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标“变脸”,劈柴院规划调整!
青岛
青岛 > 凤观青岛 > 正文

地标“变脸”,劈柴院规划调整!

劈柴院对于青岛人来说,是一个时代的记忆,也是中山路商圈,最具本土色彩的精彩打卡地。

近日,青岛劈柴院入口正式封闭,启动外立面修缮以及内部改造工程。据公开报道披露,这一次劈柴院的改造修缮工程将陆续展开,部分老建筑外立面修缮将在10月底完工亮相,而劈柴院一期整体项目有望在今年年底前完工。

当下,于劈柴院而言,它从不缺乏商业底蕴和生活故事,只是需要一次蜕变的机遇,重新链上这座城市发展的轨迹。随着劈柴院的改造修缮工程的陆续展开,距离其破茧新生的距离越来越近。

齐鲁文旅观察62期

撰文/徐怡婷

审校/于莹

城市名片 劈柴院即将“蝶变”

始建于1902年的劈柴院,不仅是青岛市井文化的发源地,也是青岛百年变迁的参与者、见证者。

劈柴院诞生于青岛开埠之初,从劈柴市场、棚户区成长为青岛名气最大的文化娱乐聚集地,难得的是,其雅俗共赏,是当时平民百姓和达官贵人都喜欢去的地方。历经百年时光,令劈柴院从最初的露台市场成了如今的风情街。

岁月的洗礼,除了给劈柴院带来历史的厚重感,劈柴院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如自身区域面积有限,入口狭窄容易造成人员拥挤,周边配套设施陈旧,一些老字号店家陆续消失、导致院内美食逐渐缺乏本土特色。

如今,借助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这个历史性机遇,令市南区以劈柴院为代表的老地标迎来焕新的关键节点。

7月11日,《青岛市市南区劈柴院(一期)外立面修缮工程批前公示》。根据公示,青岛市市南区劈柴院(一期)外立面修缮工程方案设计包括北京路沿街(不含环球)、河北路沿街、天津路沿街(不含春和楼)及江宁路内街,共10栋建筑,其中除河北路33号、天津路15号外大部分为文保类建筑。为提升城市品质,市南区政府拟组织实施劈柴院(一期)外立面修缮工程。

8月1日,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最新发布《北京路周边合围区域(劈柴院二期)保护更新项目批前公示》。今年,市南区组织编制的劈柴院项目保护更新方案已通过专家评审,并于近日正式封闭动工。

汇聚青岛老字号 重燃百年烟火气

文化特性决定了商业定位。真正能留下长久良性效应的城市更新,应是“表里一致”的——既注重建筑保护,也不忘业态规划。

那么,老城老建筑与新型业态发展究竟应该如何共存?其实不少城市都有可供青岛参考借鉴的例子。

在长沙创下了日排万桌的商业奇迹的长沙文和友就是一个可供借鉴的例子。通过旧社区市井文化的还原复刻与精准定位,在2万平米的内部设置迪斯科舞厅、照相馆、理发店、泡脚城、拳皇街机等怀旧元素,文和友在长沙打造了一个市井文化浓厚的“老长沙社区”,为城市生活带来新鲜的场景体验,也成为当地具备时尚休闲功能的商业新地标。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长沙文和友的案例实地证明了,保留历史风味和发展现代经济并不冲突。

劈柴院具有丰富的市井文化底蕴。其内部有李家饺子楼、元惠堂、增盛楼等优质老字号资源。扶持这些老字号,打破传统经营模式的天花板,引领新的消费潮流,让老字号成为吸引游客、聚拢人气的“传家宝”。

眼下,青年消费群体已成为市场消费的主要动力源泉,所谓“得年轻者得天下”。劈柴院的地理位置本就具有吸引年轻消费者的文化底蕴,商业开发更应以年轻消费群体的需求为导向,广泛引入前沿、时尚的多元业态,让年轻人在完成怀旧体验的同时出示付款码。

毋庸置疑,在城市更新大潮的推动下,传承城市百余年的历史文脉,保留劈柴院原汁原味的历史风貌的同时,也将在这片热土上实现传承与更新的结合,新型业态与生活的完美衔接。

市南区城市更新路向何方?

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正承担起城市发展的新任务。

“十四五”规划指出,要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城市发展至今,主要城市发展模式大规模增量建设转为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由此“城市更新”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市南区作为青岛建置120多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青岛的城市形象、气质担当,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和自然禀赋。

眼下,如何将优势用好,发掘潜力点、重塑竞争力,成为市南的重要课题。

这意味着市南区城市更新工作,必须与产业转型、文化传承、新基建紧密结合,从区域总体规划的角度,结合城市存量资源,创新方式方法,加快历史文化与产业规划的融合。

实现“建筑可阅读、街道可漫步、文化可传承、城市可记忆”的目标就在眼前,更多怀旧又新鲜的场景正徐徐展开,老城的烟火气将在这里重聚,期待劈柴院在历史情怀与时代机遇中华丽蝶变,也为市南下一步城市更新工作,做好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