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共有9款JAK抑制剂原研药获批上市
青岛
青岛 > 要闻 > 正文

全球共有9款JAK抑制剂原研药获批上市

JAK抑制剂成为国内外药企发力布局的热门赛道。据悉,全球共有9款JAK抑制剂原研药获批上市,其中5款在国内获批,包括艾伯维的乌帕替尼、诺华的芦可替尼、礼来的巴瑞替尼、辉瑞的托法替布和阿布昔替尼。

2022年4月6日,国家药监局官网显示,艾伯维的乌帕替尼缓释片又一项上市申请获批准,用于治疗对一种或多种DMARDs疗效不佳或不耐受的活动性银屑病关节炎(PsA)成人患者。这是继该产品在中国获批治疗中重度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中重度特应性皮炎后的第3项适应症,成为目前唯一在中国获批治疗PsA的靶向疗法。

对艾伯维来说,JAK抑制剂或成为“药王”修美乐之后的又一个重磅产品。不过此前JAK抑制剂也陷入了安全性争议,受到FDA的安全警告。

据悉,艾伯维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欧思朗表示,黑框警告来源于泛JAK抑制剂在长期应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安全性风险。事实上,JAK抑制剂根据对不同亚型的抑制活性,可分为泛JAK抑制剂和选择性抑制剂。作为一类非受体酪氨酸激酶,JAK包括JAK1、JAK2、JAK3、TYK2四种亚型,抑制不同的亚型将带来不同的疗效,安全性方面也有所不同。而乌帕替尼正是高选择性的JAK1抑制剂,这意味着对JAK1具有更强的抑制效力,在改善炎症的同时,可降低因同时抑制多个JAK亚型引发的不良反应风险,安全性更好。

“我们相信通过真实世界数据以及其他更新的临床试验数据,能够向美国FDA和中国NMPA进一步佐证产品的安全性。如果证实JAK1抑制剂(尤其是乌帕替尼)和其他的JAK抑制剂不一样,安全性可能更高,那么我们希望能够把警示拿掉,这是我们未来努力的方向。”欧思朗表示。

重兵布局免疫治疗领域

随着对疾病的研究不断深入,特应性皮炎领域取得了不少突破性进展,创新药物的陆续问世更是改写了特应性皮炎的治疗格局。在此基础上,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NMPA批准了乌帕替尼针对12岁以上青少年和成人特应性皮炎的适应症,这使得乌帕替尼成为目前唯一在该治疗领域覆盖到青少年患者的JAK1抑制剂。

而在2022年6月18日,艾伯维宣布,美国FDA批准其产品Skyrizi(risankizumab)用于治疗中重度克罗恩病(CD)成人患者。新闻稿指出,Skyrizi是首个获批治疗这一患者群体的专一靶向白细胞介素-23(IL-23)的抑制剂。

在乌帕替尼、Skyrizi的助力之下,艾伯维在免疫领域的产品布局也从一枝独大发展成“三足鼎力”之势。 2021年,艾伯维旗下修美乐便在全球范围突破了200亿的销售大关,达到206.94亿美元。2022年第一季度,艾伯维净收入高达135.58亿美金,同比增长4.1%。其中,免疫新星Risankizumab和乌帕替尼实现超过50%的高速增长。两颗免疫新星的崛起,无疑夯实了艾伯维的在免疫领域的龙头地位。

修美乐自从上市以来,一度占据“药王”称号,如今累计销售额已超过1800亿美元,在处方药销售量领域排名第一。然而,后起之秀能否站在修美乐“巨人”的肩膀上实现超越?

欧思朗对此“充满信心”。他指出,乌帕替尼和修美乐在中国的发展速度、阶段都是不一样的。修美乐在中国市场适应症的增加速度上,和全球市场相比是滞后的,时间差比较大。而乌帕替尼则不同,在中国以及欧美各个国家基本上是同步递交AD适应症的审评、同步获批以及同步上市。同步上市的重要性在于,一是能够保证药物在中国的专利期比较长,第二我们可以尽早帮助更多的中国患者能够跟全球的患者一样,享用到最新的创新药。

“后续艾伯维还会推进乌帕替尼在包括克罗恩病、UC(溃疡性结肠炎),以及中轴性脊椎关节炎等领域与胃肠科和风湿免疫科相关的获批,通过获得多个适应症未来有望造福更多患者。”这也是由于很多患者不仅仅患有一种病,免疫系统的“失衡”除了引发皮炎之外,还可能引发关节炎或者其他问题。而这些问题都可能通过使用同一款药物来治疗。如此对于有很多的自身免疫疾病的患者,也算是一个很好的信心和鼓励。

这意味着,在已有的基础上,新产品需要新的运营模式。艾伯维也不可能用以前老的方式,去操作未来的机会。过去、现在与未来,中国医药市场都会发生变化。做好早期准入、快速上市,对于一个产品的成功与否是至关重要的。

差异化布局规避“内卷”

实际上,除了乌帕替尼,艾伯维也在积极布局其他产品管线。例如,在收购了艾尔建之后,艾伯维在医美这个蓝海领域开拓了全新的市场。据2021年财报,艾伯维2021年共计营收561.22亿美元,免疫领域贡献了252.84亿美元的收入;肿瘤领域贡献了72.28亿美金,其中维奈克拉贡献18.2亿美元;而艾尔建美学贡献了52.33亿美元,经典产品保妥适在美学领域贡献了22.32亿美元。

而在肿瘤领域,据悉,艾伯维和Genmab也公布了评估epcoritamab用于治疗大B细胞淋巴瘤(LBCL)的2期临床试验中扩展队列患者的主要结果。Epcoritamab是一种皮下给药的CD20/CD3双特异性抗体,在这项研究中,epcoritamab在之前接受过至少2线抗淋巴瘤治疗的患者中表现出持久缓解的疗效。

该研究队列包括157名之前接受过中位三线治疗的复发或难治性LBCL患者,总缓解率(ORR)为63%,完全缓解率(CR)为39%。参加该研究的未接受过CAR-T细胞治疗的患者取得了69%的ORR和42%的CR,而接受过CAR-T细胞治疗的患者取得了54%的ORR和34%的CR。中位随访10.7个月后,中位缓解持续时间(mDOR)估计为12个月。相比于CAR-T细胞疗法开始治疗前需要的众多步骤,双特异性抗体epcoritamab有潜力为LBCL患者提供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无论是艾尔建医美的持续发力,还是血液肿瘤的BCL-2来势汹汹,以及快速增长的神经科学,艾伯维都展现了强大的竞争力。但不得不说,无论是医美还是肿瘤,这个市场从来就不乏竞争者,部分赛道企业更是扎堆,因同质化竞争出现“内卷”的现象频频出现。

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发布的《2020 年中国新药注册临床试验现状年度报告》显示,PD-1 靶点登记的临床试验数量最多高达75项,排名前10靶点严重拥挤。平安证券分析,从中国创新药研发阶段来看,过去为了快速跟进国外成熟药物的me-too类创新赛道已经较为拥挤,药物研发的同质性问题显著,导致新药上市可能就将面临集采,例如PD-1单抗药物,最终仍然落入价格、销售能力和推进速度的比拼。

对此,欧思朗认为,选择一些高风险的空白片区或者是未被满足需求的治疗领域去有针对性地做科研投入,就不会跟其他的企业重复投放研发资源,或者变成做同一个品类里的同样重复性试验,在“红海”市场厮杀。“投入到真正治疗空白的一些片区虽然失败率会比较高,但如果最后能成功,这将是我们艾伯维的骄傲。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够帮助到患者。也希望未来不同的企业能够考虑到不同的靶点,予以研发投入。”

“的确现在肿瘤领域有非常多的市场机会,但对于一些细分的赛道,比如急性髓系白血病,它的研发难度比较高,可能没有太多的药企去布局或者增加研发资源的投放,但我们看到了其中的临床需求。”欧思朗介绍,当我们的first-in-class和best-in-class的产品BCL-2抑制剂唯可来(维奈克拉片)孵化出来以后,业界期望高。毕竟,在肿瘤领域仍有大量未被满足的治疗需求,这需要企业更多地把精力投入到产品开发上,充分挖掘优质赛道,做出差异化的产品。

构建多方合作成趋势

随着未来政府医保控费将常态化,市场竞争加剧,IQVIA预测,创新药收益不及预期的潜在风险将影响企业自有资金对研发的投入力度和方向。传统龙头药企将充分利用现有产品稳定现金流及销售平台,快速实现Me-better产品商业化变现,稳中前行,逐步向创新药转型。而研发导向型企业随着研发效率和实力的提升,将会持续投入First-in-Class产品的研发,积极参与本土及国际市场的角逐。

东吴证券同样分析认为,First-in-class新药更加注重靶点机制的验证,尤其是临床前研究的夯实。而Best-in-class、Me-better和Me-too产品更多寻求的是分子结构的差异,也更加适合当下绝大部分药企的研发策略。因此Fast-follow-on是当下企业寻求价值最大化的突破口之一,应充分利用好国内创新药系列药政,尤其是肿瘤药和罕见病用药的附条件上市等加速上市策略。

如此,如何做好市场布局也成为各家药企聚焦的一大重点。欧思朗介绍,在寻求差异化的管线布局前提下,艾伯维也需要构建专业的市场准入团队。不止于单纯地进行医保谈判,团队也在探索一些能够帮助产品持续发展的多元化模式,包括与其他商业保险、数字化平台的合作。这也是由于对当下市场而言,产品推广已经不是最主流的重点任务,最重要的是与多方携手,跨界合作,共同创造良好的解决方案给予患者。

“过去多的药企通过‘人海战术’将产品推广到全国,但在未来,市场更多要求的是有一定规模的精英,能够为客户带来更优化的解决方案。也正因此,艾伯维成立了‘策略与创新事业部’,可以把更多以患者为中心的创新资源和运营方案,包括对患者的全病情管理等,赋能更多的前线的医务人员,让患者获得更好的医疗照顾。”

这也突出了多方合作的必要性,特别是在全球化布局的趋势下,跨国药企也需要在推动与本土创新药企的合作。正如国金证券分析认为,近年来从海外市场引起创新药产品在国内的开发和商业化权益,已经愈发成为药企补充管线的重要来源,这也进一步加速了海外研发阶段领先的新型创新药在国内的研发进展和可及性,有利于中国加速创新研发,与国际领先水平的进一步接轨。

欧思朗介绍,目前艾伯维在中国与天境生物、和铂医药以及加科思三家本土医药企业建立了合作,目前为止合作都处于产品研发阶段,未来还可能推动产品的商业化进程。比如,与加科思药业合作开发和商业化SHP2抑制剂,靶向作用于癌细胞和免疫细胞的关键靶点,以及与天境生物合作开发用于治疗多种癌症的创新性CD47单克隆抗体Lemzoparlimab等。“这些合作可以帮助创新药快速落地,不仅在中国市场可以经营,同时也可以出海。除了合同推进研发外,上市后产品上量也可以开展合作,这也是合作共赢模式。”

在与本土药企合作意向上,欧思朗表示艾伯维非常愿意跟更多本土企业进行更多的合作。“我们对疾病领域没有特别限定,只要产品有较好的临床价值,有较好的创新,我们都会非常感兴趣。”

全球共有9款JAK抑制剂原研药获批上市

原标题:21健谈|艾伯维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欧思朗:挖掘优质赛道,远离“红海”厮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