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凤向标|④民营经济:如何打开青岛发展新空间?
青岛
青岛 > 要闻 > 正文

两会凤向标|④民营经济:如何打开青岛发展新空间?

4月14日—19日,青岛进入“两会时间”。

4月15日上午,青岛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幕,青岛市长赵豪志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市党代会报告后,青岛再度明确“在全国争先进位”的发展目标,同时透露出另一个信号——将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至事关城市发展的重要位置。

由此,发力民营经济成为青岛“争先进位”的重要支撑。

而聚焦2022年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新一轮经济增长点已浮出水面,民营经济正在打开青岛发展新空间。

撰文/于莹

审校/张慧

民营经济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亦是城市发展的活力所在。

翻开青岛过去五年的发展篇章,民营经济无疑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截至2021年末,青岛实有民营市场主体191.9万户,同比增长8.4%,占全市市场主体总量的98.2%。其中,实有民营企业69.4万户,同比增长10.5%,占全市实有企业总量的95.3%。

聚焦2021年,青岛新登记民营市场主体29.9万户,占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户数的99.2%;民间投资增长8.3%,占全市投资的比重达到59.8%;全市民营企业进出口5709.4亿元,同比增长34.9%;全市民营经济新吸纳就业33.6万人,占全市城镇新吸纳就业的88.1%。

同时,2021年10月,青岛还成功入选了全国民营经济示范城市首批创建城市,成为唯一入选的北方城市。

可以看到,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推动青岛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

而聚焦2022年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民营经济不仅被放在了更为重要的位置,同时还为壮大民营经济定下了“小目标”。

报告中提到,要培育民营领军标杆企业100家以上,建设全国民营经济示范城市。同时,要争取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子基金落户青岛,开展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此外,还将落实常态化联系服务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尊重企业家、关心企业家、服务企业家的浓厚氛围。

显然,随着今年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浮出水面,民营经济也被注入了“强心剂”。

而如何持续壮大民营经济、做强民营企业,一直都是民营经济领域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最关切的话题,2022年青岛两会期间,他们现身青岛“两会”,传递出关于民营经济好声音。

青岛市政协委员、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局长郭振栋提出,优化产业布局,以强链补链推动产业集聚发展。他指出,应系统梳理产业现状,加强顶层设计,围绕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壮大,做好产业规划,以产业链完备为目标,补足短板,有目的地引入相关企业,培育产业优势和协同能力。同时,着力构建大型产业化集群,还要加强产业持续创新,实施“名企(优质企业)、名牌(优秀品牌产品)、名家(优秀企业家)”工程,提升企业竞争力和产业影响力,促进企业和产业转型升级。

青岛市政协委员、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副局长刘晓倩则站在中小企业与民营经济的角度,建议“推动中小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提高疫情防控科技水平”。在她看来,于中小企业而言,如何将科技应用与疫情防控密切结合才是关键。

(以上排名不分先后)

民营经济最能反映一个区域的经济活跃度。从大国重器到民生日常,民营经济已成为青岛经济版图的底色。当下的青岛,正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奋力追逐民营经济的一个个全新可能,进而将借势打开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