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青岛即墨古城和东流亭社区入选“非遗旅游街区”
青岛
青岛 > 文旅 > 正文

厉害!青岛即墨古城和东流亭社区入选“非遗旅游街区”

日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公示了2022年“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名录”,分为非遗旅游景区、非遗旅游小镇、非遗旅游街区、非遗旅游村寨4个类型。

青岛即墨古城东流亭社区入选“非遗旅游街区”。

今天,一起走进这两个“非遗旅游街区”,发现非遗+旅游的魅力。

即墨古城里的非遗符号

QING DAO

即墨古城,“一城、两街、十景、十三坊”,千年的历史底蕴,赋予了古城独特的魅力,传统古韵的建筑群,牌坊群,古色古香,浓厚的历史气息在这里流淌,穿梭其中,让人仿佛穿越到了古代。

厉害!青岛即墨古城和东流亭社区入选“非遗旅游街区”

即墨古城除了传统古韵的建筑,还有众多即墨非遗符号在其中。走在古城的石板路上,沿着街道,处处都能看到非遗文化的痕迹。

耳边响起柳腔的余音袅袅,鼻尖充斥着即墨老酒的馥郁香气,还有精致的鸟笼与榼子,精巧美丽的即墨花边......

即墨柳腔

柳腔,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即墨的一大“特产”。乾隆年间,“肘鼓子”传入即墨后,与当地民间小调、秧歌相互融合,形成柳腔。

柳腔主要使用即墨地区方言,听起来通俗易懂,朴素又亲切,不同于南方的细腻唱腔,这爽利的胶辽官话,充满了生活气息,具有浓烈的乡土风味。

在古城的鸭绿池戏台上,会不定时进行专场的柳腔表演,在古腔古调中享受一场视听盛宴。

即墨花边

即墨花边,又称“即墨镶边大套”,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由鲁绣衍生而来,沿用“小扣锁”等古法技艺,后又融入欧洲的新式织法,是花边编织与手工绣花两种工艺的完美融合,素有“抽纱瑰珍”的美誉。

即墨老酒

即墨老酒历史悠久、酒香醇厚,是著名的“中华老字号”,也是中国黄酒的北方代表,被誉为“黄酒北宗”。

即墨老酒选用优质大黄米为原料,以崂山矿泉水为酿造用水,沿用的《古遗六法》酿酒工艺,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已于2013年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大欧鸟笼

大欧鸟笼制作技艺始于明代,已有500年历史,被誉为“京笼”。选用上好的竹料及梧桐木,技艺繁复,经过100多道工艺手工制成,有独到的欣赏和收藏价值,是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葛村榼子

葛村榼子,又称“榼花”“饽饽榼子”,是用来加工制作花样面饽的模具,看似不起眼,技艺却十分复杂。

传承了200多年的葛村榼子,是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胶东地区民间木雕技艺的典型代表,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较高的历史人文价值。

即墨麻片

“稍沾唇齿醉酥香,点点芳芝缀浅黄。何故难博妃子笑,墨城麻片几时尝。”

即墨麻片呈浅黄色,长7厘米、宽2厘米,厚度1.5毫米,具有香、酥、脆、甜等特点。

“未从入口,先闻其香”“片薄如纸、不嚼自化”,因其面片薄平,色泽金黄,芝麻散匀,背面气泡,入口脆香,曾为皇家贡品。

东流亭社区

胡峄阳传说

QING DAO

胡峄阳,明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生人。毕生精研《周易》和理学,是一代理学大家,其在家乡设馆授徒,著书立说,造福一方百姓,也成就了自己的传奇人生。

在城阳的流亭街道东流亭社区,人们为了纪念胡峄阳,建了一个胡峄阳文化园,还有一条路叫胡峄阳路。胡峄阳文化园将非遗文化与旅游相结合,作为旅游景点对外开放。

关于胡峄阳的传说,在这里有很多很多。流传最广的,应该是那句“千难万难,不离崂山”。

胡峄阳传说在2014年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胡峄阳对城阳的文化艺术影响深远,城阳的很多非遗项目都与他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峄阳古曲、洼里盘鼓等,还有众多由胡峄阳传说改编成的非遗曲目。

非遗与旅游联动,将非遗传统融入旅游,既保护了珍贵的文化遗产,为非遗的传承与发展增添了新的可能性,也让非遗文化通过旅游的方式得以向更多人传播,增加游客的文化体验。

原标题:又添国字招牌!青岛即墨古城和东流亭社区入选“非遗旅游街区”

来源: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