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7月青岛区市财政透视:黄岛崂山破百亿元,胶州即墨相差1.3亿元
青岛
青岛 > 要闻 > 正文

前7月青岛区市财政透视:黄岛崂山破百亿元,胶州即墨相差1.3亿元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财政收入支撑着政府运行和民生支出,而在“真金白银”的收入数据背后,体现着区域整体发展的实力水平。

近期,2022年前7月青岛各区市财政收入出炉,各区市表现到底如何?

城市心观察第818期

撰文/高涵

审校/张慧

1-7月累计,青岛全市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95.3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5.9%,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13.3%;实现税收收入522.9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6.1%,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20.6%。

这意味着青岛财政进一步摆脱了留抵退税因素的影响。

前7月,经济实力强劲的黄岛区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2.78亿元,继续领跑各区市;崂山区以120.96亿元位列第二,城阳区以99.14亿元紧随其后,逼近百亿线;胶州市与即墨区竞争焦灼,两市财政收入仅相差1.3亿元。

把黄岛区的数据与青岛全市数据做一个比对,其为青岛贡献了近五分之一的财收。

作为国家级新区西海岸新区,黄岛区充分发挥国家战略叠加效应,强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化工、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和计算机等行业在1-7月表现优异。

从GDP总量来看,崂山区经济总量不及胶州、即墨等区市,但是其财政收入更高,说明其经济发展质量值得肯定。

良好的产业结构令崂山区的财政收入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准,含金量十足,在今年上半年还以5.2%的GDP增速领跑全市。崂山区拥有金融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两大产生高税收的支柱产业,以金融、科创为主的企业贡献的财税相当可观,且一直提升发展文旅和医药健康产业,地区经济转型力度明显,努力打造更多税收点。

无论是GDP增速还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崂山区的名列前茅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近年来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淀与厚积薄发。

鼓励企业创新,崂山区每年开展一次产业政策竞争力评估,健全“一业一策”政策体系,完善惠企政策刚性兑现机制。如2021年崂山区新修订出台工业互联网、高端服务业等8个产业新政,发布产业发展集成政策、全年累计拨付区级产业扶持资金27.9亿元,惠及企业逾千户次。

当然,崂山区金融业的繁荣也有政策风向的原因。或许是基于此考虑,今年2月青岛发布的《关于调整完善区市财政管理体制的通知》中提出,建立财力专项上解制度,由人均财力最高的崂山区每年定额上解6亿元。

城阳财政收入稳居全市第三,逼近百亿线。作为环胶州湾经济聚集带的中坚地带和青岛市最重要的工业发展腹地,工业是其经济的主导行业。1-7月份,受主导行业轨道交通和汽车等重点行业影响,城阳的规上工业增加值下降8.2%,导致城阳经济承压而行。

胶州市和即墨区财政竞争比较激烈,分别为85.45亿和84.15亿,不过在1-7月胶州市还是占得上风,为奠定山东第一县打下坚实的基础。

胶州的制造业已经开始形成规模,装备制造和智能家电已经成为胶州制造的代表。在上合示范区和胶东国际机场双引擎的带动下,胶州市还需要做强区域的功能配套,才能形成优良的产业发展格局。

再看即墨区,汽车、纺织服装、商贸物流等产业是即墨的优势产业,即墨在发展优势产业的同时,也在新兴产业如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方面发力。

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保障,胶州市、即墨区作为青岛郊区市的强势力量,需要在经济总量提升的同时,增加大项目对本地的贡献度。

其余五地以市南区的财政收入最高,达到59.34亿元,总体看五地在财政收入总量上与前面地区有不小的差距。其中,平度市、莱西市、李沧区前7月财政总量较低未达到40亿元,地区产业结构还需要保持长久发展,未来的经济发展和财政增长空间较大。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决定着区域在城市建设、民生支出等方面的投入力度,随着财政收入稳定增长,财政对经济社会的“反哺”作用也将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