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原创的医学科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数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对于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青岛正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市民谋划守护健康的“良方”。
12月7日下午,青岛市中医药大会召开,部署青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工作。
近年来,青岛将全市中医药工作联席会议升格为市促进中医药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市委主要领导任负责人,顶格推进中医药工作。
城市心观察第867期
撰文/申君毅
审校/庄建成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这更坚定了青岛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市委书记陆治原在市中医药大会上指出,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增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发挥好青岛中医药资源丰富、基础深厚的优势,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建设中医药强市,努力推动青岛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青岛市先后被确定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国家社会办中医试点城市、国家中医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联系点城市。
其实施的差异性中医药医保支付、中医医疗质量信誉等级评定、外埠中医专家存案、中医体质辨识与健康指导4种服务模式,也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对于已经积攒了一系列“地方经验”的青岛而言,如何发展中医药已经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必答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医药发展被纳入“国家战略”,中医药工作被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青岛更是用“一砖一瓦”夯实了中医药产业之基。青岛将全市中医药工作联席会议升格为市促进中医药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顶格推进中医药工作。
如今,青岛打造中医药强市迎来新阶段,通过中医药工作制定的《青岛市建设中医药强市的若干措施》来看,青岛市将打造中医药高地,推动优质中医药资源倍增。
能够成为国家中医药领域的“试点城市”、推出“示范引领”的措施,青岛有底气。
为抢占发展先机,青岛正不断集聚优质高端中医药资源。创建省级中医专科(专病)诊疗中心,建成省级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建设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青岛医院和青岛市中医医院城阳院区,牵头打造心血管科、康复科、肺病科等3个齐鲁中医药优势专科集群;推进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海洋中药质量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建设,为海洋中药规范使用和产业化提供路径支撑。
正如陆治原所强调,要推动中医药产业升级,突出规模化、特色化、融合化发展,加快形成中医药产业集群。要提升中医药科研水平,建好用好科研平台,组织中西医联合攻关,持续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
人才是发展第一要素。在人才引进方面,陆治原强调,要壮大中医药人才队伍,做好“引、育、用”文章,着力培育高层次人才。
对此,青岛也正紧锣密鼓地加快推动中医药学院建设,培育应用型、复合型中医药人才。实施市级“岐黄”人才梯次培养计划,组织遴选100名市级中医药领军人才、中医药名家和基层名中医,培养引进包括10名国医大师在内的100位省级以上名中医,锻造岛城中医药靓丽人才品牌。
培根固本,青岛正在补齐基层中医药服务的短板。加快推进区(市)级中医医院标准化建设,推动西海岸新区中医医院等6家区(市)中医医院新建、迁建和改扩建,有效促进县域中医药服务能力提质升级。
同时完善中医药服务网络,强化中医医院急诊、重症医学等科室建设,提高急危重症的救治能力;大力发展中医远程医疗、移动医疗、智慧医疗等新型医疗服务模式;完善“互联网+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优化中医药特色服务电子地图,打通中医药服务“最后一公里”。
会议上,陆治原也强调,要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建强医疗机构,夯实基层服务网络,全面提升诊疗能力和服务水平。
这一系列“大动作”,昭示着青岛正在抢占中医药发展的“制高点”。
中医药事业事关人民群众健康福祉。作为先行纳入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的城市,青岛更需修好自身内功,以满足社会发展乃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健康服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