重要举措鼓励和支持创新。一个支持创新的充满活力机制,能够推动经济快速高质量发展。例如:深圳建市四十二年来,“创新”成为最重要的“深圳精神”,深圳的专利数量持续19年领跑全国,专利数量在全国占比40%以上,创造了创新引领腾飞的“深圳奇迹”。

企业成败的关键是创新能力,创新的重要成果就是专利,特别是发明专利以及国际专利。在研发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中,需要经历漫长艰难的里程。从调研消费者需求、精准市场定位、研发立项,到多次论证修正、样品试制、市场认可等系列工作,耗时耗资。研发项目往往会出现“行百里者半九十”现象。企业在创新推动发展的同时,承担着巨大风险和成本。

据不完全统计,平均每产出一个实用新型专利需要2~3年时间,50万元以上的费用;平均每产出一个发明专利需要3~5年时间,200万元以上的费用;平均每产出一个国际专利需要5~7年时间,500万以上的费用。青岛市平均年授权发明专利约5000件,授权PCT国际专利约600件。

目前,市场管理局支持力度:发明专利最高2.76万元/件(区市合计),PCT国际专利最高7万元/件(区市合计)。对专利等创新的补贴政策,与实际费用成本差距太大,导致很多企业不敢投入创新,或没有资金能力投入创新。

目前,科技局的支持,因行业领域、支持数量等诸多限制,基础产业的企业一直在独自承担沉重的创新费用和失败的风险成本。

为维护企业和人才的创新活力,青岛市政协委员、青岛海科佳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柳先知建议,加大对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对获得发明专利技术成果并产业化的项目,经过专家评审,科技局给予研发创新投入金额30--50%的补贴。同时,市场监督管理局加大对发明专利及国际专利的奖励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