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党代表潘峰:力争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
青岛
青岛 > 要闻 > 正文

山东省党代表潘峰:力争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

同心铸五年,青岛走在前。5月28日,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在济南开幕,山东省委书记李干杰代表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省党代会报告将“全面促进文化繁荣兴盛”作为未来五年十二项重点任务之一进行部署。文化承托起区域发展的内蕴。对此,山东省党代表,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潘峰表示,省党代会报告全面系统总结了过去五年山东取得的重大历史成就,聚焦聚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围绕“走在前、开新局”,擘画了今后五年山东发展的宏伟蓝图,站位高远、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潘峰表示,报告中专门提到了深入推进胶东红色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建设、高水平建设崂山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片区、高标准建设青岛影视基地等重点任务,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将全面深入抓好落实,开创青岛市文化旅游事业新局面。

山东省党代表潘峰:力争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

青岛将重点打造3个胶东红色文化片区项目

深入推进胶东红色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建设,在此次党代会报告中得以点题,对胶东红色文化的传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青岛有非常丰富的红色遗迹和红色文化积淀,在示范区建设中应起到重要作用。

潘峰说,青岛市有市级及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81家,省级党史教育基地21家,已经备案的革命类博物馆8处,山东省红色文化特色村4个,红色研学基地11家,红色景区景点及红色文化场所40个,红色精品旅游线路9条,优秀红色剧目13部。全市共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67处,可移动革命文物4000余件(套)。“当前,我们正积极参与胶东红色文化片区建设。目前已经形成工作方案,争取打造成为全国红色文化传承教育重要基地、红色研学旅游重要目的地、展示和传播红色文化与中华文明的重要窗口。”

未来,青岛市将编制出台《青岛市革命文物保护与利用规划》,实施革命旧址保护行动,建立红色文化与革命文物资源库和专家库,做好馆藏革命文物认定、定级和建档工作。

还将积极创建省级红色文化特色村,建立红色文化宣传展示新平台,培育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推出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挖掘整理红色革命故事,培养更多业务素养强、讲解水平高的红色讲解员。

青岛还将重点打造3个胶东红色文化片区项目。其中,青岛西海岸新区海军公园,将打造成为全国军民融合创新示范的重要地标、全国军旅文化旅游新地标和胶东片区著名红色文化名片,年接待各类考察学习及宣教活动5800批次,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20万人次。

平度市刘谦初红色文化园将建成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集红色教育、文化体验、田园观光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红色教育基地,着力构建全国一流党性教育基地。

莱西市马连庄红色教育基地着力打造“一山一水一红心,一金一银一红村”的红色小镇田园综合体,力争将红色教育基地打造为胶东第一、全省著名、全国知名的红色教育基地,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提供马连典范

构建影视工业化制作全产业链体系

“高标准建设青岛影视基地”也被写入报告,青岛影视基地作为未来五年山东要高标准建设的一批文创产业园,并依托于此培育千亿级优势文化产业集群。

潘峰表示,近年来,围绕高标准建设青岛影视基地,青岛市委、市政府在青岛西海岸新区设立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规划面积92平方公里,先行启动区45平方公里,重点布局发展高端影视产业,累计完成投资超过1100亿元,集聚产业项目总投资2000余亿元,成为山东省“1+N”影视基地布局的核心园区,成功举办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金凤凰奖、青岛影视博览会等节会活动,众多影视剧作品在这里孕育。

未来,青岛将构建影视工业化制作全产业链体系。依托青岛“世界电影之都”优势,建立公开透明、便捷高效的政策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完善要素齐全、竞争有序的市场服务体系,打造世界一流影视发展生态,推动影视全产业链繁荣发展。聚力补链延链强链,理清产业链条,进一步打造“六个一”影视供应链体系。延伸和完善影视投融资、编剧、后期制作、发行、放映、宣传营销、版权开发、衍生品等短板,全面优化提升影视产业链发展能级,力争到2030年形成千亿级影视产业价值链。

还将积极争创国家电影创新示范基地。全面优化提升东方影都影视工业化基地优势,促进标准化影棚设施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发力工业化大制作影片和科幻作品,形成东方影都类型化基地的品牌核心基地。全面布局5G高新视频、数字拍摄等高精尖技术,将东方影都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电影工业化制作基地,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创建国家电影创新示范基地。

全面提升影视节会影响力。发挥青岛影视博览会平台效应,做强创投、展映、交易、发布等活动板块,聚焦工业特色,争取将青岛影视博览会办成集全球影视技术设备、工业流程、平台体系、人才培训等多领域交流和贸易于一体的全国顶尖特色节会。

发挥政策效能精准双招双引。发挥省、市、区三级政策叠加扶持效能,加大头部出品企业入驻东方影都的扶持力度,推动更多“青岛出品”“青岛制造”成为精品。积极引入上下游头部平台、头部企业、名家工作室等内容生产资源,重点布局发展5G高新视频、数字拍摄等高精尖技术,加快构建良性影视产业发展生态。

建设崂山“两区三带”五大文化区域

高水平建设崂山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片区,也是省党代会报告中重点点题工作。

潘峰介绍,2018年,《青岛市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作方案》提出,建设“两区三带”五大文化区域,其中包括崂山名山文化展示区,提出挖掘崂山名山文化内涵,弘扬崂山优秀民俗文化,提升崂山风景区文化品质,打造崂山名山文化展示区。

下一步,青岛市将根据省党代会精神,加快建设崂山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片区。以新时代崂山文化价值的挖掘和阐释为基本内容,以示范性、标识性项目建设为支撑,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规划,加强崂山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传承,积极探索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国际影响力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建设之路。编制《崂山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总体规划》,落实《崂山道教建筑群保护规划》,修缮保护代表性历史建筑,加强与崂山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建立陈列展馆与传承基地。以底蕴深厚的崂山道教文化为支撑,塑造崂山文化名山形象。建设法显文化公园,整合潮海院、那罗延窟、华严寺等佛教文化遗迹和法海寺等佛教名胜资源,挖掘崂山佛教文化内涵。鼓励学术界加强对崂山文化研究,提升崂山文化品位。丰富崂山旅游文化内容,推动崂山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努力打造重要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

青岛市多项文化工作被点题,正显示出青岛近年来在文化高地打造和文旅产业发展方面久久为功。

潘峰表示,贯彻落实省党代会报告精神,将为未来青岛市文化高地打造和文旅产业发展提供方向指引。

在文化产业发展上走在前、作表率。2021年青岛市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650亿元,增速12.3%。青岛市先后入选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国务院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工作激励城市。下步,青岛市将以党代会精神为指引,制定实施文化产业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和分领域行动方案,争取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以上,积极创建国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推动建设文化金融服务中心,积极创建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加快文化旅游总部经济建设,推动一批重点文化企业主板上市,在中小微企业中扶持培育一批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出台数字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培育1~2家数字文旅龙头企业。改造提升演艺等传统业态,发展培育研学旅游等融合业态,积极争创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依托国家版权交易中心、文化产权交易中心、国际版权交易会等平台,建设具有国内影响力的文化产品交易中心。

在艺术城市建设上走在前作表率。近年来,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第四届中国歌剧节、刘文西艺术文献展、中国青年水彩作品提名展在青岛举办,国际戏剧学院奖落户青岛。青岛创作的民族歌剧《马向阳下乡记》等2个项目获“文华大奖”,舞剧《红高粱》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现代吕剧《民心安处是吾乡》获“泰山文艺奖”。下一步,青岛市将加强艺术精品创作,推出一批体现城市风格、展示城市气质、体现青岛印记的原创精品力作。策划、引进系列艺术展览活动,培育丰富艺术节会,提升城市艺术氛围。建立艺术大师工作室,集聚艺术大师和名家。强化群众艺术培训,提升市民艺术素养,培育“草根”艺术家。健全公共艺术设施,着力打造城市文化新地标,不断丰富艺术城市内涵,全面建设“艺术城市”。

在发展滨海旅游上走在前作表率。青岛海洋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崂山等4A级以上景区26家,国际啤酒节等节会享誉海外,年接待游客1亿余人次,先后被评为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亚洲旅游十大受欢迎目的地、全球20大度假目的地。下步,青岛将聚焦“建设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目标,牢固树立大旅游发展理念、主客共享理念,突出海洋特色,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推动景区全域联动、产业全域优化、线路全域统筹、市场全域营销,着力构建“一核六湾多组团”的全市旅游空间新格局。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增效、旅游设施提质升级,大力发展智慧旅游、休闲旅游,擦亮海洋旅游品牌,争创国家旅游休闲城市,努力把青岛打造成为重要的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