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才选择崂山?
青岛
青岛 > 要闻 > 正文

为什么人才选择崂山?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

当下,各城市间人才战争的硝烟早已点燃,毕竟,谁拥有了人才优势,谁就拥有了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青岛将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并把增强人才聚集引力列为发力点之一,要求各区市在精准引才上求突破、在精细育才上下功夫、在精确用才上见成效、在精心留才上强保障。

如今,紧扣城市战略定位及自身发展所需,迈上新征程的崂山区正以“五区同创、勇当排头,奋力打造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示范窗口区”为目标,全力推进人才招引。

5月16日,崂山区召开区委人才工作会议暨优秀企业家表彰大会。会上,崂山区拿出超过5000万元,用于表彰优秀企业家和产业优秀人才。作为大会的重中之重,崂山区正式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汇智崂山”人才系列工程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干事创业,关键在人。真金白银的礼遇、诚意满满的细节,彰显崂山区求贤若渴、广纳贤才的决心与信心。

凰探第963期

撰文/冯亚楠

审校/庄建成

为什么人才选择崂山?

“引”上用力

绘制城市引才“新名片”

放眼望去,人才对城市发展的作用已毋庸置疑,各城市也都在陆续出台人才新政,向各类人才抛出“橄榄枝”。

客观来看,拥抱人才的城市更有未来,但要想实现“天下英才齐聚”的盛景,就需要在平台打造、政策供给、制度建设、机制保障和服务优化等方面营造舒适的发展与宜居环境。

5月16日,在崂山区召开的区委人才工作会议暨优秀企业家表彰大会上,不仅揭晓了获得崂山区发展功勋奖、杰出成就奖、优秀贡献奖、新锐贡献奖等73名企业家,还拿出5166万元,用于表彰优秀企业家和产业优秀人才。

图片

与以往不同,这次会议崂山还重磅推出了“汇智崂山”人才新政,面向全球范围招揽人才。

从“政策引才”“平台聚才”“生态留才”三个方面谋篇布局,这一涉及10大工程、40条具体措施的“人才新政”,其中9项政策为全国领先,21项为全省领先,10项为全市领先。不仅实现了对原有人才政策的迭代升级,也体现了崂山区对于人才的真诚和用心。

图片

具体来看,在崂山区将实施的更具区域竞争力人才“十大工程”中,顶尖人才引领工程、高端人才培养工程、支撑人才倍增工程、海外人才引进工程、青年人才集聚工程、领军人才储备工程,是针对各类人才本身。

在前六大工程中,不仅涵盖了顶尖人才、高端人才、支撑人才、海外人才、青年人才、领军后备人才6类人才,并且实现了从诺贝尔奖获得者、“两院”院士等顶尖人才到全日制应届博士、硕士等基础人才立体化全覆盖。

图片

以顶尖人才引领工程为例,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填补国内空白的战略科学家团队,崂山区采取“一事一议”给予最高1亿元的支持;对自主培育的国家级、省部级重点人才工程人选,给予个人最高400万元、150万元的生活补贴,对用人单位分别给予最高100万元、50万元的奖励,而各奖励标准均达到全国领先。

眺望城市发展的进程,相对于资金、科技等要素,人才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作用。深谙此道,在抢人才大战愈演愈烈的当下,崂山区推出的“汇智崂山”人才新政,可谓恰逢其时。

长远来看,一个人才聚集的城市将是充满活力的城市,这种活力将延伸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作为青岛新经济高地,崂山区需要更多的人才汇聚于此,进而擦出更多新兴产业澎湃发展的活力火花。

“育”上用功

实现产才深度融合

于城市发展而言,唯有找准自己的坐标,选择特色化、差异化的策略,方能将战略谋划付诸现实。

落脚到人才,更加需要对自身发展有清晰的把握,聚焦有效需求,并据此擘画独具特色的人才政策和相关措施。唯有如此,才能够真正实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目标。

不得不说,在这一点上,崂山区指向“实”。对政策没有“大水漫灌”,对人才没有“重引轻用”,而是深刻剖析自身优势,精准布局产才融合政策,以人才链赋能产业链,引领带动“建链、延链、补链、强链”,着力构建“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人才与产业共生互荣的新格局、新生态。

立足实际,崂山区坚持产才融合,聚焦现代金融、新一代信息技术、文化旅游、医药健康四大主导产业,围绕每个产业链逐一明确创新创业团队引进和急需紧缺人才培育等具体奖励标准,确保每条产业链人才政策均为全省领先。

产业是人才之基,人才是产业之魂。针对不同产业人才标准差异化的现实情况,崂山区将实行企业引才配额制管理模式,支持企业结合自身发展需求引进急需人才。每年将在重点产业中遴选有引领作用的企业,给予重点人才引进配额,每个配额给予企业50万元的人才引进补贴,给予人才最高100万元的购房补贴。

崂山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全力推进“五区同创”,高水平打造“四新”经济集聚区,培育打造现代金融服务、虚拟现实2条千亿级产业链。

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在哪里,引才工作的方向就在哪里。与之相契合,大会现场还揭牌“山东省现代金融产业链”和“山东省虚拟现实产业链”两大人才联盟,进一步推动形成“产业聚集人才,人才支撑产业”的互促互融局面。

图片

截至目前,崂山的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628家,上市企业总数达到13家;累计培育独角兽企业7家,全省第一;累计培育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5个、领军企业8家,均占全市三分之一。

事实证明,正是崂山与人才、企业的同频共振,获得了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做人才的伯乐,将“千里马”的作用发挥到最大,需要城市为人才创造适合发展的舞台,让人才所学有所用,让人才真正嵌入到城市产业中去,才能最终实现与城市双向奔赴。

当下,“引进一个人才,集聚一个团队,培育一个企业,带动一个产业”的产才融合的生动实践,正在崂山持续上演。

图片

“留”上用情

构筑人才保障“加油站”

引人不易,留人更难。

从内外因关系的辩证视角来看,环境只是造就人才的外因,但现实中优良的环境往往是造就人才的关键。

于崂山区而言,引进人才只是文章的上半篇,接下来还需要书写好留住人才的下半篇。

为留住来崂山创业干事的优秀人才,“汇智崂山”人才新政着力打造了更加完善的服务保障体系,创新提出人才住房配额制、组建家庭医生服务团、设立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蓄水池”等举措,并设置了涵盖人才住房、医疗、子女入学等全方位的服务保障措施,真正让人才在崂山区安居乐业。

在加快建设国际人才社区方面,对标北京、上海等先进地区,崂山区以张村河、株洲路和滨海大道为发展轴带,以青岛国际创新园为中心,全力整合各类资源,建设集产业发展、商务办公、宜居生活和科创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国际人才社区

未来三年,结合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崂山区将分期开展国际人才核心聚集区规划建设,预计2025年核心集聚区初步成型并吸引国际人才全面进驻。核心集聚区总面积约2280亩,重点打造“一园、一街、一基地”(国际人才公园、国际时尚活力商街、国际人才创新基地),布局国际青年人才驿站、国际人才公寓、国际人才会客厅等八大人才服务设施,可容纳7000位国际人才生活工作。

预计到2035年,将全面建成崂山区国际人才社区,实现核心聚集区、综合服务区双核引领,张村河、株洲路、滨海大道轴带展开,融合发展,布局形成六大产业组团和四个宜居生活区。

良禽择木而栖,从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归属感、发展机遇、薪资待遇、社会福利保障、生活便捷程度……各个细节都是人才引进中不可忽视的关键一环,正是环环相扣,更加需要用心用力去做。

接下来,已扑下身、沉下心、走在前的崂山区,将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广揽人才,引进人才;以求贤若渴的态度爱惜人才,留住人才,实现产业进阶和城市能级的跃升,为打造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示范窗口区,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