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公布上市企业前三季“成绩单”
青岛
青岛 > 财经 > 正文

青岛公布上市企业前三季“成绩单”

作为资本市场价值创造的主体和源泉,上市公司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是观察城市财富的窗口之一。

尤其在今年国内疫情多点反复、国际形势复杂严峻的情况下,资本市场“青岛军团”究竟表现如何?

日前,青岛证监局消息显示,青岛62家境内上市公司均按期披露了2022年三季报。62家上市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4267.70亿元,同比增长约11%;归母净利润合计333.33亿元,同比增长约12%。

通过发展的韧性和活力,较好展现了青岛经济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和潜力。

稳中求进

营收同比增长约11%

截至10月31日,青岛辖区62家上市公司2022年三季报全部披露完毕。

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青岛62家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267.70亿元,同比增长约11%;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合计333.33亿元,同比增长约12%。

从增长面、盈利面来看,38家公司净利润增长,53家公司实现盈利,整体盈利面85%。31家公司实现营收和净利润双增,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仍表现出稳健发展态势。

而扎扎实实做好主业,成为今年不少实体类上市公司实现稳健经营的重要法宝。

值得一提的是,前三季度营业收入突破10亿元的公司达到35家。其中,海尔智家实现营业收入1847.49亿元,位居营业收入榜首位。海信视像、青岛啤酒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25.11亿元、291.10亿元,分别位居第二、第三位。

今年以来,资本市场“青岛板块”捷报频传,先后有泰德股份、科捷智能和三柏硕3家公司登陆A股资本市场,加上国新健康迁址入青,青岛境内上市企业总数达到62家。

此外,华铁股份和鹏博士即将迁址青岛,盘古智能、大牧人、豪江智能、歌尔微和雷神科技已过会,即将登陆资本市场。越来越多的资本力量逐鹿青岛市场,为城市经济承压而上提供重要动能。

资本竞逐,“后备军”规模可观

近年来,青岛资本市场的上市企业储备愈发雄厚。

截至2021年底,青岛境内上市公司共计58家,3年新增28家。仅2021年,青岛新增A股上市公司就达14家,新增上市公司数量和总数均居山东省首位。

相比去年,2022年青岛资本市场的开局较晚,仅仅到年中,泰德股份才“云敲钟”北交所。今年虽没有延续上市热潮,但青岛的上市后备军依旧充足,雷神科技、盘古智能、大牧人、豪江智能以及歌尔微5家IPO过会后即将登陆资本市场。

目前,青岛新增A股上市企业6家,境内上市达64家,实现沪深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四个板块全覆盖。

放眼全国,今年前三季度,新增A股上市公司数量位列前十的城市分别是北京29家、深圳27家、上海27家、苏州19家、南京13家、成都12家、广州12家、杭州10家、嘉兴10家、东莞9家。

虽然新增A股上市公司数量放在全国来说并不突出,但青岛仍在不断发力,培育新生力量成为经济不断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在10月21日召开的青岛市企业上市工作推进会上明确提出,2023年,将力争新增上市及过会企业10家以上,继续保持企业上市快速发展态势,在北方城市资本市场上争先进位。动态保持证监会、交易所排队待审企业15家左右,证监局辅导企业30家左右,拟上市企业培育库450家以上。

“专精特新”青企蓄势待发

资本市场“青岛军团”之外,近年来,青岛的科创企业质量和数量也不断发展和壮大,展现出的强劲势头,成为资本市场不容忽视的一大亮点。

据悉,今年已过会的4家企业和IPO申请获受理的7家企业,都是青岛“专精特新”企业的代表,在各大细分赛道各有所长,甚至已成为行业内“领军”企业。而在青岛证监局辅导备案的18家企业中,“专精特新”企业多达15家。

据公开资料显示,2022年青岛市新认定市级“专精特新”企业3716家,较去年增长50.1%;新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30家,较去年增长32.7%;新认定省级瞪羚企业84家,较去年增长54.9%;通过公示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54家。

如今,青岛拥有市级专精特新企业7654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20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1家;13家企业入选2021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榜单,数量列北方城市第二、全国第五位。

在推动专精特新企业上市方面,青岛也有明确的目标和路径。据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党组书记杨超介绍,作为国内最早提出引导工业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的城市之一,青岛2012年就印发了《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产品(技术)认定办法》。经过10年的持续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不仅代表着青岛制造的深厚根基,而且逐渐成为青岛产业升级的关键变量、实体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具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新颖化特征的中小企业,既是强链补链固链的生力军,又是经济活力的重要载体,也为青岛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