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西莱阳一体化的机会与障碍
青岛
青岛 > 要闻 > 正文

莱西莱阳一体化的机会与障碍

强者,从不满足于现状。

10月24日,莱西莱阳一体化发展先行区交通基础设施(道路)建设合作共建协议签约仪式在莱西市行政办公中心举行。共建协议的签订,标志着莱西莱阳一体化发展先行区正加快驶入建设“快车道”,也意味着胶东经济圈一体化以及青岛都市圈建设的加速推进。

近年来,强强联合的“区域一体化发展”成为各城市高质量发展赛道的“宠儿”。但从时间空间到体制机制产业协作等深度融合,一体化并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实现的。

尤其是当空间“一体化”到时间“同城化”受到多方追捧时,城市之间的政策壁垒、行政壁垒、行业发展壁垒也逐渐凸显出来。形融易得,神融难求。

城市心观察第841期

莱西莱阳一体化的机会与障碍

双莱一体化的新进展

从无到有、连点成线、织线成网,几十年来我国交通网络飞速构建。互联互通的公路,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也为解读区域一体化发展密码提供了重要而独特的视角。

本次签约协议涵盖4个合作项目,包括国道项目2个、市政道路2个,分别为:G204烟沪线(莱阳山前店至莱西龙水段)改建工程、G308文石线(莱阳龙旺庄至莱西龙水段)改建工程、莱西市北京路东延至莱阳市荆山路工程、莱西市梅山路东延工程。

项目按照“一体规划、协同推进、先主后次、分批实施”的原则推进,结合双莱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建设需求,形成“建成一批、开工一批、规划一批、储备一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格局,加快构筑莱西莱阳“一带聚集、两区引领、三廊怀抱、多点支撑”的总体发展布局。

图片来源:莱西市交通运输局

图片来源:莱西市交通运输局

莱西市交通局局长张代利表示,本次共建协议的签订是莱西莱阳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发展的里程碑。这也意味着,“双莱”互联互通、密切协作的一体化步伐不断加快,向着利益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全速奔跑。

在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加速推进的当下,“双莱”正处于发展的关键节点。

今年1月19日,《莱西莱阳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经山东省政府同意,由省发展改革委正式印发实施,这也是山东省首个获批的区域一体化发展先行区。

《实施方案》中提到:

青岛莱西市、烟台莱阳市位于胶东经济圈中心区域,具备良好的一体化发展基础。地理空间相接,两市市中心相距约10公里,莱西、莱阳经济开发区相邻,相向发展态势明显。产业发展相融,资源禀赋相近,主导产业协作配套,初步形成优势互补的产业链、供应链。人缘文化相亲,自唐朝以来两市多数时间属于同一行政区域,交流交往密切,认同感较强。

由此,可以说推进区域一体化,莱西、莱阳具备客观条件。同时,也正是因为两市间拥有实现一体化的基础,先行区也被赋予了“推动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先手棋和突破口”的角色与定位。

众所周知,“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之间存在紧密联系。但很多时候,一体化也存在各自为政、行政割据化、缺乏协调机制等问题。在推动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背后,实实在在的行政壁垒也不能忽视。

并且“一体化”不是“一样化”,待交通连通后,如何形成合理分布、相互衔接的区域产业发展链条,走出同构性、同质化发展的困境?如何攻克“大城市病”难题,突破人流、物流、资金流的城市发展之困?如何吸纳创新要素资源培育新动能、各类资源怎样协调?这些也将成为下一步深入推动胶东经济圈发展的“牛鼻子”问题。

此外,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不能仅停留在经济层面,更应该扩展到民生、文化、交通、生态、科技创新等方面。只有民心相通、文化相连,才能实现真正的一体化。

如何实现真正的一体化?

从京津冀协同发展,到粤港澳大湾区,再到长三角一体化。区域一体化是中国发展的内生需要,也是全球发展的大势所趋。

其中,作为国家促进技术、人才、资源无障碍流通,打破条块分割背景下的各种有形和无形壁垒,推进区域一体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试验田”,长三角一体化建设已经在政务信息化建设与破除行政壁垒、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与均等化、绿色发展与产业升级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其先进的发展理念与科学的规划蓝图也将对青岛在内的胶东经济圈的发展带来重要的借鉴价值。

莱西莱阳一体化的机会与障碍

全局上谋势,关键处落子。一体化既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这一区域战略的题中之义,更是最大的难点之一。曾经,上海、江苏、浙江三省之间在经济发展上各自为政,不仅出现了纺织、光伏等产业结构雷同或重复的问题,还因此导致了城市之间的恶性竞争。

如今,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的第四年,长三角地区以4%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1/4的经济总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2021年长三角地区GDP在全国占比达到24.1%,研发经费投入在全国占比达到29.8%,进出口总额达到14.1万亿元,占到全国的36.1%,同比2018年增长了27.7%。

除此之外,2021年长三角的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在全国占比都达到四分之一以上,分别为25.6%、25.3%和26.6%。

长三角一体化的深入推进,首先得益于区域内差异化的规划定位。

虽然占据经济积累与社会治理方面的优势,但同时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同质化、地域区隔与条块分割等瓶颈对区域内一体化建设与发展的阻碍也较为突出。

为了整合各地优势,取长补短,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在宏观规划中确立了“一极三区一高地”的发展规划。其中,浙江主要依托民营经济和数字经济,力争成为新的区域内增长点;江苏在其原有制造业基础上,加强对外开放;安徽的定位则是创新中心与生态示范区;而上海作为长三角地区的“前台”与规划中的“一极”,担任着区域一体化的综合平台和引领长三角地区发展建设方向的重要角色。

此外,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前提,正是破除行政地域区隔、条块分割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有形与无形壁垒。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和电子政务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长三角地区也随之建立起与区域一体化发展相适应的电子政务网络,实现“跨区通办”“一网通办”,在显著提升长三角地区政府工作效率的同时,也为当地企业和民众减少了不必要的负担,成为全面建设区域内政务一体化、信息化的重要创新。

由此,莱西莱阳一体化发展先行区乃至胶东经济圈涵盖的五市,应在摸清各自产业现状和深耕各自产业的基础上,统筹区域内资源要素,促进区域产业协同,侧重从产业多样化集聚角度提升区域经济韧性,合力推动形成优势互补的高质量发展区域经济布局。同时,还应突破行政壁垒,充分发挥科技汇通、设施联通、信息互通对区域产业集聚的提升作用,统筹布局五市重大创新平台,以科技创新助推产业发展。

一体化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对莱西和莱阳而言,还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补齐协调发展短板,实现政通、人通、路通、商通、物流通,如此握指成拳的合力才能越发显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