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考核,胶州“摘星夺旗”
青岛
青岛 > 凤观青岛 > 正文

一季度考核,胶州“摘星夺旗”

区市之间的发展与竞争,不仅要比规模、比总量,还要比优势、比特长。以指标的“个性化”提升考核的“精准性”,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导向。

日前,青岛市综合考核委员会公布了一季度10区市经济运行及重点工作“摘星夺旗”考核结果。其中,胶州总成绩排名全市第二,夺得“真抓实干、勇当排头”红旗。在项目签约落地及城市更新建设两个单项板块中,胶州均以10星成绩,排名首位。

面对青岛立下的“在全省勇当龙头、在全国争先进位、在全球彰显特色”发展愿景,胶州也主动加压,以实干求实效。

随着“做实做好做美做响现代化上合新区”目标进一步明确,胶州也将围绕“打造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一极”的目标,精准施策。

凰探第953期

撰文/庄建成

审校/张慧

开局即起势

胶州“摘星夺旗”

阶段性的绩效考核,隐含的是一个区域发展的质量。按季度来考核各区市的工作成效,是青岛的一项创新举措,也是树起实践实干实绩导向的直观表现。

本次考核中,胶州不仅三个单项板块成绩全部跻身前两名,更在项目签约落地及城市更新建设两个单项板块中,排名榜首。

指标不过是数字,胶州的成绩远不止于此。

在国家战略层面,伴随上合示范区全面起势,胶州开放水平也来到了更高的能级。今年一季度,从胶州开行的中欧班列达200列,排名全省首位。同时,上合组织经贸学院揭牌,4500余名人才参加培训,这些成绩有力地支撑起了上合示范区“四个中心”建设。

今年3月,全省首个空港综保区在胶州获批,将重点招引航空指向性产业,以航空货运、保税物流为基础,重点布局发展航空研发及维修、航空器材保税贸易、保税制造、特色冷链、跨境电商、国际金融结算等关联产业,对服务上合示范区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实体经济层面,胶州提质增效成效明显。一季度,胶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分别达811家、1252家。引进总投资635.6亿元的91个项目,世界500强2个。57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00.4亿元、新开工项目35个,均居首位。

此前,青岛市党代会报告中围绕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到:企业是主体、项目是关键、园区是载体、政策是保障。一个个优质项目落地集聚成势,赋能胶州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当然,胶州在项目签约落地这一项指标中排名全市首位,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体现出了胶州“政府+平台公司+头部企业+社会资本”招商引资模式的前瞻性,以及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

正如青岛市委常委、胶州市委书记,上合示范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新竹所说,“要树立‘平台思维’,用‘平台思维’做乘法,形成网状思维模式,通过平台整合资源,形成不同要素之间的互动,开展集群化和产业链招商,实现价值倍增效应。要切实优化营商环境,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堵点痛点问题,坚定企业家信心。”

从全市争先进位的竞争中胜出,来之不易的成绩背后,是胶州着眼现实、放眼长远的智慧与水平,也有聚力苦干实干的精神与本领,更有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心与信心。

今年3月,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胶州用3天完成了数字平台框架搭建、7天建成健康驿站,且在当地出现的两次疫情中,均在首个病例发现当天就实现了精准管控。

疫情防控有条不紊,产业发展争分夺秒。作为山东省重点项目,位于胶州市铺集镇的源氏木语智慧家居产业园二期项目已正式开工。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加紧作业。建设者们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确保工程建设进度。

据了解,源氏木语智慧家居产业园项目主要围绕家具制造、硬木基础加工、物流等相关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总投资30亿元,项目全部达产后年产值可达到10亿元,实现税收3000万元。

以项目建设之“进”,支撑经济发展之“稳”。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扩大有效投资、增强发展后劲关键抓手的胶州,正持续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新动能。

产业为要、民生为本,一座城市的发展,总绕不开“产业”和“民生”这两个关键词。通常而言,产业发展的动力越是强劲,民生事业的活力越是充沛。

胶州,亦是如此。一季度,胶州发起了八大攻坚行动,在建项目117个,完成投资24亿元。已开工42个老旧小区改造、22个公园城市项目,新建8座停车场,盘活低效土地1178亩。

为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充分释放区域发展与潜力,胶州也明确把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作为推动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

2022年,胶州攻坚行动项目总数270个,计划投资135.5亿元。其中纳入青岛市攻坚任务项目111个,年度计划投资64.4亿元,一季度计划开工项目69个,计划投资额10.2亿元。目前,在建项目82个,完成投资额19.1亿元,完成投资比率145%,所有项目均领先或达到时序进度。

同时,聚焦有效需求,胶州在城市建设层面不断加码,主动“啃”向“硬骨头”,提升了城市品质,而这也反映在了“城市更新建设”这一项领跑全市的指标中。

开局即起势。对胶州而言,夺下第一季度“真抓实干、勇当排头”红旗,意味着城市聚力苦干实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也为其接下来乘势而上,奠定了基础。

以“实”破题

一座使命之城的担当

善弈者谋势,善谋者致远。评价一座城市的胸襟和气量,往往在于这座城市能否将眼光更多地落在未来的可能性上,用更高的定位来促成发展能级的攀升。

2021年,胶州以11.2%的GDP同比增速,领跑全市,经济总量上也晋升“青岛第二区”,区域综合实力迈上了新的台阶。在更高站位更大视野上,胶州看到了机遇,也看清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身临挑战,唯有增强定力,埋头探索,执着向前。

“青岛党代会报告7次提到胶州和上合示范区,体现了青岛市委对我们工作的殷切期待。我们深入贯彻会议精神,开展‘寻标对标、比学赶超’活动,做实做好做美做响现代化上合新区,打造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一极。”正如张新竹所说,面对青岛市对于胶州发展寄予的厚望,唯有继续坚持做好“实”的文章,方能不负期望。

首先是区域统筹发展。上合示范区依然是重中之重,从青岛市党代会、两会,到胶州市党代会、两会,均对其着墨颇多。对于胶州而言,如何深化与上合示范区的协同,发挥好核心区的引领带动作用,不仅关乎自身的能级跃迁,也与青岛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履行国家战略的期许息息相关。

下一步,胶州将注重激发体制机制新动力,落实“一核引领、全域联动”工作机制。聚焦上合示范区核心区建设,规划12.77平方公里新片区,申建国家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确保9月底前如意湖商业综合体竣工。

除上合示范区外,临空经济示范区也将是胶州打造“一核三区”的一大重点。胶州将积极对标韩国仁川和德国汉诺威,打造国际一流航空城和中国北方国际会展中心。同时,按照“南客北货”思路,以地铁8号线胶东站TOD项目和空港综保区为核心,打造空港商务区和临空经济策源地。

在国际超级港建设方面,胶州则将放大“海陆空铁邮”五港联动优势,编制战略空间规划,同时依托与山东港口集团等达成共建共识的契机,合力建设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开放平台。

其次是实体经济。青岛市党代会报告中,为胶州所在的北部区域赋予了“引导先进制造业有序向北集聚成群,增强产业和人口承载力,塑造产业活力示范区,形成大青岛北部经济隆起带”的使命与任务。这意味着,在青岛市产业层面被列为优先发展等级的制造业,将首先向胶州等北部区域导入。

为此,胶州也将夯实实体经济“压舱石”。一方面,发挥上合控股集团和投资促进委员会作用,绘制产业招商图谱精准招商,力争三年形成智能制造等三大千亿级和航空航天等三大百亿级产业集群。同时,依托24家(个)头部企业及在建项目,建设18个产业创新中心,8个资源要素中心,1个“工赋上合”平台,打造国际化的工业互联网生态示范区。

第三是城市空间布局。在青岛明确将坚持聚湾强心,着力提升环湾都市区的经济高度、人口密度、创新浓度和辐射强度,打造世界一流湾区的城市规划布局下,身为环胶州湾区域重要一极的胶州,也需要更大力度融入区域发展大局。

以打造湾区城市新样板为目标,胶州将通过全面融入环湾都市区,聚焦全域上合进行整体性、系统性规划;突出有机更新,搭建数字底座,深挖文化内涵,加快林荫廊道、立体绿化建设,规划TOD项目,打造智慧城市、文化城市、公园城市、轨道上的城市;加强城乡统筹,成立乡村振兴产业研究院,支持益海嘉里等项目建设,打造上合国际食品创新中心;深化与上合组织国家在飞地农业、种子研发等方面合作,研究可输出的整体解决方案。

最后是干部作风。事业发展,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2022年是青岛标定的“作风能力提升年”,提升作风能力就是回应群众期盼和市场主体呼声的必然要求,是推动青岛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

基于此,胶州也将培育担当作为“实干家”作为接下来的一项重点工作。一方面,树牢实践实干实绩导向,强化公平赛马,开展“双推双考双炼”,将130名优秀年轻干部派驻重点工作一线锻炼;另一方面,建强动力主轴,落实“党建引领、一网治理”强基工程,健全组织体系,做实1393个网格,推动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历史浪潮不断向前,唯有敢于突破立新者,会在时代洪流中扬帆破浪,开辟出新的生机。

正如张新竹所说,“胶州,是一座使命之城:面向青岛,要成为支撑青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极;面向全省,要打造全省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引擎;面向全国,要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

其时已至,其势已成。

当国家战略交汇城市梦想,我们期待一季度成功“摘星夺旗”的胶州,继续弘扬“严真细实快”的工作作风,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在青岛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新征程中,展现更大的担当与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