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发文,青岛恶补短板!
青岛
青岛 > 要闻 > 正文

省政府发文,青岛恶补短板!

打造“国际门户枢纽城市”的青岛,日前迎来山东省层面的新政加持。

6月23日,山东省政府官网发布《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基础设施“七网”建设行动计划的通知》。在“七网”建设中,排在首位的是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

同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提到,山东省将安排一批省会、胶东、鲁南经济圈内通外连交通项目,加快构建“济南、青岛两核辐射,临济枣菏一带相连”的经济圈一体化交通网。

而《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行动计划》中,进一步明确了涉及青岛的项目,包括青岛至平度至莱州、青岛至日照等高速铁路,胶州至高密、即墨至海阳等市域(郊)铁路以及地铁2号线、15号线等轨道交通线路建设。

凰探第975期

撰文/庄建成

审校/张慧

省政府发文,青岛恶补短板!

图片

图片来源:山东省人民政府官网

事实上,青岛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联通省外主要城市的高铁,不可能为了青岛专门绕道。

就像正在建设中的京沪高铁辅助通道,虽然在山东拐了一个弯,也只是照顾到了潍坊,并没有经过青岛。

严格意义上来说,目前青岛出省高铁通道,只有济青高铁。即便青岛目前南下已经有了青盐铁路,但其客货共用的定位,让时速被限制在了200公里。

显然,对于青岛这座GDP过万亿、人口过千万的区域中心城市而言,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制约了城市的发展

要知道,在城市群、都市圈时代,城市间的联系将变得更加紧密,而高铁作为经济大动脉,不仅能够快速拉近城市间的时空距离,还能带动生产要素在高铁网中再分配。

其实,青岛早就意识到了高铁的重要性,在补短板方面,不可谓不努力,如将其与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绑定。

三年攻坚行动八项主要任务中的第五项,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攻坚行动,将通过三年攻坚行动,全面构建北上融入京津冀、南下联通长三角、西进辐射沿黄流域、东出日韩的综合立体交通网,加快交通强国建设试点示范城市和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

上面提到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正是青岛在2021年收获的国家层面的“大礼”。

图片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中明确了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布局为“6条主轴、7条走廊、8条通道”,青岛被三次“点名”。

6条主轴中,京津冀—长三角主轴共有四条路径,路径1为北京经天津、沧州、青岛至杭州;7条走廊中,京哈走廊的支线1为沈阳经大连至青岛,京藏走廊的路径2为青岛经济南、石家庄、太原、银川、西宁至拉萨。

得到国家“力挺”后,青岛此番又获得山东省的支持。

种种迹象表明,青岛此番收获的支持力度及潜在收益,都不低。

如文件提到,进一步加大争取力度,最大程度争取国家部委支持,积极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相关规划。

同时,明确按照内联外通、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形成以高速(城际)铁路为主干、以普速铁路、市域(郊)铁路为补充的客运铁路网络,完善干支相连、专线延伸的货运铁路网络,打造“轨道上的山东”。

适度超前不仅意味着项目建设有望提上快车道,还将撬动专项债等潜在规模达到万亿的市场,对刺激投资增长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尤其是放在青岛固定投资放缓的背景下,更要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

且这些涉及青岛的项目,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及增强青岛辐射力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图片

如2023-2025年力争规划建设的青岛至平度至莱州项目,不仅可以拉近青岛与烟台两座胶东经济圈城市的时空距离,也将坐实平度综合性节点城市的定位,深化平度“青烟潍城市群会客厅”的优势,并在全市发展大局中,放大其后发优势。

再如2026-2030年力争规划建设的青岛至日照高铁,有望真正弥补青岛南下长三角的“遗憾”,方便青岛与上海、南京、杭州等主要城市间的往来。

同时,规划中还释放出了一些更加积极的信号,如适时推动渤海跨海通道、京沪新技术展望铁路等项目规划研究。

渤海跨海通道一旦最终落地,届时青岛北上沈阳、大连等城市,将无需绕行济南,不仅节约时间成本,对于吸引东三省劳动力,也将带来利好。

京沪新技术展望铁路意味着外界期盼已久的磁悬浮,有望成为现实。去年7月20日,我国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就是在青岛成功下线,青岛完全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

而作为枢纽中途站的青岛,不仅可以拉近与京津冀及长三角两大城市群的距离,也将在优质资源的流动中,掌握更大主动权。

聚焦胶东经济圈内部,胶州至高密、即墨至海阳、即墨至莱阳等市域(郊)铁路的建设,会让青岛真正发挥在胶东经济圈中的龙头地位,不论是基于满足城市人口通勤需求,抑或是提升自身辐射力的需要,都是必要且必须的

图片

更不用说具有“地铁一响,黄金万两”价值的城市轨道交通,2022年建成的4号线以及2026-2030年将建成的5号线、9号线一期、15号线一期等,不仅将织密青岛地铁网络,也将提升城市品质与竞争力。

显然,在国家、山东省为青岛基础设施建设带来“大礼包”时,青岛也迎来了补短板的难得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