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楼市“松绑”后,为何部分政策又撤回了?
青岛
青岛 > 要闻 > 正文

青岛楼市“松绑”后,为何部分政策又撤回了?

近期,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微信公众号发文称,对现行房地产相关政策进行适度调整优化:一、继续在市南区、市北区(原四方区域除外)实行限购政策。二、继续明确限购房源。对限购区域内新建商品住房,本地居民限购2套,二孩、三孩家庭可增购1套,外地居民居住满半年限购1套;二手住房不再限购。

但上述文章在发布当天又被修改,删除了“二手住房不再限购”的表述。这也意味着青岛二手房不限购政策“一日游”。

虽然二手房新政被“撤回”,但除此之外,新政其他内容并未变化。此前青岛市限购区域范围为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除王哥庄街道以外区域),新政调整为“市南区、市北区(原四方区域除外)”,限购区域范围进一步缩小。

同时,非青岛户籍居民购房条件进一步放宽,由“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在中心城区无住房、且能提供在本市缴纳12个月以上个人所得税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调整为“居住满半年”。

置地有声第455期

编辑/徐怡婷

审校/冯亚楠

“松绑”与紧急撤回背后

为何大幅度“松绑”楼市限购?为何又在出台相关政策之后紧急撤回?

图片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此类调整说明政策放松过程中,各地担心出现炒房等市场乱象。

国家统计局网站9月1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商品住宅销售价格下降城市个数有所增加。

具体而言,8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的城市有49个;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的城市有61个;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速为-23.0%。

地产市场的不振,直接传导到土拍市场。今年1~8月份,全国房企土地购置面积同比增速为-49.7%,而土拍市场又直接影响到各个城市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

就青岛而言,其2022年第三批次集中供地于9月16日正式收官。在这次集中供地拍卖中,约85%的地块以底价成交,地块的整体溢价率低至1.14%,较今年的首轮和次轮集中供地均有下降。

从拿地房企来看,成交的30宗地块中,22宗地块背后都有政府平台类公司参与。

平台类公司一般是指由地方政府及其部门、机构等,通过财政拨款或注入土地、股权等资产设立的,承担政府投资项目融资功能,并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

比如青岛城投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6.90亿元的底价摘得青岛李沧区楼山二支路的一宗地块。青岛城投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实际控制权,由青岛市国资委100%掌握。

此前,青岛市中心热门地块市南区CBD南京路1号,也以底价成交,拿地房企为青岛海诺建融置业有限公司。这家公司是青岛海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青岛海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则由青岛市市南区财政局100%控股。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本地城投公司接盘的土地,实际上只能起到兜底作用。

根据中国房产信息集团(CRIC)统计,2021年至2022年集中供地项目的整体开工率为33%,而平台类公司拿地开工率只有16%。

业内人士透露,周转率对于地产行业非常重要,如果拿地太久不开工建设,不能及时回笼资金,下一步不论对平台类公司还是地方财政,都将形成较大压力。

在市场下行趋势下,楼市全面放开限购也被不少城市寄予厚望。有分析指出,不少城市尝试通过放开限购,来缓解楼市下行压力。但另一方面,又担心相关政策的全面“松绑”引发炒房现象回潮。

“市区不放郊区放”

目前市场整体成交量仍旧低迷,原因不完全是限购政策造成的。其最根本问题在于供给端的风险冲击和需求端的预期不振,背后的原因是疫情叠加经济下行导致的收入减缓,以及潜在购房者对未来收入和工作前景不看好。

图片

近年来,各个城市的政策,都力图在“房住不炒”与提振楼市之间寻找平衡点。

那么,该如何既强化“房住不炒”的基本定位,又在一定程度上提振楼市呢?

有业内人士认为,热点城市主城区楼市目前的下行状况,本质上是阶段性的,因为主城区的需求比较集中,新房供应又偏少,回暖只是时间问题。

但城市核心区域全面放开,买多少套都不限制,很可能造成房价短时间出现较大波动,与‘房住不炒’原则背道而驰。而城郊区域供应比较大,需求前景目前看并不乐观,这样的区域通过放开限购,刺激楼市增长,进而让专业的房地产商增强对相关区域的市场信心,吸引更多优质房地产商参与到土拍中,对相关区域的后续发展也将带来利好。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取消限购的李沧区、崂山区以及四方区域,同样也是青岛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的重点区域。

如果此次取消限购可以达到预期效果,不仅可以为这些区域导入更多的人气,提升区域发展活力;还可借政策调整释放的利好,引入更多优质的城市更新运营商。

今年前7月,青岛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仅有0.1%,固投表现持续承压,且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6.8%。虽说对工业立市的青岛而言,固投中更应该看重制造业投资的增长水平,但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样也是青岛不愿意舍弃的。今年以来,受企业留抵退税影响,青岛财政收入受到不小的冲击,而土地收入同样也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稳住财源,青岛才有更进一步的可能。

当然,也要注重新政带来趋势的可持续性,毕竟4个月前的新政,目前来看,只在当月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如果政策效应不可延续,仍需要及时再进行调整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