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战略倾斜下的青岛,上合汇聚全球目光!
青岛
青岛 > 要闻 > 正文

国家战略倾斜下的青岛,上合汇聚全球目光!

图片

9月15日至16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在撒马尔罕召开,这也是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上合组织首次举行全部成员国领导人亲自参加的全线下会议。

视线再拉回到2018年6月9日至10日,彼时在青岛举办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让身处对外开放最前沿的青岛,开始走向世界城市舞台的中心。

伴随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以下简称“上合示范区”)的落地,为青岛这座战略之城接轨世界,又增添了强劲的羽翼。

从青岛到撒马尔罕,从2018到2022,顶层战略赋能下的青岛,正以实干求实效,创造新未来。

撰文/庄建成

审校/张慧

从青岛到撒马尔罕

9月15日至16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在乌兹别克斯坦古城撒马尔罕举行。

会上,成员国领导人签署并发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撒马尔罕宣言》。会议发表了关于维护国际粮食安全、国际能源安全、应对气候变化、维护供应链安全稳定多元化等多份声明和文件,签署关于伊朗加入上海合作组织义务的备忘录,启动接收白俄罗斯为成员国的程序,批准埃及、沙特、卡塔尔、同意巴林、马尔代夫、阿联酋、科威特、缅甸为新的对话伙伴,批准成员国睦邻友好长期合作条约未来5年实施纲要等一系列决议。

图片

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之心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撒马尔罕宣言》中提到,成员国将通过落实《上合组织成员国地方合作发展纲要》,举行并继续拓展上合组织成员国地方领导人论坛形式,包括有关国家利用青岛的中国-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平台,进一步深化地方合作。

时间回到四年前,2018年6月9日至10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在青岛成功举行,会上宣布中国政府支持在青岛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

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上合示范区的落地,让青岛站在了中国新一轮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最前沿。

图片

身肩“国之重任”

毋庸置疑,2018年上合峰会的成功举办,让世界重新认识了青岛。迈向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青岛,也因身肩“国之重任”,而备受瞩目。

从2018年上合峰会期间将上合示范区建设提升为国家战略,到2019年国务院批复《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青岛连续迎来“高光时刻”。

但同样,“全国独一份”的定位也决定了上合示范区的建设,并没有现成经验可供参考。如果说《总体方案》的出炉,为上合示范区建设明确了总体线路图;那么作为具体“操盘手”,青岛必须要蹚出自己的路子。

而如果要用一个字来定义过往四年间,青岛践行国家战略的行动,莫过于“实”。

先看政策层面。

图片

图片来源:青岛新闻

此前,山东就成立了推进上合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去年10月,经历重要人事调整后的山东,在省委常委会上再次明确了对上合示范区建设“要全力推进”;去年年底,省长周乃翔又专程来青调研上合示范区,体现了山东省对青岛建设上合示范区的支持力度。

而青岛也成立了由党政“一把手”担任组长的上合示范区推进实施领导小组,并在今年7月印发了《关于全域联动推进上合示范区建设的意见》,明确将依托全域范围、全市资源深化与上合组织国家地方经贸合作,高标准建设好上合示范区。

就此,上合示范区真正获得了来自中央、省、市三级顶层战略的加持。

再看建设层面。

省市党代会报告以及青岛市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均重点提及了上合示范区的“四个中心”建设。而推动国际物流、现代贸易、双向投资合作、商旅文交流发展“四个中心”建设,也成为上合示范区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建设国际物流中心方面,目前,上合示范区已常态化开行27条国际国内班列,通达上合组织和“一带一路”沿线22个国家、51个城市。今年1-8月,开行中欧班列523列,同比增长46.1%。中欧班列开行列数的提升,不仅提升了上合示范区互联互通的能力,还有力支撑了其物流枢纽建设的提档升级。

在建设现代贸易中心方面,目前,上合示范区已有对外贸易企业主体1800余家,涵盖机电产品、农产品、纺织品等多个品类。同时,引进培育10家贸易平台和4家跨境电商平台,签发全国首份对韩国RCEP原产地证书、全省首份中国—新西兰自贸协定原产地声明。

在建设双向投资合作中心方面,上合示范区按照“管委+平台公司+头部企业+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锚定“上合+RCEP+工业互联网+‘一带一路’”主攻方向,确定“5—2—1”矩阵式发展思路,将依托24家(个)头部企业及在建项目,布局20个面向上合组织国家开展经贸合作的产业集群,推动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加速集聚,延展形成完备产业链条,全力打造工业互联网国际化创新示范区。

图片

青岛·上合之珠国际博览中心效果图

而在建设商旅文交流发展中心方面,作为全国唯一集中全方位展示上合组织国家产业、文化、艺术、旅游、民俗等要素的博览中心,青岛·上合之珠国际博览中心将于9月30日建成启用,内设20个上合元素文化展示区,全面展示上合组织国家风土人情和特色商品。

此外,面对在2021年上合组织杜尚别峰会上被赋予的“设立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经贸学院、助力本组织多边经贸合作发展”重任,以上合示范区为推进主体、青岛大学为实施主体的上合组织经贸学院建设正在扎实推进。截至目前,上合组织经贸学院已开展援外培训和经贸培训81个班次,来自上合组织国家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7200余人次参加培训。

最后看阶段性成果。

得益于“四个中心”建设的高效推进,上合示范区也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

自启动建设以来,上合示范区累计引进超2000亿元的70余个项目。今年上半年,上合示范区锚定“产业链接”这一动力主轴,引进上海电气上合核电装备产业园、上合国际农业科技研发中心等总投资625亿元的21个项目,总投资130亿元的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45亿美元的瓜达尔港石油炼化项目加快推进,实现与上合组织国家间双向投资额887万美元。

同时,根据青岛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青岛市对上合组织其他成员国进出口358.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6%。其中,8月当月,青岛市对上合组织其他成员国进出口63.2亿元人民币,增长51.7%。

可以看到,全力以赴构建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开放格局的青岛,正借势上合示范区建设的全面起势,不断深化自身的战略节点作用,进而为青岛打造国际门户枢纽城市,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增创优势。

从这一角度看,更加注重实干的青岛,正在为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积蓄能量。

从战略到实干

当然,上合示范区只是青岛近年来众多国家战略接连落地的缩影。

青岛的发展大势是开放,青岛的最大底气是开放。而更高水平开放,是引领。作为一座战略之城,青岛正围绕更高水平的开放目标,全力提升城市能级,服务全国、全省发展大局。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经略海洋……国家战略层层叠加的青岛,其开放布局不仅在于当下的提质,更看重长远与全局。

众所周知,国家战略释放的一大利好就是会让城市得到快速发展,占得先行先试的制度优势。

而深知这一点重要性的青岛,也在不断放大这一先发优势。

上合示范区推出多式联运“一单制”、跨境征信平台等40项创新案例,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29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省推广……

一系列制度创新成果的落地实践,又一次深化了青岛在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的价值。同样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也直接提升了青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为青岛经济发展构筑优势。

此外,国家战略释放的利好,也为青岛深度链接国内外资源和市场,提供了便利。为此,青岛选择放大开放通道作用,并明确要打造国际门户枢纽城市。

为此,在交通领域,青岛支持青岛港打造国际枢纽海港,提升胶东国际机场门户枢纽功能,推进胶东半岛铁路公交化运营,构建海陆空铁“四港联动”高效物流体系,加快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面对国家战略对城市发展的赋能,青岛选择先修炼“内功”,通过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改造新建,提升对外开放的能力与履行国家战略的实力。

此外,国家战略落地的本质,在于能够实现更大范围内优质资源的互利共享。

对青岛而言,一方面要紧抓国家战略契机,在更大的舞台推介自己;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发挥自身“国际会客厅”的定位,促进更多优质要素的集聚。

正因如此,在上合峰会之后,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大会、第二届“一带一路”能源部长会议、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等一系列具有国际声誉与影响力的活动,成功落地青岛,青岛为兄弟城市、跨国公司搭建起了更高水平交流互动的平台。

从青岛到撒马尔罕,从2018到2022,从规划到实干,获得多个国家战略垂青的青岛,正以更加高效的行动力、更加主动的姿态,回应着国家之于青岛发展的新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