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370米!青岛再迎摩天大楼?
青岛
青岛 > 要闻 > 正文

超370米!青岛再迎摩天大楼?

图片

9月14日,青岛市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平台发布城发·金汇大厦项目(设计)招标公告。

值得一提的是,城发·金汇大厦项目坐落于唐岛湾金融科创区,此前规划显示,将要在此打造城市建设新标杆标志性建筑群,而除了这一限高130米的项目外,还规划有限高372.1米的楼宇。

伴随项目招标公告的发布,是否意味着青岛未来又将迎来新的摩天大楼?

凰探第1009期

撰文/庄建成

审校/张慧

图片

图片来源:青岛市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官网

作为山东第一区、青岛经济发展稳定器,提升综合实力已经成为西海岸新区的当务之急。

这不仅来源于激烈的外部竞争压力,更是当好高质量发展龙头的必由之路。

黄岛区第二次党代会报告中也曾提到:对标上海浦东等先进国家级新区,西海岸新区核心竞争力不够强;对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新区先进制造业大项目支撑不足,“四新经济”尚未形成规模,科技、金融、人才、土地等要素饱和性支撑不够。

言下之意,西海岸新区还没有形成对产业和项目的吸引力。究其根本,则与新区缺少承接项目的载体相关。

尤其是金融业,虽然其不在《青岛西海岸新区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4年)》明确的“三大产业”和“四大集群”中,但考虑到金融业对区域发展的赋能作用,发展产业、引进项目,都需要资本来串联。

就像崂山发展金融业有金家岭一样,西海岸新区也在区域内划出了这样一块发展金融业的空间——唐岛湾金融科创区。

黄岛区党代会报告中,围绕提升金融支撑力,也提到了要强力推进唐岛湾金融科创区提升行动。

而西海岸新区所对标的浦东新区以及深圳,发展金融业的载体一致指向了楼宇。

从这一角度看,面对金融、土地等要素饱和性支撑不够的短板,向天空要空间,做大楼宇经济,应该是当下西海岸新区的最优解。

在城发·金汇大厦项目(设计)招标公告中,也披露了这一项目的相关数据:

用地面积约8668.60平米,总建筑面积87999平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69349.0平米,地下建筑面积18650平米(包含人防面积6241.41平米),塔楼地上24层(标准层层高4m),地下3层,建筑限高130米,用地性质为零售商业、金融保险、餐饮、娱乐、其他商务用地。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末由成都牵头研制的《商务楼宇等级划分要求》中提到,超甲级商务楼宇地上办公建筑面积应不低于50000㎡。

也就是说,城发·金汇大厦项目不仅符合商务楼宇的标准,且能达到超甲级商务楼宇的规模要求。

图片

事实上,130米的限高,也与此前发布的唐岛湾标志性建筑物设计管控图中,06-24区域的要求相吻合。

而当时这一规划对外披露时,更多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同为6号地块的06-23和06-34区域上,因为这两个区域的限高是372.1米。

如果项目最终成行,其将刷新“青岛第一高”的记录。

彼时的规划中,对于这两个区域的定位是,集商业、办公、酒店、住宅或公寓于一体,底部为商业,中间部分为办公、酒店,顶部为住宅或公寓。

然而,在此次招标公告中,对于06-23和06-34区域限高372.1米的建筑却只字未提。

作为一个被定义为“标志性建筑”的项目,其对于提升唐岛湾金融科创区的知名度,吸引更多优质要素聚集都会产生积极影响。

就像西海岸新区所对标的浦东新区,就有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上海中心大厦等超高层建筑。

一定程度上说,超高层建筑代表的是城市综合实力,也是增强城市影响力比较有效的手段。

但修建摩天大楼,在带来经济回报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大楼建设与后期运营产生的安全性、财政收入等不确定性。

如长沙电信大楼失火及深圳华强北赛格大厦楼体晃动,都证明了在突发情况下,摩天大楼的安全性不容忽视。

此外,摩天大楼似乎总是会面临“亏损”“烂尾”等问题。据CTBUH全球高层数据库中2020年9月3日前的数据,中国共有81幢“未完成”和“暂停施工”的摩天大楼,细分下来更有多达66幢“烂尾”楼。

在当下各地财政明显吃紧的背景下,如果盲目将资金投入到摩天大楼的建设中,无疑会让地方财政更加吃紧。想必这也是此次公告对该楼宇规划只字未提的原因。

事实上,国家层面也注意到了各地对修建摩天大楼的热忱态度,意欲主动降温。2020年以来,已四次明确要求“限高”。

图片

最近的一次出现在今年7月12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中:严格限制新建超高层建筑,不得新建500米以上建筑,严格限制新建250米以上建筑。

除上述相关原因外,房地产行业整体下行、企业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也给商业地产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仲量联行发布的今年第二季度中国40城办公楼市场指数也显示,截至二季度末,全国重点城市中,有9座城市的甲级写字楼空置率水平高于30%,面临较大去化压力。

其中,就包括了青岛。

诚然,摩天大楼可以为城市带来表面的光鲜,但在繁华的表象之下,各中滋味,或许只有城市自己才能品味到。

还是那句话,城市的健康发展,需要做到“因地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