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调青岛!山东打造“两区一高地”
青岛
青岛 > 要闻 > 正文

定调青岛!山东打造“两区一高地”

近期,山东发布《关于深化改革创新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5年数字经济增加值达到5.5万亿,打造“两区一高地”等目标。

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青岛新产业、新动能正加速发展、蓄积。在省级数字经济改革创新举措出台的靶向引领下,青岛更需找准定位、发挥优势。

图片

数字青岛迎新风向

数字经济,风起势来。

回顾过去十年,从首提数字化转型概念的2012年算起,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已从11万亿元增长到45.5万亿元,占GDP比重也从21.6%提升至39.8%,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

当下,发展数字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加快数字化发展”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独立成篇。与之相呼应,各地纷纷出台政策措施、加速数字经济布局。

聚焦山东,省党代会报告中将纵深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培育壮大数字动能纳入今后五年的重点工作,在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数字产业,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山东半岛国家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区建设等方向上明确了航标。

图片

不可回避的是,数字经济目前仍存在渗透率不足等问题,未来存在着较大的提升空间。

近期,山东发文对数字经济发展再加码。省工信厅发布《关于深化改革创新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下称《措施》)”,以未来5年为基准给出数字经济发展目标。

具体包括,全省数字经济增加值增长55%以上、达到5.5万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实现翻番,打造全国数字产业创新发展集聚区、产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图片

今年9月,山东首次发布《山东省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评估报告(2021-2022年)》。2021年,山东数字经济总量突破3.5万亿元,居全国第三位,占GDP比重超过43%。16地市中,济南、青岛领跑全省,位列第一梯队,“双核引领”格局明显。

此番,《措施》也对“双核引领”之一的青岛赋予关键任务,如打造省级数据中心核心区,加快国家E级超算中心建设,推动海尔卡奥斯等平台向世界一流水准迈进,办好世界工业互联网产业大会等。

《措施》推出6个方面23条具体方法,解决山东数字经济发展的堵点难点问题,包括建立数字设施支撑能力提升机制、创新产业数字化赋能机制、健全数字产业创新发展机制、探索数据要素市场化机制、优化多维数字治理机制、完善数字经济发展保障机制。

体制机制就是生产力、竞争力,这也是青岛数字经济跃迁的阶梯。在省级数字经济改革创新《措施》的规划引领下,青岛如何蹚出自身的特色路径?

数字设施筑底 两化融合扩能

作为生产要素,数据是愈发宝贵的战略资源,也成为当下万物互联时代支持想象力“变现”的重要手段。

根据《措施》,山东将提升数字设施支撑能力作为重要内容,实施“网络能力”“存储算力”“感知能力”三大提升行动。

作为全国首批千兆城市,青岛已累计开通5G基站2万余个,实现5G网络主城区全面覆盖、区市城区连续覆盖;获批设立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开通后将极大提升省际网间通信速度和质量。

算力是新生产力、算法是新生产关系,青岛也在加紧推进数据中心布局。

目前,全市1个国家级区域中心,山东轨道交通设备、电气机械等8个行业分中心入选全国一体化工业大数据中心(试点)名单。同时建成青岛市大数据交易中心、海洋数据交易平台和工业数据资产评估中心,推进数据交易和开放利用,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山东分中心也已启动建设。

未来,青岛将继续构筑“千兆宽带”“万物互联”“E级算力”等智慧城市新底座。而在提升数字设施支撑的另一面,是为了赋能产业、城市发展。

图片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是企业发展的生命,是驱动城市能级跃迁最强劲的“新能源”。不过,这需要“两化”协同发力,使“数实融合”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

《措施》在创新产业数字化赋能机制方面,省域特色更明显,如提出创建“产业大脑+晨星工厂”新模式,力争建成“产业大脑”50个以上,在高端装备等6个重点行业打造一批“晨星工厂”,引导更多制造业企业和产业集群向智能化转变。

青岛拥有门类齐全、结构完备的工业体系,涵盖41个行业大类中的39个,丰富的制造业应用场景也为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先行试验田。

图片

2021年7月,青岛正式上线全国首个政企共建、市场化的综合服务平台——“工赋青岛”企业综合服务平台,把工业互联网作为产业数字化的主要发力点,为企业提供改造服务和政务服务。截至2021年,平台注册企业达4842家、服务商395家,3381个需求被接单。

全球“灯塔工厂”青岛企业贡献3席,卡奥斯连续荣登国家“双跨”平台榜首;以试点示范引路全面开展工业生产数字化改造,青岛在全市重点行业累计建成智能工厂52家、数字化车间146间、自动化生产线350个。

未来,青岛继续深入实施“工赋青岛”行动,每年数字化改造1000家企业,建设一批标杆型工业互联网平台、灯塔工厂、智慧园区,引领山东半岛工业互联网示范区建设。

核心产业跨越 平台创新升级

大规模的制造业企业基底、企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政府对数字化转型的大力支持,为青岛的数字经济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和可观的市场空间。

不过,在数字化转型领域,当前青岛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力仍需提升,人才有效供给也存在不足。

根据《青岛市统计年鉴》,近三年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行业规上企业营业收入占制造业营业收入比重不到10%,且占比有降低趋势。此外,青岛“数字经济+制造业”的数字人才生态结构不够合理,缺乏ICT融合产业人才。

图片

根据《措施》,山东聚焦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链,深入实施集成电路“强芯”、高端软件“四名”(名城、名园、名企、名品)、智能终端“扩量”专项行动,做强10个以上“链主”企业、“雁阵形”产业集群,力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

10月12日,浪潮青岛大数据产业园开园,将锚定大数据、云计算等重点产业赛道,打造以云计算、智慧服务、工业互联网、软硬件开发、新兴科技等产业为核心的生态圈。目前,浪潮已将权属二级单位的业务落地青岛本地化发展,并将多个行业的业务总部落户青岛大数据产业园,已吸引31家上下游企业进驻。

可以预见,头部企业的引入犹如磁石,吸引更多上下游企业落户青岛,它们抱团集聚发展,将进一步丰盈青岛数字经济产业生态。

图片

在更多数字经济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上,数字技术创新同样面临着众多的瓶颈与短板。

《措施》提出打造“5351”数字经济创新平台体系,山东力争在5年内培育50个创新实验室、300个创新中心、50个创新服务机构和100个创新人才基地,在人才培养、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和配套服务方面,为数字经济提供平台支撑。

为此,青岛需加强布局重大创新载体,链接全球创新资源,构建联络海内外高端人才的全球引才网络体系,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推动创新创新链条有机衔接。

在某种意义上,数字经济既是一场活力盎然的变革,也是一场不能输的攻坚战。让数字技术激活存量、数字化转型红利充分释放、有效吸收,青岛能做的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