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十大低效片区在建项目207个
青岛
青岛 > 要闻 > 正文

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十大低效片区在建项目207个

今年以来,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聚焦市委“一二三四六十”目标定位和思路举措,以“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为抓手,积极参与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牵头推进重点低效片区(园区)开发建设。先行启动市北老四方工业区、李沧区北客站及周边区域等十个重点低效片区(园区)再开发,年度计划攻坚项目228个(续建95个、新建133个),年度总投资额728亿元。

工作中,创新实施“1+1+5”工作法,截至目前,十大低效片区在建项目207个,累计完成投资额666.52亿元,推动重点低效片区(园区)开发建设起势见效。相关做法得到省委李干杰书记肯定,批示“可将青岛做法经验向全省推介,在充分优化利用低效建设用地方面,其他各市都有较大潜力可挖”。

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十大低效片区在建项目207个

“1”——建立一套效率高、力度强的攻坚作战体系

在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总指挥体系下,成立市重点低效片区(园区)开发建设指挥部,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指挥,分管领导任执行指挥;10个重点低效片区(园区)分别设立专项指挥部,建立“1+10”指挥督导体系。实行工作月调度、季总结,市领导随时专题研究重要问题,定期观摩督导工作进展;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摘星夺旗”考核,形成顶格协调、协同攻坚的强大合力。

“1”——形成一张路径清晰、方案明确的攻坚路线图

密切衔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聚焦省“十强产业”和市24条重点产业链,优化调整重点低效片区(园区)涉及的17片控规,为各大片区分别编制《开发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发展目标、功能定位,完成产业策划、城市设计,确定运营模式、开发时序、支持政策,“一地一策”实施开发建设。如青岛北站核心区,依托“高铁+三线地铁换乘”交通优势,对标“虹桥枢纽”,正加快打造TOD枢纽型城市客厅。

“5”——突破五项重点工作

聚力征迁,保障项目用地。对重点区域进行整体评估、成片征迁整理,依法依规处置化解历史遗留问题,最大限度保障被征迁居民和企业权益。今年以来,涉及征迁的29个项目均顺利启动,其中,市北区闫家山香里片区、城阳区双埠立交桥周边等多年难啃的“硬骨头”,实现征迁扫尾清零;青岛“最大的城中村”——崂山区张村河片区河谷地带12个社区,拆迁改造涉及约8万人,总拆迁面积约320万平方米,改造焕新后,将重点发展虚拟现实商业商务、文体休闲、居住配套三大功能,打造成为宜业宜居的“水脉智城”。

定向发力,加强项目招引。抓大项目招引、抓产业链延伸、抓新业态导入,编印《市重点低效片区(园区)项目推介手册(2022)》,开展“云直播”招商推介活动,召开市场资源配置与央企合作对接会,今年以来,全市重点低效片区(园区)共签约项目141个、计划总投资2119亿元,虚拟现实产业园、西海岸青岛光电产业园等项目,为片区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

多措并举,加强资金保障。坚持政府引导,多方拓展资金渠道。各片区积极筹集资金344亿元,市级加强财力保障,有力推动了安顺路打通、青钢外围拆迁等重点项目建设。建立政府专项债和国家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储备库,16个项目获得超过20亿元额度资金支持,为片区开发提供强劲动力。

配套先行,提升片区品质。按照“先配套后出让”的思路,先行启动片区环境整治项目、基础和公服配套项目,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实现资源、资本、资产的良性循环。今年以来,推动77个基础设施工程开工建设,其中,老四方工业区中车项目借助工业遗产保护,先行修建机车公园,构建城市客厅;张村河两岸片区,同步推动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海洋大学附属学校、高压线入地、市政道路等各类项目建设,确保片区配套齐全、环境改善。

政策赋能,破解片区难题。建立低效片区(园区)再开发“1+N”政策体系,允许重点低效片区(园区)单独制定片区综合地价;支持片区内“七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支出纳入土地前期开发成本;加强用地、价格、用能、信贷等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探索招商引资、保障房配建、土地出让收入分配等层面配套政策;研究腾空土地高效利用实施意见;出台促发展稳增长23条政策措施,推动破解低效片区历史遗留“包袱”多、土地房屋征收难等突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