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欲重返实体经济的青岛,收获重磅利好。
11月7日,工信部官网发布消息: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组建国家石墨烯创新中心、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等3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其中,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由南昌虚拟现实研究院牵头并联合青岛虚拟现实研究院共同组建,这是虚拟现实领域目前唯一的国家级创新中心。
11月12日,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青岛)建设工作推进会在济南举行。省委副书记、省长周乃翔,省委副书记、青岛市委书记陆治原出席,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徐晓兰,副省长凌文出席并为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青岛)揭牌。
从出席嘉宾量级来看,着实不低,也能看到山东省层面对于这一国家级创新中心的重视。
再回到这一国家级创新中心承载的使命。徐晓兰在致辞中表示,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青岛)要为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随着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青岛)获批,目前山东共有三个国创中心,在数量上已经跻身全国第一方阵。
在山东省明确要打造先进制造业强省的背景下,被视为新一代信息技术重大前沿领域的虚拟现实产业,是山东布局的重点产业之一。
今年3月,山东省出台《山东省推动虚拟现实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提出要打造国内一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千亿级虚拟现实产业高地。
《行动计划》中明确要以青岛为中心,济南、潍坊、烟台、威海四市联动,其他市协同的“1+4+N”虚拟现实产业区域布局。
在给青岛布置的“任务”中,便囊括了 “加快创建国家虚拟现实制造业创新中心” 。
换言之,此次国创中心的落地,将为山东省推动虚拟现实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而在12日举行的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青岛)建设工作推进会上,山东省长周乃翔也表示,将以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青岛)设立为新的起点,整合优化要素资源,建好、用好这一重要平台,进一步做大产业规模、做强产业能级、做优产业生态。
同时,国创中心的落地也将对青岛深化在全省虚拟现实产业的中心定位,带来积极影响。
作为国创中心建设运营主体之一,青岛虚拟现实研究院于2019年3月注册,股东包括歌尔、PICO、利亚德、爱奇艺、中科创达等虚拟现实头部企业。
2019年11月,研究院就已被认定为山东省虚拟现实制造业创新中心,此番获工信部批复,与南昌方面联合组建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相当于 从“省队”晋升到“国家队” 。
算上去年获批的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目前青岛已经拥有两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颇为巧合的是,与青岛“贴身肉搏”多年的宁波,此次同样获批一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石墨烯创新中心,从而实现了“零的突破”。
诚然,青岛在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数量上要多于宁波,但具体到二产规模层面,青岛与宁波之间却始终存在千亿级别的差距。
今年前三季度,青岛二产增加值为3820.79亿元,宁波则为5416.1亿元。因此,在一产、三产增加值均领先于宁波的背景下,由于二产的巨大差距,青岛经济总量依然落后于宁波百亿余元。
对于要“在全国争先进位”的青岛而言,想要实现赶超宁波的目标,势必要补上实体经济这块“短板”。而国家级创新中心,正是青岛可以打出的一张“王牌”。
入列“国家队”获得的政策倾斜、要素导入等,远非自己“单打独斗”能够比拟。
以虚拟现实产业为例,此前青岛就已深耕多年。
其中,作为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高地,崂山区集聚全国70%的虚拟现实科研力量,引进培育出歌尔科技、pico等虚拟现实相关项目100余个,2021年产业规模达到90亿元。
2022国际虚拟现实创新大会上,位于崂山区的青岛虚拟现实产业园正式揭牌,《青岛市虚拟现实产业园发展若干政策》正式发布,明确未来三年内,市、区两级财政用于支持产业园区建设、企业培育的投入将超过12亿元。
除了大手笔支持外,青岛市党政“一把手”还多次带队调研虚拟现实产业。
10月31日,市委书记陆治原在调研虚拟现实产业园建设和产业链推进情况时指出,要加快虚拟现实产业专业园区建设,全力推动虚拟现实产业集群发展,塑造实体经济发展新优势。
而在11月12日推进会上,陆治原也明确青岛要抓住重大机遇,全力支持保障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青岛)建设,打造全国虚拟现实产业技术创新研发高地。
作为一个有望形成千亿级规模的产业,青岛如能将国创中心的优势用好,不仅可以助推实体经济实现智能化、数字化转型,还能为青岛壮大实体经济规模、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带来更多利好。
但需要注意的是,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是依托南昌虚拟现实研究院有限公司组建,建设地位于江西南昌。
也就是说,国创中心虽然由南昌和青岛两地共同建设,接下来青岛需要平衡好与南昌的协作关系,共同将虚拟现实这块蛋糕做大。
当然,想要追赶宁波,青岛肯定不能只靠虚拟现实产业单点发力。
此前,国家就已明确力争到2025年形成40家左右制造业创新中心。 随着此次三家国创中心获批,获批总数已达到24家, 仅剩不到一半的名额。
青 岛 还 有 争取的空间,但肯定 会面临 激烈的竞争, 这就需要青岛找准自身的优势。
从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定义来看,其是国家重点打造的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联合体。
其中,学和研直接指向高校及科研院所。
而青岛早些年引进了一批高校,还有中国海洋大学、康复大学等本土高校,需要引导他们加强与本地优势产业的联动,携手做大产业规模,这不仅将左右青岛能否再落地国创中心,还将直接影响青岛在全国层面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