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防疫“20条”发布,青岛本轮疫情应对的一个细节亮了
青岛
青岛 > 凤观青岛 > 正文

国家防疫“20条”发布,青岛本轮疫情应对的一个细节亮了

青岛本轮疫情出现积极信号。

11月10日,青岛市委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办公室表示:“我市日新增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数量呈下降趋势,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平稳可控。”

这或许预示着,自11月2日开始的这一轮疫情,已看到拐点到来的曙光。回眸过去十余天,从青岛处置本轮疫情所采取的相关措施中,亦能看到其策略与行动的核心:既科学精准施策又不失人性化。

11日,国家卫健委正式发布“优化疫情防控20条”。其中涉及到了诸如取消中风险区以及加大“一刀切”、层层加码问题整治力度等措施。而国家层面提倡的,正是科学精准防范疫情。

某种程度上说,本轮疫情青岛的处置方式,为国家出台“20条”首先探了路,且证明了科学精准防控的可行性。

凰探第1030期

撰文/庄建成

审校/高涵

相信在过去的几天里,这条来自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专家董蒨的朋友圈,刷屏了网络。

截图信息显示,患儿小丽需进行肝母细胞瘤手术,经过五个月的化疗,3岁的小丽终于迎来了最佳的根治性窗口期。但董蒨所在的小区内,因为有高风险区楼座,小区被封控,导致无法进行手术。

很快,这则朋友圈便引起了医院和社区的高度重视,马上实施对接,制定防疫方案,经过周密安排,手术在11月9日得以顺利进行。

9日,董蒨做好防护工作,乘坐救护车全程闭环出行,并与其他人员保持好社交距离距离。

当晚,好消息传来,由董蒨亲自操刀实施的这场手术圆满结束,目前孩子病情平稳。

为什么这件事情会引起外界的广泛关注?

首先,事件发生了青岛本轮疫情最为严峻复杂的时期,且董蒨所在的小区内有高风险楼座;

另外,疫情期间很多城市都出现过类似的情况,但由于处理方式各异,导致结果也不尽相同。

因此,青岛如何应对这一事件,也将成为一面镜子,向全国展现青岛本次疫情防控工作的态度。

而透过事件的走向可以看到,青岛对于本次突发紧急事件的处置是及时且成功的。在此背后,可以看到青岛防疫工作的根本遵循仍然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防疫要拿捏好善治分寸,就该把人的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这正是“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全面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的第一位”的应有之义。

当然,青岛疫情防控工作的人性化,也是建立在了科学精准防控的基础之上。

在此次董蒨外出进行手术的过程中,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细节:其所在的小区内,有高风险区楼座。

这也是青岛本次疫情防控过程中,相较此前一个比较明显的变化:以楼座划定风险区,而非整个小区。

虽然导致青岛本轮疫情划定的风险区数量较多,但如果为了盲目追求风险区数量的“好看”,而扩大风险区范围,不仅是“一刀切”的做法,还会增加对人力物力与精力的沉重负担,为防疫大局带来不利影响。

同时,青岛科学划定风险区的做法,也有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考量。

11月4日,网上曾传言,青岛部分区域将从5日起“静默”两天,但事实证明,青岛并没有采取“静默代替管控”的方式,相关区域内除部分小区与沿街商家被管控外,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工具依然在正常运行。同时,非风险区内的居民出门也没有受到限制。

即便是在疫情防控形势最为严峻、复杂的时期,青岛依然在通过各种方式努力向外界传递出,做好精准防控,不打扰更多人正常生活与城市运行的信号,意即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事实证明,青岛的做法是切实可行的。

一方面,这体现在了青岛疫情的趋势上:每日新增感染者数量呈持续下降趋势,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平稳可控。

另一方面,则体现在了国家于11日出台的“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之中。

“20条”提到:

将风险区由“高、中、低”三类调整为“高、低”两类,最大限度减少管控人员。原则上将感染者居住地以及活动频繁且疫情传播风险较高的工作地和活动地等区域划定为高风险区,高风险区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不得随意扩大;高风险区所在县(市、区、旗)的其他地区划定为低风险区。高风险区连续5天未发现新增感染者,降为低风险区。

加大“一刀切”、层层加码问题整治力度。地方党委和政府要落实属地责任,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防控政策,严禁随意封校停课、停工停产、未经批准阻断交通、随意采取“静默”管理、随意封控、长时间不解封、随意停诊等各类层层加码行为。

国家层面最新推出的这些举措,与青岛应对本轮疫情的思路,契合度较高。

但同样,“20条”中对于入境人员隔离管控等环节的优化,也在提醒着作为第一入境点的青岛,仍要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不可放松警惕。

毕竟防微杜渐,总好过亡羊补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