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调城市战略,谁来为青岛“买单”?
青岛
青岛 > 要闻 > 正文

定调城市战略,谁来为青岛“买单”?

8月2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即时派出稳住经济大盘督导和服务工作组,由国务院组成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带队,赴若干经济大省联合办公,促进政策加快落实。

其中,前往山东的工作组由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带队。8月26日的工作对接会上,黄润秋提到要发挥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作用增加有效投资带消费,并明确要与地方开展联合办公,现场督导、现场协调、现场服务。

对接会次日,国务院稳住经济大盘督导和服务组第二工作组动身前往青岛,实地调研青岛虚拟现实产业园、青兰高速改扩建等项目。

从这两个项目来看,一个属于工业投资、一个属于城市建设,是青岛正大力推进的两项工作,而深究这两个项目可以发现,其背后都有“城市更新建设”的影子。

那么问题来了,在各地财政普遍吃紧的背景下,青岛大手笔推进基建项目建设,资金又从哪来?

今年前7个月,青岛固投增速仅有0.1%,相较上半年的4.6%,增长面持续收窄。

作为经济大省的龙头城市,青岛这样的表现显然不具有说服力,亟需通过提升有效投资水平,稳住经济大盘。

而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便是青岛撬动有效投资的关键。

8月3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到,在用好新增3000亿元以上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扩大规模,对符合条件成熟项目满足资金需求,避免出现项目等资金情况,并明确扩大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的领域,将老旧小区改造、省级高速公路等纳入,并尽可能吸引民间投资。

透过上述表述可以看到,接下来国家将在新基建领域加大投资支持力度,这也与青岛正推进的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不谋而合。

既然已经有了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这一撬动有效投资的手段,谁来承担使用这一手段的职能,便显得至关重要。

图片来源:青岛城投

事实上,工作组在青期间调研的青兰高速改扩建项目,就是创新用活国家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代表。

青岛城投此前报道显示,由城投集团申报的青兰高速改扩建项目等5个项目,全部获批纳入金融工具(基金)支持范围,成功获批资金共36.3亿元。

眼下,青岛正大规模推进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各类基建项目纷纷上马,而想要如愿实现三年攻坚行动的目标,资金也是一个绕不过去的槛。

换言之, 作为政府投融资重要平台,在国家愈加重视新基建投资建设的背景下,城投平台的作用将进一步凸显。

公开报道显示,国内第一家城投企业来自上海,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前,城投平台承担的主要职能是投资,而随后国家为应对金融危机,抛出了“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并允许地方政府发债,加码投建基础设施。由此,各地城投开始从单一投资平台向投融资平台转型。

目前,青岛市共有53家城投平台,其中市级平台6家,区县级平台31家,国家级园区平台15家,其他园区平台1家。

六家市级平台中,除前文提到的青岛规模最大的平台青岛城投外,还有青岛地铁、青岛国信、青岛水务、交运集团以及青岛城发五家城投平台。

事实上,这五家城投平台在青岛城市更新建设过程中,也承担了重要的职能。如青岛地铁承担沿线TOD的开发建设工作、青岛国信负责胶州湾第二隧道项目建设工作等。

而31家区县级平台,则分布在了除西海岸新区外的其他九个区市之中。2021年,这31家区县级平台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在60亿元以上。

虽然崂山区仅有两家区县级平台,但在支持城市更新建设方面表现不俗。

作为青岛“最大城中村”,张村河片区改造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进,就得益于区属平台的积极投融资。

2021年底,青岛全球财富中心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青岛财堃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一笔总额达30亿元的城市更新项目贷款,通过国家开发银行青岛分行审批,并于当天完成首笔5亿元贷款发放工作。

作为崂山区首单城市更新项目贷款和青岛市城市更新单笔金额最大的项目贷款,这笔大额授信可以加快张村河片区城市更新进程。

公开资料显示,青岛全球财富中心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由崂山区财政局100%控股,是区属国资平台公司。

在国家级园区层面,西海岸新区占据“大头”,共有14家,另一家则花落胶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青岛市胶州城市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今年7月,由青岛市胶州城市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实施建设的“胶州市临空经济区低效片区启动区城市更新项目”成功获得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的45亿元贷款批复,第一笔资金18亿元完成投放,其在完成拆迁改造后,将规划为高端制造业园区,引进真正与航空与临空相关联的行业龙头企业。

从上述实例可以看到,城投平台在为青岛推进城市更新建设方面起到了重要的资金保障作用。

但同样, 融资来的钱,终究是要还的 ,对城投平台而言,如何精准把握国家政策红利期,同时保证后续不产生债务违约等问题,也在考验着“操盘手”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