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十一黄金周”已经落下帷幕,压抑了许久的旅游热情也在国庆期间集中释放。
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青岛7天假期“铁公机”等主要交通枢纽交通运输总量约80万人次;餐饮店重现排队长龙,不断刷新的叫号提示,成为餐饮消费火热的缩影……
城市中越燃越旺的“烟火气”,折射出青岛的城市魅力。
齐鲁文旅观察61期
撰文/徐怡婷
审校/庄建成
山东十大热门景区 青岛占5个
10月7日,携程发布《2022年国庆假期旅游总结报告》。报告显示,今年国庆各地倡导居民“就地过节”。本地游、周边游、短途游主导国庆假期旅游市场。国庆7天,本地、周边旅游订单占比达65%,本地周边人均旅游花费较去年国庆增长近30%。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国庆假期山东十大热门景区青岛占五个,分别为青岛德国总督楼旧址博物馆、青岛海底世界、青岛啤酒博物馆、中山路城市记忆馆、崂山风景区。
近日,国庆假期“消费账单”出炉,国庆假期青岛市重点监测的10大商贸企业(集团)实现销售额7.2亿元,日均较节前常态增长超五成。此外,国庆期间,青岛市商务局组织各区市、全市各大商家围绕“2022青岛购物节”以及“亿惠青岛嗨享生活”消费券系列活动,通过创新营销方式,开展系列促销活动,有效释放消费潜力。据统计,国庆假期前6天,利客来、利群、佳乐家、大润发、维客、北方国贸6大商超累计实现销售额2022余万元,同比增长4%。
以文塑旅 解锁青岛旅游“新玩法”
在山东多地倡导就地过节背景下,本地游和周边游仍是出游“主基调”,沉浸式文旅体验成为游客选择目的地的重要考虑。
在城市更新的不断推进中,青岛老城区逐渐成为了感受城市文化的“体验馆”。在市南区,漫步在银鱼巷、中山路、教堂广场等历史城区的老路上,感受阳光穿过树叶洒在脸上,路旁各种文艺范十足的店铺传来阵阵咖啡香,仿佛误入了香榭丽舍。吸引众多时尚的年轻游客前来拍照打开。在市北区“最具有老青岛气质”的里院建筑中,逛集市看画展,品老字号美食,感受老街区的夜经济,品味传统与新锐的交融。
因海而生,向海而兴,海洋元素是青岛城市发展的根基与精髓所在。正在创建国家5A级景区的青岛奥帆海洋文化旅游区,已开通青岛奥帆海洋文化旅游区往返崂山风景区的海上新航线,两大标志性景区的海上连通,让游客深度领略青岛“山、海、城、湾”的魅力。
国庆假期,野餐露营、体验骑行、登山赏景,可能是假日最为惬意的打开方式。今年国庆假期恰逢重阳,崂山景区挂满五星红旗、灯笼等饰品,一抹抹中国红在山水间迎风飘扬,处处充满着喜庆的氛围。此外,崂山景区始终将疫情防控工作摆在首位,坚持落实“限量、预约、错峰”原则,按照最大承载量的相关规定充分释放旅游时空资源,执行扫码、测温、戴口罩等防控要求,让每一位游客都能安心游览。节日的氛围与安心的环境让崂山迎来客流量高峰。据统计,10月1日至10月7日,崂山风景区共接待游客近9万人次,省外游客占比32.2%,省内游客占比67.8%(其中青岛游客占比40.2%)。崂山历史文化在年轻游客中的吸引力大幅提高,7天假日期间,35岁以内游客占比五成。
文旅产业未来走向如何?
目前,旅游行业依然处在恢复期,游客提前预订期缩短、出游取消率走高令旅业商家经营不确定性也大大增强,如何通过产品升级、内容升级,进而增加游客重游率,成为旅业商家面临挑战的命题。
这种情况下,结合数字经济和新型科学技术的文化创新空间可以进一步激发新的动能和新的业态。疫情让人们更深刻地感受到了“云端”文化消费的不可或缺。
科技的发展促使文旅业不断涌现出新业态。互联网、云计算、聚合支付、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使得大众旅游时代旅游出行方式和消费形式发生了较大变化。
尤其在今年疫情影响下,线下旅游受到巨大冲击,各大城市纷纷寻找破局之法,推出各类出游优惠政策,以云上旅游、场景浸润、文旅+产业、地域IP转化等为代表的文旅融合新模式不断涌现。
面对挑战与机遇,深度挖掘城市文化的特色与亮点,创新文化展现形式与内容,将中国传统文化与新时代发展特色结合起来,创新多元的表现形式和运营模式,加大年轻群体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通过联动入驻商户,充分吸引本地与外地游客,实现文旅资源与经济效益的平衡。
旅游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是推动青岛市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开启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新征程、建设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的有力支撑。从国庆整体出游来看,在重视安全与文旅出游同时,充分发挥文旅产业带动作用,其强大吸引力、影响力,抓好假期节点,创新表现形式,加快迈向“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