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2023重点项目地图:西海岸胶州即墨“三足鼎立”,崂山追“风口”
青岛
青岛 > 要闻 > 正文

青岛2023重点项目地图:西海岸胶州即墨“三足鼎立”,崂山追“风口”

种种迹象表明,青岛已将项目建设摆到发展的“C位”。

在2023年1月3日召开的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陆治原明确了项目之于青岛发展的重要性:实施投资提质增效行动,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扩大产业项目投资,加强新基建投资,强化要素服务保障;打好“新项目”持续扩量硬仗,树牢“大抓项目、抓大项目”鲜明导向,以项目大突破支撑产业大发展。

去年底,青岛公布了2023年重点项目名单(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可查询名单)。今年,青岛共安排市级重点项目520个,总投资1.38万亿元。其中,重点建设类项目363个,重点准备类项目157个。

事实上,这份名单将各区市过往招商引资成绩直接摆上了“擂台”,并在一定程度上标明了青岛未来发展的潜力之地。

不论是2023年重点建设类项目数量,还是重点准备类项目数量,西海岸新区、胶州市、即墨区都呈现出“三足鼎立”的态势。

作为全市经济发展“龙头”,西海岸新区2023年共有53个重点建设类项目。其中,青岛市2023年在新型显示领域一共安排了3个重点建设项目,全部位于西海岸新区,显示出西海岸在这一产业领域的龙头地位。

2022年,提出打造“芯屏”高地的西海岸新区成绩显著,总投资1500亿元的50个重点项目迅速推进,新型显示、集成电路等市级新兴产业园区正式挂牌。随着载体搭建完成,未来西海岸新区有望招引落地更多优质项目。

而在西海岸新区24个重点准备类项目中,“京东方后续项目”颇为醒目,虽然是准备类项目,但仍然列为了市级重大项目。

作为近年来西海岸新区“强芯扩屏”的代表,总投资81.7亿元的京东方项目首条生产线已于2022年点亮量产,京东方项目的落地,不仅带来了投资,还吸引了上下游企业聚集,考虑到其在行业中的影响力,后续项目如能加速推进,将为西海岸新区发展芯屏产业带来更加积极的影响。

如果说西海岸新区入选项目数量多,是国家级新区定位加持及自身对实体经济的注重,那么胶州市和即墨区入选项目数量多,则是青岛引导先进制造业项目往北部区域布局的趋势使然,这也与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到的“塑造产业活力示范区,形成大青岛北部经济隆起带”相契合。

当然,虽然胶州与即墨都在布局先进制造业,但两者发力的领域并不相同。其中,胶州更加侧重于智能家电等领域,全市7个智能家电重点建设项目,有3个在胶州;即墨则注重新能源汽车等领域,4个新能源汽车项目入选重点建设项目的成绩,与莱西市并列全市第一。

还需要指出的是,虽然胶州市与即墨区在2023年重点建设类项目数量以及准备类项目数量均完全相同,但在市级重大项目层面,二者却出现了一定的差距。

其中,胶州市一共有13个项目入列市级重大项目,这个成绩已与西海岸新区十分接近。 胶州之所以入选市级重大项目数量多,与上合示范区这一“国之重任”紧密相关。

作为上合示范区核心区所在地,胶州13个市级重大项目中,名称带有上合的多达6个,涉及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文化旅游、会展、纺织服装、现代物流以及软件和信息服务领域,这些领域也与国家层面对上合示范区提出的“四个中心”建设目标相匹配。

“三足鼎立”之后,莱西市、城阳区以及平度市共同构成“第二梯队”。其中,莱西与平度的重点建设项目数量已连续两年超过城阳与崂山,这两个外围区市的后发优势正持续放大。

项目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对被赋予“建设综合性节点城市、实现突破发展”的平度莱西而言,项目建设将是他们实现突围的关键所在。

而放到全青岛市层面上看,只有当平度莱西发展真正起势,“大青岛”的发展格局才算成型。

最后再看主城四区,虽然排名靠后,但在重点建设项目入围数量上均有明显提升。

究其根本,与青岛市推进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关系密切。攻坚行动中明确,要开发十大重点低效片区(园区),其中过半都位于主城四区。

2022年底,青岛市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提到一组数据:全年十大重点低效片区共落地项目129个,总投资额1345亿元;签约项目60个,总投资额1238亿元;在谈项目73个,总投资额1944亿元。

而低效片区开发建设的成效,在崂山区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2022年,位于株洲路片区的虚拟现实产业园正式挂牌,而在今年青岛市重点建设项目中,近来成为“风口”的虚拟现实领域有4个项目入选,其中就有3个在崂山区,这3个项目中,虚拟现实整机和光学模组项目以及元宇宙公园(一期)项目还入选2023年市重大项目。

作为虚拟现实产业发展高地,崂山区已集聚全国70%的虚拟现实科研力量,引进培育出歌尔科技、pico等虚拟现实相关项目100余个。随着产业园区揭牌以及项目建设,不仅将为崂山区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更将助力青岛打造全国虚拟现实产业技术创新研发高地。

最后再看市南,其入围项目数量在全市排在最后,与自身经济总量在全市前三的排名并不匹配。

这其中,固然有市南区面积小、土地资源紧张的原因,但如果能找准定位、精准引资,“小而精”也可以有大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