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青企超八成盈利!青岛资本市场三季报收官
青岛
青岛 > 商业 > 正文

上市青企超八成盈利!青岛资本市场三季报收官

上市公司是地方经济的缩影,它的数量和质量,是一个区域经济活力的重要参考指标,直接反映了一座城市的经济实力和活跃度。

截至目前,青岛辖区62家境内上市公司第三季度报告全部披露完毕,总体看,前三季度青岛辖区上市公司顶住压力,整体业绩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境内上市青企超八成盈利

据统计,青岛辖区境内上市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共计实现营业收入4267.57亿元,同比增长10.5%。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合计333亿元,同比增长12.5%。

从盈利面、增长面来看,有53家上市青企实现盈利,有43家上市青企的营收实现同比增长,占比分别为85.48%和69.35%。

图片

作为青岛实体经济的中坚力量、“上市军团”的领头人,老牌上市公司在三季度报中的表现依旧可圈可点

前三季度,青岛境内62家上市公司营收总额为4267.70亿元。海尔智家、海信视像、青岛啤酒位列营业收入前三甲,分别为1847.49亿元、325.11亿元、291.10亿元。

据统计,近九成公司实现盈利,其中7家净利润过10亿元,分别为海尔智家、青岛啤酒、青岛港、青农商行、青岛银行、海信视像、赛轮轮胎,合计盈利269.50亿元,贡献青岛上市企业净利润总额的80%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海尔智家净利润占比达到35%,凭一己之力撑起超三分之一的盈利额。

图片

除却老牌企业,更多的“新生代”正在蓄势崛起。

数据显示,43家公司实现营收同比增长,荣丰控股、高测股份、国恩股份、海泰新光等4家公司营业收入增长最快,同比增长分别为876.8%、125.2%、55.9%、55.8%。

其中,以高测股份为例,上市仅两年多经营业绩持续大幅增长,前三季度营收21.9亿元,同比增长125.18%;归母净利润4.28亿元,同比增长283.89%,业绩再创新高。

资本觉醒,青岛开始“加速跑”

2012年以来,青岛市新增上市公司55家,总数达77家。其中境内上市公司62家,实现沪深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四个板块全覆盖,居山东省首位,位列北方城市第三名。2021年新增上市公司数量更是达到15家。

此外,华铁股份和ST鹏博士注册地址变更尚在进行之中,盘古智能、大牧人、豪江智能、歌尔微和雷神科技已过会,即将登陆资本市场。

据统计,目前青岛上市公司已涵盖国民经济23个行业大类,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和现代服务业正成为青岛上市公司新的聚集领域

其中,作为工业经济“压舱石”的制造业依然是青岛角逐资本市场的主力。家用电器、食品饮料、生物医药等行业与青岛重点发展的24条产业链相契合,对青岛实体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图片

如果说上市企业的数量与质量越来越成为人们衡量城市经济发展一个重要维度,那么上市后备企业的培育则代表着城市经济的未来与潜力

在“培育一批、辅导一批、排队一批、上市一批”后备梯次发展格局的带动下,更多优秀的上市青企“新生代”将成为青岛经济不断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助力实现青岛“上市军团”全面跃级。

看清差距、补足短板

唐纳德·克雷斯说过,“真正的问题不在于你比过去做得更好,而在于你比竞争者做得更好。”

现实中,“做得更好的竞争者”也的确都在准备着对“比过去做得更好者”发力逆袭和超越。

2019年,宁波经济总量完成了对青岛的逆袭。随后,宁波得益于各方面优势,大有稳压青岛的态势,最近发布的三季度报中,宁波GDP总量超青岛183亿元。

相对于GDP是2019年才完成对青岛的逆袭,就资本市场来说,宁波一直充当“做得更好的竞争者”角色。

图片

在青岛达到50家上市企业这一门槛前,宁波上市企业数量就已达到100家,是青岛的两倍。

这期间,宁波用了22年的时间从0到50,不到6年从51达到100。反观青岛,达到50家上市企业用了27年。而这背后,都离不开宁波对资本市场的重视与在助企上市方面多年如一日的政策扶持和针对企业定制服务等。

在挖掘、培育和促进企业上市方面,宁波打出以“上规、上市、上云、上榜”为主的“四上”企业培育组合拳,建立拟上市公司后备资源库,大力培育本土股权投资机构,搭建起充足的后备梯队企业等。

除此之外,宁波深入实施“凤凰行动”计划2.0版,发挥资本市场连接实体经济、金融、科技的枢纽功能,加快推动资本市场“宁波板块”发展,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在对比中找不足,在反思中找方向。宁波发布的助企上市、企业服务等多维政策,整个链条清晰,相较之下更为成熟,值得青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