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在打造“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一极”的胶州,交出了一张亮眼的年终答卷。
2月1日,2022年青岛市经济运行情况发布。随之,十区市年度成绩单一并发布。其中,胶州市首度突破1500亿元大关,以1541.09亿元的经济总量,坐稳“青岛第二区”。值得一提的是,胶州增速达到5.0%,高于全市大盘1.1个百分点,列十区市第二位。
回望2022,以实干破题的胶州成绩斐然。步入2023,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回稳向好,“人和”已聚、“地利”已定、“天时”已至的胶州也有了更为务实的行动路径——锚定“项目落地年”,以项目落地之稳助推高质量发展之进。
2月2日,胶州市举行上合新区经济工作会议暨“项目落地年”动员大会,向全市发出开足马力迅速投入到干事创业之中的号召,尽显奋发“兔”强的冲刺之姿与决战之态。
稳、变、先护航胶州开启2023
走过2022年再回望,方能深刻感受到这一年的跌宕起伏。直面疫情侵袭与超预期困难挑战,胶州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展现出了一座使命之城在承压之下的强韧坚守。
摄影:王昭脉
一份亮眼的“年报”,是胶州砥砺前行的最好注解。2月 2日的动员大会现场,青岛市委常委、胶州市委书记张新竹用 “稳”“变”“先” 三个关键字,总结了过去一年的工作。
在他看来,胶州之“稳”在于对“党建引领开放创新改革”这一基本逻辑的坚持不动摇,更在于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的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
这一年,胶州市地区生产总值达1541.09亿元,同比增长5.0%。总量与增速均位居全市第二。在青岛市“摘星夺旗”考核中,胶州连续三个季度夺得红旗,并首次挺进高质量发展百强县前十。
“变”在于理念变革、机制变革、实践变革。从组建现代化上合新区建设推进委员会,到将一体机制由1.0版本的“1+6+N”迭代至2.0版本的“1567”再到3.0版本的“1335”,理念与机制的不断变革,带来的是 “想上合、谋上合、为上合” 定位 的深入人心。
与此同时,努力答好“上合之问”的胶州,积极落实“一核引领、全域联动”机制,在实践中推陈出新。已上线运营的上合经贸综服平台,成功登陆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上合控股发展集团顺利通过AAA主体信用评级,成为江北地区首家县(区)级3A信用等级公司。
“先”体现在对青岛市顶层战略审时度势的洞察。 在实体经济和招商引资领域,创新“5-2-1”矩阵式发展思路,构建“十链合一”模式,策源建设二十大专业园区,集成电路和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入选青岛十大新兴产业专业园区; 在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领域, 胶州推行“大物管”、党建引领片区联管联治模式,连续三个季度在全市 城市更新建设 单项考核中夺得 红旗。
胶州的“先”同样也体现在领导干部的敢为人先之中。围绕提升作风能力,胶州开展了镇街“书记擂台”、部门“路演答辩”,全力打造“五化五型”机关,一年来高效率完成临空低效片区、洋河北岭片区、官路水库等重点区域的征迁工作。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在“稳”“变”“先”三个关键字背后的每一组数据、每一项行动,都深藏着决定上合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努力之“势”。 面向2023,奋力打造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一极的胶州,已然明确了新思路、新打法。
摄影: 王昭脉
聚焦三条主线、谋势“项目落地年”
上合新区发出“动员令”
走过千山万水,仍需跋山涉水。对历史的最好致敬,就是创造新的历史。
2月1日,山东召开全省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释放出了全力以赴发展经济的明确信号。
1月31日,青岛举行全市“振兴实体经济 促进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现场观摩会,进一步强化“大抓产业、抓大产业,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鲜明导向。期间,观摩团一行来到胶州,实地观摩了海尔中央空调与丰田叉车制造两大项目,显示出对胶州发展的重视与期待。
青岛有部署,胶州有行动。 从2月2日召开的这场会议主题——上合新区经济工作会议暨“项目落地年”动员大会,足以见得上合新区今年全力以赴“抓项目”的决心与信心。
正如张新竹所说, 胶州市委将2023年确定为“项目落地年”,就是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进一步营造“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浓厚氛围,就是要进一步强化“工作项目化”的路数打法,就是要进一步释放“以项目论英雄”的强烈信号。
透过三个“进一步”,可以看到上合新区谋势“项目落地年”的深层考量:“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指向项目招引的数量与质量,要统筹量与质的关系;“工作项目化”指向具体工作的落实,注重对项目招引与落地的滚动式推进;“以项目论英雄”则指向“人”,毕竟“人”才是决定项目落地多寡的关键所在。
摄影: 王昭脉
而在明确发展逻辑后,接下来就要找到相匹配的路径。为此,上合新区把“抓实体经济和招商引资、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营商环境改善”三条主线作为主攻方向,通过率先落实,努力当好标杆。
产业兴则经济强,产业优则动能足。围绕产业结构改善,上合新区将持续凸显项目在推动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价值,以“跑起来”的姿态主动出击招大引强,以“动起来”的方式高效服务项目落地,并以“紧起来”的态度加力提速工业经济。
1月18日,张新竹便已带队赴即墨区、崂山区、市北区、西海岸新区,围绕项目建设、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等领域,进行考察学习,以实干攻坚“项目落地年”。
而针对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胶州首先将以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为契机,通过创新城市营销模式,进一步擦亮城市品牌,增强上合新区辨识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其次,以城乡环境大提升为抓手,通过加快实施183个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攻坚项目,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口袋公园建设等工作,提升城市品质,并深化“大物管”、片区联管联治等城市治理模式,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社会治理规范化水平。
此外,上合新区还将抢抓青岛市举办全省旅游发展大会的契机,以全域旅游标准化为重点,通过整合全域资源,进一步挖掘城市内涵。特别是在布局方面,将以青岛·上合之珠国际博览中心、如意湖公园、上合特色风情街为核心区,融合建设上合美术馆、图书馆等文旅复合空间。 从项目来看,其中充满上合元素,既是对“全域统筹、一核引领、三区联动”工作方略的延续,也有助于深度激活区域文旅产业发展潜力。
在实体经济和招商引资以及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这两条主线之外,上合新区将“项目落地年”工作的重点放在了营商环境改善上,并佐以政策的护航以及干部作风能力的提升,展现出了发展的拳拳诚意。
把营商环境改善
作为“项目落地年”的重中之重
营商环境就像阳光、空气和水,对市场主体而言须臾不可缺。良好的营商环境,关乎国民经济运行这样的宏大叙事。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强调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营商环境就是一座城市的温度,一座充满生命力的城市,营商环境必然优越。如今,上合新区已将营商环境改善融入发展基因中,驰而不息。
今年胶州两会期间,市长于冬泉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就曾表达对“城市合伙人”的感谢: “特别感谢以海尔、中集、益海嘉里等为代表的‘城市合伙人’一路相随,你们是合作共赢、共创未来的不竭动力!”
当然,优化营商环境是一场深刻的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是一项基础性、系统性工程。唯有行稳,方能致远。
摄影:王昭脉
为此,上合新区将坚持平台思维,在线上发挥好“工赋上合惠企e家”云平台作用,建立“收集—办理—反馈—评价”闭环模式,线下通过企业家座谈会、社会各界“早餐会”、基层走访调研等形式,研究制定企业诉求高效解决的长效机制。
同时,上合新区还将树牢便利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四种导向,将“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起来,协同推进营商环境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动员大会上也重点提到了 要加快民生大厦建设,集中社保、医保、不动产等民生服务事项,实现一窗受理、一窗办结,推动政务服务提质增效。
在此之外,张新竹还特别强调坚持用户思维, “要主动站在企业层面想问题、作决策,真正把企业和项目的事当成自己的事” 。换言之,上合新区通过把企业放在“C位”,用心用情做好服务。
顶层部署之外,上合新区也配套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切实护航营商环境改善。动员大会上,于冬泉发布了《上合新区“项目落地年”实施方案》,将瞄准项目谋划招引、项目提速建设、项目投资优化、要素供给服务等方面12项具体任务,确保“项目落地年”各项工作抓出成效。同时,上合新区还构建了“1+2+N”政策体系,旨在打出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组合拳”。
干事创业,事在人为。营商环境改善的核心在于人,尤其是那些“关键少数”,这也就直接指向了作风能力的提升。为此,上合新区在实干的基础上,对领导干部提出了新要求—— 标准要高、能力要强、担当要硬、行动要快、导向要明。 显然, 上合新区希望通过做好“关键少数” 的文章,为 攻坚“项目落地年” 打开全新的局面。
开局亮出新姿态,起势拼出新气象。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对“人和”已聚、“地利”已定、“天时”已至的上合新区而言,破局开新就是要全域上下同心同向,敢向潮头立、实干再出发!