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台上,他严肃认真的表情,是对每一位病患的认真负责;病房里,他平易近人的态度,是对医者仁心最好的注解。
无影灯下,争分夺秒,生命重现。从医四十余载,他用行动与创新传递人间温情,用坚守与热爱传递医者温度,他是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小儿外科教授董蒨。
医者仁心
只为孩子的笑
2021年4月,中国工程院网站公布了一张重要名单,经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审议,确定了2021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其中,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小儿外科教授董蒨榜上有名, 不仅成为青岛医药卫生领域唯一被提名的专家,也是唯一一位儿科医生出身的专家、教授。
而鲜为人知的是,董蒨在出生之前就与青岛医学院、小儿外科结下了不解之缘。
“59年前,我还是3个月胎儿时,就在妈妈肚子里陪妈妈躺在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的手术台上,是青医附院挽救了我,把我迎接到人世间,并让这个小早产儿活了下来。后来,也是青岛的大学把我领入神圣医学殿堂。”董蒨说道。
而小儿外科作为独立科室,主要接诊出生1天到14周岁年龄以下的孩子,治疗范围主要包括神经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腹部外科以及骨外科,而且孩子的生理特点并不是缩小版的成人,特别是刚刚出生的孩子,各个脏器功能发育都不是很完善,所需处理和成人完全不同。
因此,从患者入院到术前准备、再到术后护送病人及术后陪护,每一步都至关重要,任何一处差错都可能前功尽弃,甚至危及生命。作为小儿外科医生的董蒨总是亲力亲为,把看似细微末节的每一步都走得尤为谨慎,他要求自己务必不出差错。
在董蒨眼里,医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份责任。他说:“孩子就是祖国的未来,作为儿科医生,希望通过医术治疗更多的孩子,孩子康复的笑容就是最大的褒奖。”
随着时代的发展,投身小儿外科领域40载的董蒨也在不断探索和创新,成为我国小儿外科数字化精准诊疗领域的奠基者和开拓者,并将临床研究成果不断转化,实现从“传统”到“精准”手术治疗的转变。
砥砺前行
点亮生命之光
作为小儿外科主刀医生,董蒨几乎每天都处于“高压”状态,时刻准备从“死神”手上抢病人,时刻准备着与生命赛跑。 面对患者和家属的重托,面对高风险、高难度的复杂手术,董蒨不断挑战生命禁区。
7年前,一个4岁女孩在爸爸倒车时被车轮从肚子上轧过,肚子因充血而高高隆起,命在旦夕。CT显示,她可能肝脏受损,但具体伤情如何,不得而知。
相比其他器官,人体肝脏内血管遍布、错综交织,因此肝胆手术也是难度最高的外科手术之一。儿童肝脏相较成人更小,手术难度也随之上升。可是,仅借助CT二维图像,医生只能凭经验在脑中构建肝脏立体图像,难以实现精准手术。
“当时我脑子一下就蒙了,全身冷汗都出来了!”董蒨说,孩子的生存希望一分一秒在溜走,不知道还要遇到哪些困难。
压力巨大,但没有退路。最后,董蒨凭借丰富的经验以及沉着的心态找到所有出血点完成了手术,又经全院几十位专家会诊紧急处理、4天呼吸机治疗,孩子总算救过来了。这个得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报道的故事虽然有惊无险,却让董蒨刻骨铭心。
如何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董蒨在临床中见过太多被伤病折磨的孩子,经历了一场又一场惊心动魄的复杂手术后,他下定决心要创建一个手术系统,让医生在手术前就充分掌握病变出现在哪个脏器、哪根血管,而不是在打开腹腔时一个个去找。
2010年初,已成为中国小儿肝胆外科学组组长的董蒨,率领团队进行国家“十二五”重大课题研究,即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小儿肝脏肿瘤手术治疗临床决策系统开发”。
按照计划,该课题要打造三维数字肝脏系统,建立新一代小儿肝脏肿瘤三维重建手术评估系统,开发小儿肝脏肿瘤模拟手术导航系统,并建成人类肝脏数据库系统。
进步和成功,没有任何捷径。历时两年多,董蒨团队与海信集团深度合作开发的“小儿肝胆胰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终于问世,该系统不仅能对二维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把腹部脏器和血管从各个角度详细展现在屏幕上,医生也可进行精准的手术模拟、手术规划和导航。 2014年,这一系统正式获得国家注册证,推向临床应用市场。
2019年,另一位不幸的4岁男孩被越野车轧过肚子,伤情竟和7年前的小女孩几乎一模一样。但这一次,孩子的CT数据传到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里,15分钟内,三维重建就传到了手术室。
在精准的手术规划后,董蒨胸有成竹地拿起手术刀,一开腹就直奔主题:肝左叶切除、血管修补、肝脏修补……因为伤情尽在掌握,医生抢救效果明显提高,孩子也安然度过危机。
如果“偶尔能治愈”是一个奇迹,那么反复出现的奇迹,则让人对医学技术越发有信心!
现在,医院利用这套系统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孩子们实施手术,有巨大肝胆肿瘤,有肝脏创伤……挽救了许多稚嫩的生命。这套技术也在全国120多家大型的医院推广应用,除了小儿肝胆外科,还用于成人肝胆和其他脏器,包括肺和泌尿外科领域。
而董蒨团队也凭借这个自主创新的手术系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青岛市最高科技奖。目前已应用于全国300余家医院,36000多个病人受益。并于去年入驻位于美国芝加哥的世界机器人外科中心,与全球最顶尖的达芬奇外科手术机器人一起,成为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世界临床机器人外科协会主席、培训中心的负责人Pier Cristoforo Giulianotti表示,该产品延伸到肝脏外科手术导航的研究内容是外科手术导航非常前沿的研究方向,通过术前三维重建和达芬奇机器人进行深度融合开发是未来临床外科手术发展的重要趋势。
“破圈”创新
坚持守护健康
做医疗仪器系统如果说是董蒨作为医生的外延,那么走上食品健康之路,则是真真正正的“破圈”之作。
在研发海信CAS和SID的过程中,董蒨团队为获得猪肝CT数据,多次杀猪取肝。期间,大学时代深深印在脑海里的猪肝与营养的关系和猪肝袪毒的问题时常在董蒨心中浮现。
上世纪80年代初,董蒨作为儿科系三年级学生,在学习儿童保健课时,老师讲解到6个月后婴儿经常会发生缺铁性贫血,而猪肝营养丰富,铁含量22.9mg/100g,为猪肉中铁含量的14倍之多;不同于植物中所含的三价铁,猪肝中所含的铁元素为生物铁(二价铁),能够直接被机体肠粘膜所吸收利用,利用率是三价铁的20倍,可作为辅食为孩子补充铁剂、维生素A、蛋白质等。
但猪肝又是动物体内的最大解毒器官,市民群众不免会有猪肝残留毒素的担心。由此问题入手,借着攻关国家“十二五”重大课题的契机,董蒨顺带研究起了猪肝。
“我是一个儿科医生,不仅研究儿科的疾病,更关注孩子的健康。”坚持之下,这份念念不忘有了回响。
董蒨团队通过对猪肝的肝小叶超微三维结构、细胞组织学和解剖学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和验证,最终独创性地提出了青英董氏祛毒猪肝技术。2022年7月26日,该技术荣获第二十三届中国专利奖优秀奖。
目前,团队利用祛毒猪肝专利技术,并严格遵循国家婴幼儿辅助食品的标准,研发出适用于婴幼儿的“青英董氏”系列辅食产品,包括有机婴幼儿菠菜猪肝营养面、青英董氏猪肝营养拌饭等,更好地满足宝宝成长发育所需。
仁心仁术,着手成春,董蒨秉承着医德本心,于日往月来中,彰显着仁爱医者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