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是决定财政收入规模的基础之一。财政收入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出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健康情况。
根据青岛市统计局官网发布的今年前8月地方财政收支情况表,青岛前8个月实现财政收入为861.3亿元,继续高居全省第一。
其中,西海岸新区、崂山区、城阳区分别以165.61亿元、130.17亿元、105.28亿元稳居排行榜前三名。
财政收入165.61亿元
西海岸新区稳居全市第一
在面对疫情和留抵退税因素的影响下,青岛前8个月稳住了财政收入的“大盘”。据官方资料显示,今年1-8月,青岛市财政收入861.3亿元,同比增长6.1%。
具体来看各区市1-8月的财政收入情况,按照高低依次为西海岸新区(165.61亿元)、崂山区(130.17亿元)、城阳区(105.28亿元)、胶州市(73.75亿元,据胶州市官方报道,还原后为91.4亿元)、即墨区(72.64亿元)、市南区(63.88亿元)、市北区(47.4亿元)、平度市(38亿元)、莱西市(36.95亿元)、李沧区(27.79亿元)。
西海岸新区作为青岛经济版图中最重要的一块,其规模以上工业行业如重化工、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和计算机等行业在前8月表现优异,成为全区经济增长的稳定器。
崂山区前8月的财政收入为130.17亿元,总量上仅次于西海岸新区。崂山区财政收入表现亮眼,与其拥有两大产生高税收的支柱产业,金融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密切相关。而且崂山区一直致力于提升发展文旅和医药健康产业,努力打造更多税收增长点。
城阳区位居排行榜第三位,该区地处青岛市区北部,总面积553.2平方千米,常住人口突破110万。近年来,城阳区扩大招商引资力度。2022年7月8日,青岛高新区举行2022年上半年重点产业项目集中签约活动,14个涉及医疗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领域的重点项目签约落户。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2个,将推动青岛高新区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加速区域产业“全链式”发展,也将进一步为城阳区经济发展贡献了稳定增长极。
胶州市财政收入91.4亿元,距离百亿目标仅有咫尺之遥,即墨区、市南区紧随其后,差距在十亿元左右。
经济发展高质量铸就财政收入高目标
财政收入支撑着政府运行和民生支出,而经济发展的质量,也极大体现着区域整体发展的实力水平。
作为国家级新区的西海岸新区,充分发挥国家战略叠加效应,强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持续领跑青岛市财政收入。
值得一提的是崂山区,今年上半年不仅5.2%的GDP同比增速领跑十区市,其前8月财政收入同样表现出色,足以证明崂山区的发展不仅有速度,还有质量。
究其深层次原因,良好的产业结构令崂山区的财政收入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准,含金量十足。以金融、科创为主的企业贡献的财税相当可观,无论是GDP增速还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崂山区的名列前茅,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近年来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淀与厚积薄发。
同时,胶州的整体发展也十分耀眼,前8月财政收入91.4亿元,增长7.5%。延续了稳中向好态势,各项经济指标平稳增长。这背后,上合示范区功不可没。作为策源的上合示范区加快开放赋能发展,前三季度开行中欧班列570列,同比增长41.4%;签约落地15个示范引领项目,完成与上合组织国家进出口额49亿元、增长86.5%。
换个角度,纵观青岛上半年整体概况,进出口4100.60亿元,增长2.7%,总量继续位居全省首位,占同期全省进出口总值的26.1%;完成财政收入673.47亿元,同比增长7.1%,财政收入规模居全省首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566.50亿元,同比增长1%,总量列北京之后、居中国北方城市第二位,是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唯一正增长的北方城市。
强劲的经济实力进一步铸就了青岛的财政收入节节攀升,据官方资料显示,青岛市财政收入从1978年的13.1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368.3亿元,增长超百倍。
财政收入的增加,也间接让青岛有了更多的“余钱”,可以用来补强城市基础设施等民生短板,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
财政收入的开支,最终还是要惠及百姓。相信在未来,随着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市民也将会享受到越来越多的经济发展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