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强县榜单:青岛3地上榜
青岛
青岛 > 要闻 > 正文

全国百强县榜单:青岛3地上榜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7月20日,工信部所属的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发布《2022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以下简称“报告”),青岛的三个县级市再次全部入围百强。其中,胶州市位列第17、平度市位列第55、莱西市位列第69。

在当下经济增长正值赛道切换的关键时期,如何让县域经济在适合自己的赛道上加速奔跑,是如今青岛亟需面对的重要课题。

城市心观察第778期

撰文/徐怡婷

审校/张慧

山东13地入列全国县域百强

郡县治、天下安。县是我国历史上最稳定的行政区划单元,也是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一环。

7月20日,由工信部所属的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编制的《2022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正式发布。

从区域分布来看,2022 年,百强县东部地区占65席,中部地区占22席、西部地区占10席,东北地区占3席,其中,江苏省、浙江省及山东省领先,分别占25席、18席和13席。

百强县规模实力突出,此次GDP突破千亿级别的县域数量达43个,较上年增加5个。规上工业企业数量达191322个,占全国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50%左右。

众所周知,关于百强县各榜单排名有所差异,主要原因是不同机构参考的指标和权重不一样,最后得出的结果有所区别。

而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从经济实力、增长潜力、富裕程度、绿色发展四大维度构建了包含24个三级指标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对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进行全面解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山东作为县域经济发展“排头兵”,入围百强的13个县市分别是龙口、胶州、荣成、滕州、寿光、诸城、邹城、招远、平度、莱西、莱州、肥城、邹平。

从数量来看,山东省在各省市排名第三位,虽数量不少,但是头部强县并不多,榜单十强中,龙口排在第10位,省内排名第二的胶州位于榜单15位,荣成排在第20位。前50名山东只有6个县市入围,而江苏、浙江分别是17个和12个。

与赛迪顾问2021年发布的榜单相比,山东入围的这13个县市与去年相同,不过名次上有些县市略有变化。报告显示,昆山、江阴、张家港、常熟、晋江、慈溪、太仓、宜兴、龙口、长沙排前十名。龙口市是山东唯一一个入围前十名的县市,与2021年相比,排位前进了一名,从第10名升至第9名。

从GDP指标上看,山东省共斩获3个“千亿县”席位,分别是胶州、龙口、荣成,去年三市GDP分别达到1456.27亿元、1236.64亿元和1021.43元。可以看到,在百强榜单中,山东省的县(市)在1000亿元以下区间进榜较多。这也再次印证为何山东县数量虽多,但并没有让人留下强的印象。值得肯定的是,山东各县市拥有一定的发展基础和各具特色的产业实力,未来具备更进一步的发展潜力。

具体到城市,山东16个地市中,仅有青岛所有县市全部入列。在不进则退的县域竞争之中,青岛3个县市表现出了怎样的韧劲?

胶州、平度、莱西再度上榜

当新一轮竞争蓄势待发,青岛各县市都铆足了劲进位争先。

本次榜单中,胶州排在全国第15位,省内第二位,也是山东仅有的二个GDP过千亿的县市之一。

近年来胶州多次迎来高光时刻,2021年胶州凭借11.2%的全市最高同比增速,在全年成绩上超过即墨区,晋升为“青岛第二区”。作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上合示范区、胶东国际机场等重大战略功能区、项目相继在胶州落地,被青岛市委赋予“成为支撑青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极”的职责与使命。

平度、莱西是青岛都市圈重点培育的两大独立综合性节点城市,2021年,两市分别实现生产总值821.14亿元和625.5亿元,以9.7%和8.4%的经济增速跑赢全市大盘,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位居全市前两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居全市第四、五位,借势青岛都市圈和胶东经济圈,发展能级不断提升。

尤其是平度,全市生产总值已连续两年实现百亿级突破,后发优势逐渐放大。其以工业制造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增幅达到13%,几乎是全市平均水平的两倍。

平度市于2021年7月29日召开的全市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拿出8000余万元奖励企业以及企业家,以支持实体经济以及企业,而这已经是平度连续第二年召开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

同时,平度的征和工业也是“十四五”时期青岛A股上市企业第一股,并实现了平度资本市场“零的突破”。

另一方面,莱西保持了去年前三季度良好的增长势头,在年终以13.5%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领跑全市。随着“双莱”一体化的深入推进,在胶东经济圈身处重要位置的莱西,也在加快补齐短板,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打造胶东半岛中心区域经济隆起带。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县域”一词出现的频率相比往年要高,凸显了县域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而随着胶州、平度和莱西三市城市发展的逐渐起势,也有望为青岛未来的县域经济增添高质量发展的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