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统计局:前三季度生产总值突破1.1万亿元,同比增长4.1%
青岛
青岛 > 要闻 > 正文

青岛市统计局:前三季度生产总值突破1.1万亿元,同比增长4.1%

2022年,青岛市统计局认真履行统计信息、咨询、监督三大职责,围绕全市三条工作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运行,求真务实、攻坚克难、创新服务,较好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青岛市统计局:前三季度生产总值突破1.1万亿元,同比增长4.1%

聚焦实体经济,助力经济大盘稳定复苏。

积极应对新形势新变化,强化经济运行监测,助力全市经济发展势头稳定复苏势头不断巩固,稳中向好、进中提质,实体经济支撑作用逐步增强。聚焦市场预测预警,助力稳市场主体。截止10月底,全市规上企业突破1.39万家,同比增长11.7%,企业增长面53.7%;“专精特新”和高新技术企业升规纳统比重分别达36.2%和37.6%;全社会规上单位从业人员143.7万人,同比增长2.2%。聚焦经济运行监测,助力行业恢复振兴。按月度监测核算十大行业,强化行业分析,助力各部门精准施策,多数行业恢复势头企稳向好。前三季度,批发零售、交通运输等6个行业增速高于全省平均,工业等5个行业增速持续回升。深化“一区一策”和靶向联动,助力区市经济加快回升。实现省、市、区市GDP核算“零误差”。前三季度,5个区市GDP增速高于全市平均,7个区市增速持续恢复提升。聚焦产业监测咨询,助力新旧动能转换。监测24条产业链、“十强”产业、“四新”经济、高技术产业,前三季度,24条产业链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4%,集成电路、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十大新兴产业营业收入增长7.9%;“十强”产业和“四新”经济增加值分别增长9.6%和 11.5%,分别占全市增加值的64.1%和33.2%,分别提高1.5和1.3个百分点。“两高”企业能源消费同比增长1.7%,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1.5%。前三季度,GDP核算好于上半年,全市经济大盘逐步企稳回升,恢复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全市生产总值突破1.1万亿元,同比增长4.1%,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1和0.1个百分点。全市对全省经济贡献度达17%,居全省首位。

聚焦城市更新建设,突出民生需求改善提升。

1-10月份,全市实施投资项目6365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1%,投资运行总体平稳。统计部门,紧盯项目立项、审批开工,靠前谋划、主动作为,促进项目应统尽统,一批大项目推动城市品质提升、民生改善成效逐步显现。聚焦城市更新,突出城市品质提升。监测显示,前三季度,全市开工建设旧城旧村、低效片区改造等城市更新项目959个,完成投资占全市投资的29.3%,拉动全市投资增长2.1百分点,其中公园建设、历史城区改造等城市品质提升项目790个,累计完成投资580亿元,最新调查市民满意度明显提升。聚焦城市建设,突出民生改善提升。前十个月,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民生建设类项目分别为1330和480个,新开工项目690和174个,完成投资1052和48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3%和16.6%,其中实施教育、医疗类项目383个,合计完成投资417亿元,同比增长28.4%,占民生投资总量的85.2%。聚焦产业投资,突出民生财力基础提升。前十个月,全市在建10亿元以上大项目819个,同比增加49个;50亿元以上大项目56个,同比增加8个,其中工业、服务业产业类大项目32个,完成总投资502.3亿元,同比增长46.9%。芯恩芯片、融合光电、新型显示等一批大项目陆续竣工投产,新兴产业生机盎然。产业投资助力经济恢复,改善民生财力基础更加巩固。

聚焦作风能力建设,突出服务效能提升。

围绕提升干部队伍作风能力建设,坚持创新思维、系统思维、平台思维,强化实字当头、干字为先的鲜明导向,持续激发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昂扬斗志,服务效能不断提升。转变思维模式,提升专业化效能。创新纳统联动和专业化工作模式,新增纳统企业拉动经济增长1.2个百分点,贡献率达29.3%;创新统计专业化培训,打造“一把手+专业化”培训新模式新品牌;入选省级统计人才26人,选聘基层网格员2167人; 获全省统计技能竞赛第一名,极大激发统计工作活力。转变服务方式,提升数字化效能。创建“经济运行一张图”和“最多报一次”信息系统,并成功入选全市数字化政务服务“双12”重点工程;人口、企业、项目地理信息系统成功接入城市云脑,企业直报、智能纳统等系统上线运行,“数字化”“智能化”赋能企业、社会、决策服务驶入快车道。转变工作方法,提升咨询服务效能。适时提供市、区市和部门数据咨询570批次、610万笔数据,决策咨询获国务院领导和省市领导批示39次;组织188人次参与市、区市疫情防控工作;完成政务服务满意度和全国群众安全感等18项民生调查;深入基层一线,赴企业调研115批次,创新“金点子”案例70个。统计法治化建设明显加强,全年执法检查企业630家,统计法治环境持续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