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财富》杂志发布了2022年中国500强排行榜。
据悉,该榜单考量了全球范围内中国最大上市企业在过去一年的业绩和成就。
在今年的500强榜单中,鲁企占据了22个席位,22家上榜企业累计营收17614.57亿元,较去年14334.17亿元同比提升23%。
整体来看,无论是上榜数量还是体量,鲁企表现均比去年有所提升,但需要注意的是,相较于头部省市的企业,发展态势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财富》中国500强排行榜揭晓
作为反映中国上市企业经济状况的“晴雨表”,2022《财富》中国500强排行榜单如约而至。
据悉,该排行榜由《财富》(中文版)与中金财富合作编制,覆盖范围包括在中国境内外上市的所有中国公司,所依据数据为上市公司在各证券交易所正式披露信息,所以榜单权威性,毋庸置疑。
具体来看,今年榜单头部依然是三足鼎立:中石化、中石油、中国建筑。中国平安位列第四,仍是非国有企业第一位。此外,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京东集团、中国工商银行、中国人寿、中国移动也进入榜单前十。
根据报告内容,今年500家上榜的中国上市公司总营业收入达到62万亿元,与去年上榜公司相比,增长约17.4%;净利润达到了4.7万亿元,较上年增长约9.2%。由此来看,今年上榜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均有较大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榜公司的年营收门槛接近228亿元,相比去年近174亿元的门槛提升了接近31%。
在盈利能力方面,据报告数据可知,榜单前十位有5家商业银行和1家保险公司外,排名最高的是中国工商银行,净利润为3483.38亿元,排在第十位的中远海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利润相较往年略有下降,但仍然表现强劲为892.96亿元。
此外,今年一共有49家新上榜和重新上榜公司,其中滴滴首次上榜,并以1738亿元的总收入排名第75位,科兴生物也是首次上榜并位居第109位。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蔚来汽车和理想汽车也是首次上榜,并分别位列第344位和第427位。
分行业看,银行和互联网行业公司依旧强势,同时生物制药和新能源汽车行业也公司在快速发展。
透过数据和排名不难发现,虽受外部环境以及疫情影响,但各企业还是展现出了强劲的发展韧性,并在历练中得到了有效地提升和发展。
2022年《财富》中国500强排行榜榜单
山东22家企业上榜:青岛3家
在今年的500强榜单中,有22家鲁企入围。
鲁企三甲中,海尔智家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2275.56亿元;潍柴动力实现营收2035.48亿元,兖矿能源则是1519.91亿元。
除此之外,占据鲁企前十名榜单的还有万华化学、中国宏桥、山东钢铁、华电国际电力等7家企业。
作为“新成员”,山东华鲁恒升化工是今年首次入榜,其他跻身榜单的21家山东企业中,有12家排名实现提升。
针对此次上榜鲁企聚焦的行业,山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所工业研究室主任付保宗分析道:“22家上榜鲁企名单,体现出山东的传统优势产业依然保持领先态势,包括化工、钢铁、家电、电子等行业。”
事实上,能够实现榜单名次逆袭,除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等硬性指标外,其背后离不开企业的创新投入以及由此所汇聚的核心竞争力。
对此,山东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董彦岭表示:“这些企业在技术创新、核心竞争力建设方面,都是成绩比较突出的,研发投入比重较高,一个企业如果核心产品市场占有率较高,不可替代性就较强,就可能与竞争对手拉开差距。”
具体到省内城市来看,青岛此次有3位企业上榜。分别是海尔智家、海信视像以及青岛啤酒。海尔智家不仅是青岛排名最高,也是山东排名第一的企业,在榜单中排第51名,比去年上升了两个位次。而海信视像和青岛啤酒分别位居第268位和第399位。
不难看出,无论是在上榜企业数量还是已上榜企业位次上,青岛仍具有较大提升空间。
对标先进
青岛如何当好“店小二”?
上市企业代表的不仅仅是企业本身,而且代表地区经济形象和本地产业形象。近年来,众多城市纷纷将企业上市作为调结构、促转型的重要抓手。
作为省内龙头城市,此次青岛的表现并不算亮眼,仍是去年三家上榜企业,而这三家企业也是连续12年出现在榜单中。
相较于像深圳等表现比较亮眼的城市,青岛仍需进一步发力。
对比来看,深圳33家企业上榜。仅榜单前100名企业名单中,深圳便有9家企业上榜,分别为中国平安排在第4位、腾讯排在第21位、万科排在第29位、招商银行排在第38位、比亚迪排在第58位、顺丰排在第61位、中集集团排在第84位、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排在第87位、立讯精密排在第90位。
除上述进入前100名的9家企业外,深圳还有中兴通讯、深圳华侨城、金地、爱施德、中广核、中信证券、华润电力等24家企业入围榜单。
“到2025年,企业超过320万家,世界500强企业增至10到12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2万家,‘独角兽’企业新增20家左右。”深圳日前发布的《关于加快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提出了这一目标。
随后,深圳“两会”上再次强调将健全市场主体梯度培育体系,落实培育壮大市场30条举措。按照深圳的规划,将进一步创新政策、优化服务,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紧密结合,促进市场主体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
不难看出,无论是顶层设计还是发展目标和方向,深圳已然有了明晰的布局和规划。
事实上,上市企业和拟上市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多,成为近年来青岛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一大亮点。
伴随上市青企“培育一批、辅导一批、排队一批、上市一批”的后备梯次发展格局不断完善。截至目前,青岛境内上市公司达59家,居省内第一、北方城市第三位;拟上市公司为34家,除已过会待注册或核准3家企业外,还包括在证监会或交易所待审核企业13家。
当下,于青岛而言,除数量外,更要注重上市企业质的提升。这就需要青岛在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加强上市企业精准服务、挖掘优质后备企业资源等方面精准发力。
毕竟,只有培育质地优良的上市军团,才会对青岛城市经济核心竞争力及创新能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