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青岛疫情防控来到关键时期。不断出现的社会面感染者,注定青岛想要打赢这场防疫大仗、硬仗不会轻松。
不过,随着人们对新冠病毒的认知不断深化、对疫情的态度也在发生变化,适时优化防控举措,实现科学精准的疫情防控,既是因时因势的要求,也是落实“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应有之义。
12月1日,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座谈会,强调要总结基层经验做法,推动防控措施持续优化。
两天前,青岛召开全市疫情防控工作调度会议。会上,青岛市委书记陆治原强调要科学精准做好疫情应急处置和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并明确要准确理解、精准执行疫情防控政策,耐心细致做好群众工作。
正如刷爆网络的浙江宣传文章《“人民至上”不是“防疫至上”》所说的那样:疫情防控是为了防住病毒,不是为了防住人;从来只有“人民至上”,没有所谓的“防疫至上”。
图片来源:青岛新闻
客观来讲,本轮疫情防控,青岛的表现还算不错,尤其是科学精准划定高风险区、及时保障群众就医需求等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为国家后续出台“优化疫情防控20条”探了路。
而在“20条”出台后,包括青岛在内的多座城市,纷纷通过优化风险区域管理、完善核酸筛查方案等方式,调整优化防疫举措。
11月30日,广州海珠、天河、番禺、荔湾等区陆续发布通告,宣布解除所有疫情防控临时管控区。
同日召开的北京市疫情防控第429场新闻发布会上也明确,自2022年11月30日起,对全市长期居家老人、居家办公和学习人员、婴幼儿等无社会面活动的人员,如果无外出需求,可以不参加社区核酸筛查。
这也对青岛接下来实质性展开防疫政策优化,提供借鉴。
日前,青岛部分区域用“区域核酸检测代替全员核酸检测”,仅在部分街道开展“应检尽检、愿检尽检”区域核酸检测,其他街道提供便民核酸检测,这可以视作青岛对“20条”的进一步落实,是“精准防疫”下的“精准免检”。
但与精准免检相对应的,则是包括青岛在内的多地仍未取消对常态化核酸阴性证明的查验,出入公共场所、搭乘交通工具依然需要出示48小时、72小时不等的核酸阴性证明。
前几天,执行“1520”核酸检测政策的部分区域甚至在上午时段,出现核酸检测排队时间长达4个小时的情况。究其原因,还是由于在普遍取消全员核酸检测背景下,部分特定群体出入公共场所需要出示自己及家人核酸检测结果,而“1520”核酸检测点数量又趋于紧张所致。
换言之,实现科学精准防控,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政策的上通下达。这背后体现的不仅是一座城市基层工作人员的执行力,更是一座城市的温度。
基于此,陆治原也在调度会上提到,方式方法要更加科学,准确理解、精准执行疫情防控政策,耐心细致做好群众工作,把物资供应和就医用药等服务保障做得更加周到、暖心。
对青岛而言,耐心细致做好群众工作,还是要抓牢“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主基调不动摇。这一点,其实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为全国树立了一个值得借鉴的“样板”。
11月28日,康巴什区一则公告引起热议,内容简洁明要:“明日寒潮,停做核酸”;次日,康巴什区再次发布公告称,“明日也冷,不做核酸”。文字虽短,却广受好评。
虽说康巴什区暂停核酸是基于近期没有社会面的感染者,与当下青岛的情况不同,但其背后对于“20条”的贯彻落实以及站稳“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立场,才是值得各地所借鉴的。
但如果自上而下的防疫优化举措不能完全落地,就会相应地造成自下而上的各种不便,背离优化防疫政策的初衷。
诚然,只有平衡好其中的度,充分研判各项政策实施的可行性,才能达成“人民至上”的应有之义。
当然,持续优化疫情防控工作,既要有“松”的一面,也要有“紧”的一面。
在11月30日的防疫调度会上,陆治原也强调:疫情处置行动要更加坚决,严格落实“四早”要求,高效开展流调排查,切实提高核酸检测质效,规范实施隔离转运,扎实做好社区管控和服务,切实阻断疫情传播风险;对新发现阳性人员处置要确保“日结日清”。
确实,精准防控就是要尽量把防控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最大程度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与疫情防控,而透过青岛的一系列做法,也可以看到精准防控的思路。
如针对近期不断出现省外、市外输入疫情的问题,青岛明确要加强入青返青人员报备管理,并自11月30日0时起启用“青岛市入青返青报备程序”;再如城阳区在11月30日的愿检尽检、应检尽检核酸检测中发现11例社会面阳性病例,且主要集中在城阳街道,涉及学校、商超等人员密集场所,社区传播风险较大后,迅速明确对城阳街道辖区实行临时管控。
但城阳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在公告中同样提到:“我们将尽最大努力,快速进行核酸检测,根据核酸检测结果,尽快解除临时管控,最大限度减少对市民工作生活带来的不便”。
还是那句话,科学精准防疫,一定是建立在“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