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部署,青岛实体经济“亮新招”
青岛
青岛 > 要闻 > 正文

市委书记部署,青岛实体经济“亮新招”

实体经济是城市的立身之本、财富之源。

聚焦省党代会报告,重点关注了实体经济、新旧动能转换,为青岛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事实上,铸牢实体经济发展根基是城市发展之任,亦是青岛迈向“2万亿”的坚实底气。

7月10日上午,青岛市委书记陆治原主持召开重点产业链“链长制”暨招商引资推进工作专题会议。期间,他强调要认真总结工作,把行之有效的思路打法坚持下去,咬定目标、久久为功,加快推动实体经济振兴发展。

作为构建全产业链生态的有益探索,推广实施“链长制”,与市场机制互为补充,有助于推进产业链的纵深拓展和再造升级,撬动实体经济做强做大。

城市心观察第773期

撰文/冯亚楠

审校/张慧

当“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被写入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且在“六个城市”中居于首位,便足以看出青岛对于实体经济的关注与重视。

紧接着召开的青岛市两会上,青岛进一步提出,聚力发展实体经济,推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实现新突破,开展实体经济振兴发展三年行动,进一步壮大实体经济规模,重塑实体经济发展新优势。

4月27日,青岛召开全市实体经济振兴发展动员大会,全面部署开展实体经济振兴发展三年行动,并对47家首批先进制造业产业链“链主”企业进行授牌。

通过城市党政“一把手”多次领衔部署,不难看出,青岛对于实体经济的关注是一以贯之的,并已找到合适的路径来实现发展目标。

在7月10日上午召开的专题会议上,陆治原指出推动重点产业链发展意义重大、责任重大。相关市级领导同志要担起“链长”责任,深入研究产业链发展的特点和趋势,靠上推动工作抓实抓细抓具体,明确抓产业链的一整套打法,注重发挥“链主”企业作用,主动“走出去”招引项目,扎实做好延链补链强链文章。

简单来说,“链长制”就是由城市主要领导挂帅,每人负责一条产业链,可实现统筹内外部资源,集中力量在产业链薄弱环节进行重点突破,加速构建完整产业链条。

此外,还可统筹考虑项目建设、人才引进、招商引资、技术创新、政策扶持等工作,加大工作力度,尽快推动“建链、补链、强链、延链”取得实质性进展。

当下,站在拐点之上的青岛,要想在实体经济上焕发更大能量,就必须要有全新的打发和路数。

率先谋动,青岛深入推进实体经济振兴发展三年行动,将打造24条重点产业链,目前,围绕24条重点产业链的产业专班均已建立。由“链长”顶格推进事项落实,牵头研究制定各自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并绘制发展路线图。

在“链长”的推动下,相关产业链牵头单位迅速行动,全面启动相关工作,这也使得链长制在青岛正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强大活力,串起产业链发展上下游,赋能全市高质量发展。

事实上,有了顶层设计,如何真正让“链”舞动起来,这同样需要考验

陆治原同样在讲话中指出,要在提升招商引资实效上下功夫,开展精准招商,用好招商平台,创新招商方式,优化招商政策,提高招商质量,全力引进符合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大项目好项目。

想要一个产业实现迅速发展,大项目的引进无疑是最直接的途径,青岛梳理了总投资近8000亿元的342个项目,以此为载体和抓手,推动产业链做大做强。

此外,在实际落地过程中,青岛通过实施产业链“链主”和骨干企业倍增计划和中小企业育苗计划,遴选一批产业链关键环节的企业,强化精准扶持,推动其形成市场领先地位,为产业发展注入活力。

然而,对标先进城市对于“链长制”的探索应用,青岛仍有不少拓展提升的空间。

纵观整个“链长制”,“链主”处于核心地位,能够协调产业链上各个节点的活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对于“链主”,深圳提出充分发挥其领航作用,支持其主导或参与国际、“一带一路”区域、国际、行业标准的制定和修订,鼓励“链主”企业在关键领域率先建立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引领地方关联企业发展,鼓励“链主”企业联合中小企业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协同创新机制。

客观来看,这将令“链主”企业发挥出最大效应,保障整条产业链的协同,推动特色产业持续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