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温度彰显主城担当!市北区以“实”定义现代化一流营商环境
青岛
青岛 > 要闻 > 正文

以服务温度彰显主城担当!市北区以“实”定义现代化一流营商环境

经济学家考什克·巴苏曾说过:“一个经济体的成败取决于多种变数,其中往往被忽视的是那些方便企业和营商的细节。”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始终把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作为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要抓手,党的二十大报告更是直接“点名”优化营商环境。

当下,积极争创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的青岛,正通过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筑牢高质量发展之基。

作为主城核心区,市北区早已明确要“彰显服务温度,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一年来,伴随以营商环境行动指南3.0版为代表的一系列举措落地,市北区聚焦“办事方便、法治公平、成本竞争力强、宜居宜业”四大领域,着重提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数字化、专业化、品牌化“六种服务能力”。

以优渥的营商环境赋能高质量发展,截至11月底,市北区实有市场主体总数首次突破20万户、共引进亿元以上项目78个,打造全国首家聚焦 RCEP经贸合作的综合性企业服务平台,升级为RCEP山东省级企业服务平台,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获评首批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出口基地,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国际航运中心获评“中国楼宇经济新地标”,中央商务区入选“中国商务区综合竞争力20强”……一系列成绩取得,验证了市北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正确性与合理性。

以“实”定义一流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想要实现营商环境的持续进阶,需要站在更高的起点去谋划。

市北区第三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到,要“彰显服务温度,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而在2022年市北区政府工作报告中,在继续明确优化营商环境为“一号改革工程”的基础上,对2022年相关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包括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化“一网多中心”建设、深化数字市北建设等内容。

系统化谋篇布局,以实干求实效。 持续顶格推进营商环境优化的市北区,在2022年跑出了改革攻坚的加速度。

为更好服务市场主体,市北区迭代升级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3.0版,围绕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服务,创新行政审批、政务服务、企业服务体制机制,全方位赋能企业发展,打造公平、公正、开放、便利、满意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从1.0版、到2.0版,再到现在的3.0版,市北区优化营商环境的制度建设实现了“应势迭代”和“应时更新”。相较于此前两版,3.0版本的方案重优化促提升,显示出了市北区破除营商环境瓶颈与阻碍的决心。

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场革故鼎新的改革,将最难办的点集中,而后一一突破,能最大限度释放改革红利。3.0版本中,涵盖了50项优化提升行动计划、70条重点任务清单,从服务企业、自然人、项目建设、创新创业“四个全生命周期”上精准发力,统筹推进全链条优化审批、全过程公正监管、全周期提升服务,营造全方位商业赋能环境。

区行政审批局双校验同步办改革任务将申请材料由24件压缩至15件,办理时间由平均20个工作日缩短至10个工作日;区人社局2022年共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126万元;区工信局对被认定为瞪羚、专精特新、隐形冠军等企业的补助资金实现”免申即享”,兑现奖补资金2970万元;区城建局2022年共筹集保租房3571套,完成全年筹集2000套保租房既定目标任务;中央商务区招引29家注册资本金500万元以上的企业落户商务区楼宇,合计注册资金超19亿元…… 多部门的协同发力,让企业看到在市北区干事创业的提速与便利,也给予了广大投资者更多的信心。

同时,3.0版行动指南始终紧扣“办事方便、法治公平、成本竞争力强、宜居宜业”四大领域,与市北区打造有温度、有情义的现代化一流营商环境目标同频共振。

制度化战略保障,政策发力葆企活力。 锚定需求导向,适时出台系统性支持政策。围绕企业全周期服务,强化对招引企业落地后续发展引领和扶持等政策配套,增强企业“下半场”发展动力,先后制定发布《“2+6”特色产业发展支持政策》《2021-2025年楼宇经济发展行动方案》《实施更大力度退税减税工作方案》《产业招商项目提质行动方案》《实施“北尚英才”计划 加快建设人才创新集聚高地》《加快实体经济振兴与特色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等系统性支持政策,架构助企纾困解难的“四梁八柱”。同时根据区情实际,加强政策创新突破,抢抓国家战略连续赋能青岛的机遇,聚焦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城市的目标,创新RCEP实施的政策机制,积极争取青岛港作为离境港实施启运港退税政策,成为北方唯一获得该政策支持的城市,实现航运贸易金融产业链强链补链,推动港口综合服务业快速发展。

项目化整体推进,全域强基提质见效。 市北区将70项重点改革任务清单逐一明确责任单位及完成时限,细化推进措施,实时督导落实,依靠制度的刚性约束,推动各领域改革系统集成,倒逼职能部门加速流程再造。

率先垂范的市北区将营商环境作为加强招商引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持续用行政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用为企服务的“真心”换取企业发展的“放心”。

在办事方便领域,市北区深化商事登记便利化改革,全市率先试点完成“一窗式”改革,227项审批事项一窗受理,升级“一链办理”极简审批模式,打造90个线下“一事全办”主题服务场景,深化“一网多中心”建设,成立RCEP企业服务中心首尔、东京办事处,为企业提供原产地证书签发、涉外审批等“一站式”政务服务,首批6个试点街道实现152项高频事项“无差别”办理,建设“1+22+137+N”标准化“一刻钟政务服务圈”,推动实体大厅、网上平台、移动客户端、自助终端等有机结合,实现线上线下功能互动、融合发展,打造多层次全覆盖、高效便捷的立体化全时域政务服务新生态。

在法治公平领域 ,市北区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组建57名骨干律师惠企法律服务团,为企业免费提供政策实施、政策参与、权益保障等专业化“立体式”惠企法律服务,开展“法治引领,法助企航”等惠企活动,累计帮助370家企业解决具体问题800余个,挽回经济损失2000余万元。严格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进行了3次负面清单清理排查工作,同时全面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梳理发布156项区级行政许可事项清单,探索实行“综合监管一件事”改革,实行服务型执法, 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开展知识产权代理行业“蓝天”行动,严厉打击侵犯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犯罪11人,打造公开透明的法治环境。

在成本竞争力强领域 ,市北区聚焦“2+6”特色产业体系,通过实施“春雨行动”,组织19支金融辅导队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搭建政银企交流平台,提供“点单式”金融辅导服务,举办20余次银企交流活动,提升融资服务水平;积极创建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通过线上直播培训和线下走访宣讲等方式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组织42家科技型企业召开政策惠企入园区宣传培训活动;抓好惠企利民政策兑现落实,推动首批33项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全面提升用电、用水、用气便利度,对居民客户和低压小微企业客户实行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三零”服务,同一用电地址累计正式报装容量160千瓦及以下的实行“零投资”服务,打造富有活力的市场环境。

前11月,市北区累计增值税留抵退税额约61.9亿元,拨付企业扶持资金4.6亿元,用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推动政策红利从“纸上”落到“账上”,增强企业在市北区发展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自然生态好则万物生,人才生态好则群贤至。人才资源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优势是一个地区、一座城市最根本的优势。市北区围绕“2+6”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和需求,综合实施“北尚英才”计划,推进高端人才培土、产业人才培育、创业精英引领等“八大计划”;在全市率先设立人才专属节日——“920·北爱人才日”,举办“北爱人才日”启动仪式及线上招才引智、高端项目交流洽谈等10余场;成功举办“海聚山东·新锐青岛”2022国际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吸引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115个高端人才项目参赛;成立全国首家HR事务所,将人力资源服务延伸至园区、企业、街道;组建总规模达10亿元的青岛汇铸英才产业投资基金;山东人才集团成功落户;联合中车四方所、百洋医药、古麦嘉禾等50余家企业,开展17场名企直播带岗活动,发布岗位3000余个;实施“自主荐才”“以绩推才”“按薪定才”模式,为企业招才引智提供政策杠杆,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累计引进各类人才2.6万人。

在宜居宜业领域 ,市北区作为全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的主战场和主阵地,2022年已开工建设项目133个、完工105个,预计完成投资110亿元,实现年度投资进度的110%。其中,通过资金奖补、帮助办理建设手续等措施,市北区鼓励引导企业参与停车设施建设,全年新增停车位3600余个;启动历史城区、协同区及老旧街区46万平方米改造,协同区国货大厦等4座建筑完成整治,大鲍岛文化休闲区引入首店首牌57家,高密路街区开街亮相,台东步行街、登州路啤酒街联动打造世界一流、中国唯一的啤酒元素步行街;建设“公园市北”,布局高品质绿色空间体系,市北区完成北岭山、贮水山等10处山头公园整治,浮山主山体3607米绿道全线贯通,建成环湾路等6条城市绿道,新建宣化支路等口袋公园4处,立体绿化10处,全区口袋公园达到117个,“三生”融合绿色城区建设加快推进;劲松一路、劲松二路和宁安路打通完成,南京路拓宽工程、辽阳路快速路完工通车;53处259栋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全部完成,同时活化利用城市边角空间,累计完成108个“小而精”微更新项目,打造了停车场、健身广场等一批便民设施,以“小切口”发挥“大作用”,群众实际需求实现就近满足。更加优美的环境与便利的出行,更好满足企业家、人才、居民对工作生活品质的需求,为市北区招引项目与人才提供了软实力支撑。

花香蝶自来,在一条条创新、务实举措中,市北区的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不仅为企业安心经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撑,还吸引了更多外来投资和创业者,为区域发展形成切实可见的助力。

服务有力度,发展有速度。 截至11月底,市北区实有市场主体总数首次突破20万户,面对疫情等的冲击,取得这一突破实属不易,而正是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为市北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环境支撑。

重大项目是检验营商环境成色的试金石。截至11月底,市北区共引进亿元以上项目78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8个,注册资金20亿元以上项目6个,山东土地发展集团、工研华资基金、中建二局、陕建集团等央企省企区域总部在市北落地,国家电投山东海洋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上汽创新升级基金增资项目、中国北方国际油气交易中心等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带动作用强项目落户市北。 纷至沓来的项目,是企业对市北区营商环境投下的“信任票”。

当然,营商环境发展的真正核心是市场化,注重市场主体的感受是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人性化关怀服务,温情行动暖心惠企。 围绕提升市场主体满意度,市北区将温情服务作为营商环境的最大优势,实施服务企业十大“温情行动”,通过“千人进万企”“连心惠企”等活动,全面调动教育、医疗、人社、群团等各方面资源,为创业者、企业家办好选址、用工、资金运转、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关键“小事”,提供多样化“定制式”政务服务。推出“陪伴式”政务服务,成立重点项目服务专班,指定“首席审批服务官”全流程跟进审批环节,靶向服务重点项目,提供一对一、全流程、定制化的“帮办代办”服务,业务办理效率提升近50%;成立29人的创业导师队伍,为创业者提供咨询、问诊、评审、培训等服务,政策性扶持创业5300余人;开展“暖心医疗服务”活动,为企业免费查体及办理健康证2万余人次,节省成本近400万元。打造“巾帼北出”女企业家服务品牌,成立天虹缘妇女微家等5个市级“妇女微家”,加大银行“巾帼信贷产品”推广力度,为女性创业者提供资金帮助;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区,出台《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区实施方案》,入选省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区试点区,着力构建青年发展综合支持体系,实施“六大工程”,打造“六个青春市北”;建立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服务协调机制,安置3位区拔尖人才、5位企业引进人才子女入园入学;实施区级领导联系企业制度,服务对接企业79家,收集解决实际问题60余项;深入实施“全域管家”楼宇包楼联系制度,新培育5栋税收过亿元楼宇,为企业提供从选址注册、落地经营、管理培训、发展壮大全生命周期“保姆式”优质服务。

围绕“青岛企业家日”,市北区在11月启动“暖心惠企服务月”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月”活动,区营商环境工作专班选取辖区近2000家中小企业,开启中小微企业“关怀模式”,通过“暖心惠企”添力赋能、“企业问需”护航解困、“政策宣讲”云端助力等系列温情服务行动,整理收集产业扶持、税收优惠、投融资、就业创业及科技创新等重点涉企政策20条,制作《市北区惠企政策指南》,建立云端政策宣讲媒体专栏,录制8期政策宣讲短视频,通过实地走访、组织座谈、视频会议等形式,送政策、听意见、解难题,线上线下齐发力,与企业同频对话,指导企业准确理解政策、灵活运用政策,不断提升政策服务品质和效率,厚植企业家干事创业的沃土,让市场主体感到发展机会多、阻力少、效率高、服务优。问需活动开展以来,共发放政策宣传册5000余份,收集企业经营中的困难阻力及意见建议175条,逐一落实责任单位,强化问题诉求全流程闭环管理,举全区之力,以优质高效的服务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随着产业改革进程加速,市北区积极顺应数字城市建设浪潮,创新搭建营商环境“智慧云”服务平台,探索营商环境数字化解决方案。通过构建全区企业资源信息库、政策资源信息库,市北区将全区市场主体分批次纳入服务网格,拓宽对企服务渠道,进一步构建政企常态化沟通机制,有力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企业格局。

大繁至简,极境至臻。从年初区党代会的顶层部署,到区主要领导的表态,再到一项项具体举措的落地实施,市北区对于营商环境工作的重视,贯穿了全年工作始终。

优化营商环境的久久为功,在不断塑造市北区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同时,最终也会为其将自身先天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胜势,奠定基础。

提振市场信心

以一流营商环境赋能高质量发展

百年青岛建置原点、青岛近代产业的摇篮、青岛商业的起源地……这些都是身为主城核心区的市北区所拥有的闪亮名片。而在这些名片背后,都闪耀着市场主体的光辉。

12月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出现了“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的新提法,这也代表了国家层面对提振市场信心的关注。

一周后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了大力提振市场信心的重要性,并表示明年经济工作千头万绪,要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工作。

经济发展是生产能力和市场信心的综合作用结果。随着2023年大幕拉开,要让更多企业迸发活力,让更多市场主体放心、安心去做,关键就在于营商环境。

特别是当市北区营商环境工作转入持续深入优化攻坚阶段,更需要通过完善工作体系、强化政策供给、规范服务标准、增强成本优势、注重权益保护,以实干攻坚优化营商环境的难点与痛点。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为此,市北区将在2023年推进营商环境领域集成改革行动,在对标国际一流水平营商环境的同时,通过对四大领域的持续聚焦,以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为抓手,以制度创新为重点,围绕提升招商引资质量和市场主体满意度,推出更多“硬核”举措,着力在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上下功夫,依托营商环境智慧云平台,建立区、部门、街道“立体化”数字化高效联络体系,强化部门协调联动和政策衔接,做好土地、人才、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保障,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现代一流营商环境,为加快建设繁荣美丽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区塑造更多新优势,为青岛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市北力量。

深知营商环境建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市北区也将以始终在路上的拼搏与实干的作为,持之以恒做好“办事方便、法治公平、成本竞争力强、宜居宜业”四大领域的工作,以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全方位提振市场信心,在新赶考征程真正展现身为主城核心区的担当。

历史的车轮在前进,时代的声音在呼唤。面向未来,有温度、有情义的市北区正是成就企业与人才创新创业的一方安居乐土。

凤凰网青岛原创

欢迎大家多多转发,分享

商务合作请电话/微信联系

0532-88707398/15275282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